陶 建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临床较为公认的鼻窦炎发病机制与吸烟、饮食及环境等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1]。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根治炎症,降低疾病复发情况。但是考虑鼻窦炎病灶解剖学特异性,于手术期间若没有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术复发几率较高,手术远期效果无法得到保障[2]。本研究笔者特对鼻窦手术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探究最佳适配护理模式。
收集本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鼻窦炎患者为客观分析指标,共计48例,依据随机抽签方式均分小组,一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设为观察A组,其中女13例,男11例,平均年龄(36.59±1.02)岁;一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B组,其中女12例,男12例,平均年龄(35.92±1.05)岁,2组一般资料具有统计学比对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原则:(1)均满足耳鼻喉医学对鼻窦炎的诊断依据,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2)就课题上报伦理委员及安全管理委员会后,批准后开展;(3)签署研究授权书。排除原则:(1)手术禁忌;(2)依从性较差。
观察A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B组开展综合护理模式,依据患者病理表现及治疗需求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式;(1)术前针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开展重要性及护理注意事项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岗内培训,提高科室内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护理人员依据其年资及职称进行分层管理,采用上下带教的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2)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予以风险管理,并安排同等级的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解除术前恐惧,予以心理疏导;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手术开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手术依从性;(3)术中辅助医生开展无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完成的精准度;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记录,为术后预后做准备;(4)术后加强并发症防护,针对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告知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提高患者自护能力;考虑术后48h为高风险时期,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护,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应对;术后将鼻腔内预留物取出,加强抗感染护理,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予以抗生素应对;(4)生活护理:坚持人性化护理干预,为患者开展环境护理干预,提供舒适的修养环境;术后依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出院时强化健康教育,开展延续护理干预[3]。
借助鼻窦炎评估依据为标准,对鼻窦炎20个维度进行评估;统计比对2组患者术后组织粘连、出血及鼻息肉等情况发生几率。
借助SPSS 23.0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术前2组患者鼻窦炎测试评分具有一致性,术后2组患者鼻窦炎测试均下降,术后观察B组鼻窦炎测试低于观察A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及术后患者鼻窦炎测试比对[]
观察A组 24 21.24±1.05 14.52±0.85观察B组 24 20.98±1.06 8.25±0.72 t 0.875 13.025 P 0.265 0.000
观察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观察A组发生率(45.83%),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不良反应分析(n,%)
鼻内镜技术其手术安全系数较高,手术对机体的创伤较小,术后预后周期较短,因上述优势得以在临床推广实施[4]。鼻内镜手术开展异于常规手术模式,临床护理模式特异性较高,开展综合护理尤为重要。综合护理模式通过对术前评估与术中手术的结果,指导术后开展针对性 护理干预,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并于患者出院时开展出院指导,提高患者预后自护能力,临床指导价值较高[5]。本研究表明,术前2组患者鼻窦炎测试评分具有一致性,术后2组患者鼻窦炎测试均下降,术后观察B组鼻窦炎测试低于观察A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观察A组发生率(45.83%),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反馈,综合护理模式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与于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应用中具有良好导向,降低复发几率,为远期疗效增效,具有较高临床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