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英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艾滋病属于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导致的性传播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医学所面临的难题[1-2]。本次研究将就共情护理联合参与型护理在门诊艾滋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常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男25例,女9例,年龄34~68平均(46.65±5.04)岁;观察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37~65岁,平均(48.72±4.88)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判断标准,经艾滋病检测中心确诊;②无精神类疾病,能正常交流配合治疗;③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②资料不完整;③对治疗药物过敏。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用药指导以及疾病宣教等。
观察组则采取共情护理联合参与型护理干预。共情护理:①给予患者相应的引导,使患者能够充分展露内心。②了解患者的切实诉求和情感状态,给予其适当的回应,使患者感受到护理的温暖。③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病情,并充分感知其内心世界的压抑。④通过所掌握的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共情开导,采用开导性的语言使患者重拾对生活和治疗的希望。参与性护理:①始终秉持着和蔼可亲的态度,为患者介绍治疗方案,护理计划等,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医患关系的平等性。②与患者共同商讨具体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③对患者多加鼓励,使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消除负面情绪。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负情绪变化情况。
通过SPSS 22.5处理,计数数据以(%)表示,并通过x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并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满意人数为32人,总满意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23人/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负情绪变化情况()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负情绪变化情况()
组别 例数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4 63.08±6.4546.28±5.3259.32±8.1445.66±5.91对照组 34 62.75±6.8154.12±6.1459.27±8.6652.43±7.54 t - 0.205 5.627 0.025 4.121 P - 0.838 0.000 0.981 0.000
艾滋病死亡率较高,且由于人们存在一定误解,对艾滋病患者或多或少会存在歧视行为,导致患者极其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等不良情绪[3-4],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治疗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5]。
共情护理则是一种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倾听、换位思考、反馈整理以及共情体验等途径对患者进行护理[6-7]。在患者倾诉过程中,可以以点头,轻声回复的形式鼓励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叙述[8]。不对患者的倾诉做主观评价,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拉近医患之间距离[9-10]。在环节患者情绪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本身的认识,还能够提升患者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性,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当中[11]。联合参与型护理则指的是一种新形态的平等护患关系,护患双方共同探讨护理方式,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与鼓励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并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提升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2-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艾滋病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联合参与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对于护患关系的进一步拉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对缓解患者包括抑郁与焦虑在内的负情绪,使患者能够较为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治疗当中来,使之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因此共情护理联合参与型护理在门诊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汇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