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斯坦丁 戴晓丹
如果光照好的话, 其实完全不需要谈论这个问题,但往往悲哀就在于一个种植季里总有那么一段长期阴雨让酢倒伏, 让我头疼。
目前有关于改善株型的方法, 我能想出的主要有转盆、 补光、 填土、 支架、 修剪、 压苗。
植物都有趋光性, 酢浆草更是如此, 为了防止株型一边倒, 可以在花期前定期转盆以达平衡, 但花期开始之后, 个人建议不要转盆, 固定一个方向。 酢浆草对光照非常敏感, 随时准备着找太阳, 因此经常转盆, 会使得它们不断伸长脖子找太阳, 花茎会拉得非常长, 结果更加徒。
很多花友会因为株型不佳想要进行修剪, 这里可能会牵涉两种生长状态类型的修剪方式。
第一种是不断延伸生长的类型, 比如长发系或者粉白桃之辉, 早花居多。 这类可以打顶促分枝, 但会推迟花期, 个人不太建议打顶, 尤其长发系, 花期本身就短, 还和季节温度关系密切, 很有可能因打顶太晚而错过花期。
另一类则是有一个明显的生长点, 然后不断在其周围膨大生长类型, 比如OB 系或者丽花系。 这一类想要轻剪一部分叶片是没问题的, 随时可以修剪。 但如若想要重剪, 劝君多思量。 17 年年初时, 我由封闭阳台党转为露养党。 觉得之前封闭阳台的环境, 造成叶片徒长太多, 于是一口气将三盆OB 系酢浆草剃头, 分别是抛光铜, 伊丽莎白和Sunshine。 抛光铜和伊丽莎白最后烂球,只抢救下来几颗小球, Sunshine 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总算最后恢复了生长。 总结原因: 前两者剃头太狠, 叶片基本全部剪光, 以至于能进行蒸腾作用的叶片几乎为零, 经过三四天的阴雨之后, 盆内的水分得不到有效蒸发, 温度又正合适霉菌生长, 于是两者走向了烂球之路。 而Sunshine 能保住的最大原因便是——我没有把所有叶片都剪光, 留了些小的叶片。 之后了解到有花友和我同样的遭遇, 对方因为连续阴雨徒长所以才下了刀子。 最后这位花友提出较为稳妥的做法: 先别理这些徒长的叶片, 让新长出的叶片生长一段时间, 等下一波新叶片成为生长主力之后, 再将徒长的老叶片修剪掉。 这个方法我觉得十分可行。
在埋球的时候盆里不填满土, 留有一定的空间, 等到出叶之后再将盆里的空间填满, 如此一来, 看上去株型就是矮矮的了。 这个方法我没用过, 也不太推荐使用。 第一因为这个方法基本只能用在部分早花品种中(比如双色冰淇淋之类), 第二, 毕竟徒长这回事和品种、 当年的气候、 自身的环境有关, 每盆情况都是不同的。 我朋友遇上过尴尬事儿, 大部分酢球埋球的时候,预留了空间打算后期填土, 结果当年天气很好, 基本都没有徒长。 她的酢浆草各个儿叶片都生长在盆子里面,几乎被盆壁完全遮挡。 这样不仅对株型起不到任何作用, 反而影响光照和通风, 长势在后期变得柔弱了起来(图15)。
图15
等到植株长得稍高之后, 用柔软的铝丝做成支架,把酢浆草的枝干盘在上面, 这个方法一般用在枝干不断生长的早花类型上, 但其实OB 系的我也用过, 可以做成一个小圈, 将OB 的中心点围住支起(图16)。 支架法的优点(这里指的是用在枝干不断生长的早花类型上的支架) 在于, 使植株和土面有一定的空间, 能够增强通风, 减少生长点霉烂情况(图17)。 而缺点则是, 支架如果做得稍大, 会影响旁边盆的摆放, 同时美观方面总是要打点折扣的。
图16
图17
此法可以用在枝条比较柔软的早花品种上(比如酒红酢)。 此法有个很大的好处便是能促进侧芽的生长,增加侧芽出花苞的可能性, 增加花量。 缺点则是手法要轻, 否则容易压断。
球体是酢浆草无性繁殖的方式之一, 一颗健康的球=一颗植株。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球和种子的区别。 球≠种子。 如上所述, 球是无性繁殖的产物, 相当于复制粘贴, 母本什么性状, 子本就是什么性状。 但种子是有性繁殖的产物, 如同人类生育的孩子一样, 母本和子本会有个体的差异。 关于种子播种, 因为我没有操作过, 所以在此不谈, 有很多大神玩过酢浆草播种, 想要玩的, 可以搜索他们的经验。
每个品种休眠后长出的球, 基本都会有小球、 中球和大球三类, 由小到大, 就意味着来年生长期中, 花量也是有由小到大的区别的。 撇开个人养殖方式的区别,同样条件下, 大球的花量不是小球可比的, 这点在早花类里尤其明显, 之前也说过原因, 毕竟大球里储备的营养比小球多很多。
不同的品种, 球的大小也差很大, 从早花类能长出直径2 厘米以上的大球, 到晚花类OB 系基本在直径1厘米以下, 差距可谓相当直观。 就算是同一系列的不同品种, 球体的大小也会有区别。 所以要做对比, 只能用同品种的来做。
那么球的尺寸又该如何看呢? 以OB 为例, 正常情况下是计算球体最胖地方(腰围) 的周长(图18)。 如果你在网上预订郁金香之类的球根时, 会发现周长这个参数, 卖家会标明此球周长多少, 每年会有很多标注的是12 厘米+, 这就说明这个球的腰围周长是12 厘米以上。 因为郁金香基本要周长达到8cm 才能开花, 因此可以看出, 周长12 厘米+说明是个开花大球。 同理, 酢浆草看球的大小, 也是参考周长, 但因为酢浆草球体比较小, 量周长很麻烦, 而酢浆草基本腰围处是趋近圆形的, 因此现在基本都是按照球体直径来参考。
图18
虽然都叫酢浆草, 但球倒是长得各不相同, 尤其早花类之间, 区别更甚。 有白花鲸鱼尾这类两头尖的, 有小三叶这类一头尖, 一头圆的(图19), 有白纤茎这类一瓣瓣包裹成一球, 像百合一样的, 更有像苏珊这种莲花状组成一大球的(图20), 各式各样, 不管从外形,还是从包裹的外衣, 都有很多不同。 OB 类球基本一个样子, 两头尖尖, 当中圆胖, 所以如果光是拿球出来,起码我个人是没能力认品种的。
图19
图20
酢浆草有时候在叶腋之类的地方会长一种类似于球根的东西, 叫株芽, 早先我以为早花类里比较容易长株芽, 但这两年我发现, OB 也会长株芽, 频率一样的高。为什么会长这个东西, 我不是很了解, 每年我管理方式都基本一致, 但有些年会长得多, 有些年根本不长。
株芽和球体很类似, 能发芽, 能开花, 养殖顺利还能结球, 那么株芽到底好是不好呢? 个人不太喜欢。 16年我头一回遇到株芽, 体会很深。 这里想提一句, 关于株芽的理解, 都是我个人的感受, 不能代表其他花友的情况, 因此这里经验大家只能仁者见仁了。
第一, 株芽虽然能发芽开花, 但发芽没有球体来得快, 这也就意味着生长期在同等条件下比球体短。 另外, 它的花量值得商榷, 起码我没法让3 颗株芽开爆(例如酒红酢, 我一般2~3 颗大球爆花, 但换作株芽我做不到)。 既然有那么优越的球体, 那何必再选株芽呢?
第二, 个人感受, 株芽的生长会抢夺球体生长的营养。 16 年时, 我的小三叶酢, 原本一个老大的母球, 退缩成米粒大的球, 就是狂生株芽的功劳。 那会儿不懂,看到叶顶上长了好多株芽还很开心, 结果收球的时候傻眼, 心那是拔凉拔凉的。
第三, 最重要的一点, 株芽的保存没有球体容易。还是16 年那颗小三叶酢的故事: 因为狂生株芽, 只有一个球, 所以当年我保留了4 个很大很饱满的株芽, 作为秋季种植的补充, 结果一个夏天过后, 只有1 个株芽还活着, 其他3 个全部热死, 变黑。 株芽不像球体, 有成熟的外壳来保护, 基本只有一层黄色的薄膜不完全包裹, 抗热性比球体差好几倍, 非常容易黑死, 存活率很不稳定。
因此我个人的建议, 发现长了株芽, 立刻掰掉, 宁可保存营养来生长可靠的球体。
株芽和一般芽头是很好区别的, 株芽是有类似球体一样的块茎, 膨大且硬实, 而正常的芽不会有这种东西, 就只是叶子而已。
而株芽和土面球的分辨其实也不难。
首先, 他们生长的位置是有区别的。 株芽长在叶腋处或者生长点上, 球则生长在土下茎部或者土面茎部,我画了一张图(图21), 希望能有直观的理解。
图21
其次就是它们外形也有区别。 株芽无法像球那样长出完整的外衣包裹球体, 当然其中得排除外衣偶有缺口的球、 还没长出外衣的球、 以及外衣比较薄的品种的球, 我也拿出一张以前收球的图做了辨别(图22)。
图22
一般来讲, 休眠后我们就会起球。 有些花友不想起球, 也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防雨, 防霉菌细菌, 防虫防鼠(球根营养丰富, 是一顿美餐)。 另外, 原盆不动地开始第二个种植季, 其中的介质和营养都不会有上一季好, 会有板结不透水的情况, 对于下一个种植季的效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总体而言, 起球储存会更保险和容易。
收球后可以先放在纱袋里或者纸袋里阴干一段时间, 之后就请放在通风干燥晒不到太阳的地方。 可以继续放纱袋, 但因为纱袋的网眼容易弄断发芽期的芽头,所以纸袋纸盒更好。 我自己图省事, 是放在小药盒里的, 休眠季下来问题也不大。 这里要提到的是三点。
①太高温的地方不要放置, 酢球会热死的, 球体会变黑, 或者变弱, 导致下个种植季无法正常发芽(这种常常会烂球)。 由于很多酢球通常会被一层棕黑色硬壳包裹(比如OB 类), 所以是否热死往往看不出来, 如果种下两三个月还是没有发根或者发芽的迹象(不是破土, 而是发根或者发芽), 那就可以剥开外壳看看里面的球体是否白嫩, 如果是,它还活着, 如果不是, 节哀顺变。
②不要放入冰箱, 无论冷藏还是冷冻, 都不可以。 每年这样处置的花友其实挺多的, 可能是担心春化问题或者外面太湿热的问题。 但是酢浆草不需要春化, 无需低温积温。 最重要的是, 酢浆草的花芽分化是要一定的高温才能完成, 冰箱的温度过低, 会影响花芽的分化, 从而导致下一个种植季少花或者无花。
③个别品种的球最好小心保存,比如白纤茎或苏珊这类。 白纤茎是一瓣瓣鳞片组成的球体, 外衣是较薄的浅棕色皮, 很容易被蹭掉, 外衣被蹭掉其实无所谓, 但问题是,它那一瓣瓣鳞片也容易被蹭掉。 我曾经就不小心将一颗中球蹭成了小小球。 而苏珊的大球则是由中小球组成莲花状的样子, 所以也容易分离, 加上苏珊的外衣并不完整, 因此保护作用不是很理想, 容易热死,发霉等。 这两类建议在球体外包裹一层餐巾纸, 一方面防护球体完整,另一方面可以吸收一部分潮气, 以免发霉等情况。
这个问题其实前面已经有所提到了。 有些酢球外壳不那么厚, 能看得出球体状况, 但像OB 之类的球, 外壳坚硬厚实, 且颜色很深,无法判断, 但即使如此, 我也反对无事便动不动剥去外壳的做法, 因为外壳是球最坚实的保护, 剥掉它反而更容易让它受伤。 我的建议是只要外观正常, 就正常种植, 除非埋土后两三个月也不发芽, 时间太久明显有问题, 再剥壳看里面的情况, 白嫩坚实有些许弹性的是健康的球, 发霉腐烂发黑或一捏成粉末状的则是坏死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