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欣
有关什么是幸福的讨论永远在过时中被拿出来重新讨论,然后又是新一轮的莫衷一是,不了了之。在我看来,幸福就是马上、即刻、刚刚好。
比如饿了,马上可以和朋友宵夜吃上海鲜粥,而不是冰天雪地半夜三更身在不毛之地的妄想,手边连一包方便面都没有。又如困了有人送来枕头,或者直接拿到酒店的房卡,而不是在车轮滚滚地赶路。离开了时效性,幸福仍旧是黑五的大甩卖,感觉倍减。
然而,有相当一类事情,必须靠延缓幸福感的降临来完成。比如写一篇带货的文章,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写一本书,就得花费几个月或者一两年的时间,效果怎么样也无从预估。做一件手工制品也一样,来来回回的工序,反反复复地操作。前不久离世的那个设计师,辛苦设计的衣帽架被各种厂家秒抄,结果令人不胜唏嘘。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选择“尽快”的原因。
然而马上得到的东西幸福感也相对有限。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还是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难度大的事,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有回报的事,幸福感更是遥遥无期的事。只有做这种事才能磨炼我们的意志,精进我们的技能,迫使我们永不停止地思考;才能习惯在各种困难中寻找出路而不是碰到问题就逃避;也才能经受得住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当然也有可能得到最后的彩虹。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有一笔钱近在咫尺,伸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这对谁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急急地赚,快快地花。所以经年之后终将发现,仍旧是两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