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芳 张晗
摘 要:近年来,自媒体逐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由自媒体衍生出的短视频更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背景下,一批外国自媒体短视频博主应时而生,其字幕翻译研究发展势头良好。因此本文选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基础,对自媒体短视频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旨在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探析译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不同语言做出适当翻译适应性转换的过程。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分析自媒体短视频,以期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04
社会不断更迭,自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自媒体当中出现的短视频字幕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短视频字幕短小精悍,可以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热点,引起人们共鸣并引发思考,在跨文化交流之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人们对短视频翻译的审美也与日俱增。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从多种视角对视频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然而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问题进行探析的研究仍然较少。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需要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考量,从而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译出更地道的文章,更好地适应生态翻译环境。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正是以发布者本人(译者)通过网络以短视频方式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以达到语言、文化和交流三者之间的协调。由此可见,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适用于指导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
一、生态翻译学下的三维转换与自媒体短视频
生态翻译学的产生源于兩个方面。第一,社会文明的转型推动了翻译学研究;第二,现代哲学思想推动翻译学研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1年,诸多学者开始走上生态翻译学的探索之路。[1]
2006年8月召开以“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构建”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当时,胡庚申教授在会议上宣读了“生态翻译学诠释”,自此,生态翻译学被正式提出。之后,胡庚申教授又在翻译领域权威期刊《中国翻译》发表题为“生态翻译学解读”的论文,从此生态翻译学正式诞生。胡庚申教授认为,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以生态学为路径进行的翻译研究,把翻译看做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2]
生态翻译学包含九大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 其中三维转换集中在翻译过程。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循环进行的过程,即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之间做出的适应性转换,然后根据一定的文本语境进行不断的循环。[3]
笔者在知网以“生态翻译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计量化可视化分析检索发现,以主题“生态翻译学”的论文发文量2008年仅为2篇,但是2013年以后,达到每年逾200篇的高峰,只有在2015年略微有回落,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生态翻译学,因此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生态翻译学在翻译研究地位依然重要。但是在知网以“三维转换”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选取近10年有效文献检索后发现发文量相对较少,在2019年达到97篇,成为史上发文量最多,总体呈缓缓上升的趋势,如图1所示,因此有望在2020年突破100篇。说明正在加大三维转换的相关研究。除此之外,笔者对被引次数较多的权威性文献进行整理和研读后,总结出以下研究特征。
国内外三维转换论文所探讨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英译的相关研究,少部分涉及医药翻译、旅游文本的翻译、外宣翻译以及教学实践等领域。由于生态翻译学的产生较晚,其分支并没有太多深入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献。
从发文的主体来看,发文主体主要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少部分为高校教授。
从翻译目的来看,三维转换竭力追求在不同背景下语言的转换,让目标语读者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文本,以达到语言、文化和交流三者之间的协调与一致。
在知网以“三维转换”为关键词,并含“字幕翻译”的词频搜索之后发现,其研究语料多为通过定期向社会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和娱乐平台的传统媒体下的字幕翻译,即多为电影、电视剧及纪录片的字幕翻译,而关于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还为空白。
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媒体应时而生。“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呼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连接点,通过数字技术,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的显著特点,跨越地理界线,以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不同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把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提供给用户,最终实现信息全球化的强大媒体。[4]
新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新媒体诞生之初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仅有为数不多的群体有机会接触新媒体,且利用这种新的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这部分人多数为新闻媒介领域的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社会阶层身份,因此这一时期是精英媒体阶段;之后,新媒体进行了大规模发展,并得到普及,这个时期的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我们称之为大众媒体阶段。时代更迭,科技也快速发展,直至今日,以手机等移动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已成为广大受众所使用的主流;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及普及,以往没有占据媒体资源和平台,以及具备媒介特长的个体,开始逐渐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通过平台展示给受众,这便是个人媒体阶段到来的一个标志。在个人媒体阶段,自媒体开始发挥更加不容小觑的作用。其中,自媒体短视频更是吸引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以及各个阶层人们的关注。
关于自媒体短视频的研究,国外起步稍早,且主要集中在概念及受众生成内容方面。专栏作家丹·吉尔莫最早提出“Journalism 3.0”。2002年,吉尔莫又提出“We-Media”,即自媒体,它被认为是一种普通市民也能够进行自主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之后,国外学者开始加大对自媒体方面的研究。美国新闻业研究所媒体中心的主任戴尔·佩斯金和谢恩·波曼最早对自媒体给出比较严谨的定义,2003 年,他们在撰写的文章中指出,自媒体是大众受到互联网等信息媒介技术的影响,主动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平台与全球语境下的知识进行融合,并且摸索出能够主动参与新闻信息传播与分享过程的实施途径。2005 年,丹·吉尔莫在其《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服务大众》一书中对自媒体进行详尽阐释,并且将自媒体的发展指向了受众生成内容,它还是在参与式的自媒体框架下一部分。但是,随着受众生成内容的快速发展,使得这种受众内容生成方式在一开始并没有为国外多家新闻应用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直到2007 年,CNN 对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网络视频报道之后这种受众生成内容才得到首次运用。随后这种网络视频开始作为一种媒介报道手段开始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和其他领域。
国内对于自媒体短视频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自媒体短视频在国内抖音、快手和微博等平台大火之后,才出现了相关的研究。目前,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国内自媒体短视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媒体短视频发展现状研究、传播效果及传播策略等方面。在中国知网以“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文章还未出现,说明对“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的研究还有待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希望能弥补现状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深入了解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之前,我们先要知晓自媒体短视频。短视频是指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宜在放松状态下观看的平台推送的视频内容,视频长度从10秒到10分钟不等。短视频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等主题。自媒体短视频内容较短,但与直播、微电影和电影不同,因为其制作并没有专业的团队设置和设备器材,所以短视频的突出特点是简单、制作门槛低,不过其参与性却非常强,且传播价值要略大于其他,制作周期较短。[5]除此之外,自媒体短视频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强烈需求,也就是说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左右”,而是可以更多的和自媒体互动,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与观点,对信息发布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6]这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差异很大,因此新媒体下的自媒体短视频称作“受众主导型”的短视频。由于短视频“抢眼”内容、文案及策划“吸睛”,传播价值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一些大火的短视频制作团队会依赖于成熟稳定的自媒体、大流量用户或强大的粉丝渠道进行高頻率的内容输出。[7]
在自媒体平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凭借自身特点和满足受众需求的优势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一些不良媒体为了获取超高收视率,吸引群众目光,会在自媒体短视频中故意制作不同类型的假视频,虽然一些视频创作者最初的目的只是想受到更大的关注,但是很多时候已经引发了很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和自媒体时代文字内容的发展情况相似,短视频这一媒体形式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面临着严重的抄袭和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情况;除此之外,有些视频因为在发布过程当中没有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一种行为,这对于自媒体短视频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今后要想实现自媒体短视频的良性发展,这些问题必须正确且严肃对待。[8]
自媒体短视频的优势与问题也催生出了包括短纪录片、网红IP型、情景短剧、技能分享等在内的多种短视频类型。其中的网红IP型是指像papi酱、李子柒、李佳琦和薇娅等各类网红形象在互联网上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他们的内容题材制作贴近日常生活。从另一角度来说,网红IP型即创作的主体,是基于普通群众,企业、政府机构等集体单位之外的群体,其中不乏一些“洋网红”。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之间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歪果仁”来到中国。因此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诞生了一批“洋网红”。在“洋网红”的短视频里,有的定居中国说着一口地道的中国话介绍着在中国各地领略到的风土人情;有的旅居中国多年回到自己国家之后,因为“逆文化冲击”而开始录制两种文化不断碰撞搞笑又心酸给自己生活带来改变的视频。其中有一个“洋网红”团队——“歪果仁研究协会”,是来自以色列、美国、英国、韩国等国,目前就读于中国北京各大高校的大学生,高佑思为会长、星悦为副会长为首建立而成的。“歪果仁研究协会”通过微博、B站等平台用短视频的方式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传达着对于中国社会的评论和声音,与此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他们眼中真实的中国社会万象,展示中国的价值理念。[9]为了能在一些热点话题方面非常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增进国家之间的了解,“歪果仁研究协会”会进行短视频字幕翻译,短视频字幕翻译偏口语化,选词较简单且通俗易懂。
笔者作为“歪果仁研究协会”铁粉,在进行此次研究时,对其进行字幕翻译的短视频进行重新观看,并进行研读和整理,随后得出“歪果仁研究协会”短视频字幕翻译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服务受众
“歪果仁研究协会”目标受众为中国年轻人、在中国读书的外国留学生以及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因为“歪果仁”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不同,所以在字幕翻译中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避免引起尴尬或不适,受众从而用心倾听、真诚表达。这体现了“歪果仁研究协会”短视频字幕翻译的服务受众特点。
(二)语言简练
字幕受到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双重约束。首先,短视频字幕翻译包括中英双语字幕,两者字幕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电影每帧画面。其次短视频的中英双语字幕字数都要估计观众的视觉体验,短视频字幕翻译和影视字幕都需要恰当地出现在视频下方。满足这两点才能达到时空的要求。“歪果仁研究协会”短视频中英双语字幕长度适中且统一、用词“接地气”,便于让受众理解和接受。
(三)文化差异
“歪果仁研究协会”受到广大年轻人喜爱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因此在短视频字幕翻译时要斟酌文化的差别。“歪果仁研究协会”涉及多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因此通过短视频及字幕翻译在中国及海外平台发布,让很多国家的年轻人逐步真正了解彼此的文化,也渐渐消除了对比的一些刻板印象。
基于以上三个特点,所以笔者选择“歪果仁研究协会”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三维转换进行具体分析。
二、生态翻译学下三维转换的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实例分析
(一)语言维
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换强调译者需要适应词汇、句式和语篇,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不破坏源语文本意义的前提下,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同时达到对源语言忠实和目的语流畅的效果。
例1.我开始回忆我从一开始来到北京时所有的经历。
I began to recall all of my experiences when i came to Beijing.
中文重意合,善用短句。汉语字幕中的“从一开始”在英语字幕中直接用“when”这个连词直接构成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符合西方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这样既满足了短视频字幕语言凝练,简洁的要求,使双语字幕既不滞后也不提前与画面,又充分地传递了信息及其所表达的要点。
例2.有人告诉我:心静自然凉。我心想:您可别逗我了。
I heard like that think about its not hot and try to convince yourself. It helps, but it never helps me.
“歪果仁研究协会”在一次主题为“自从这群歪果仁在中国被热哭以后”街头采访中,其中一个印度的男士无法忍受三十多度的炽热天气,向朋友寻求办法时,朋友却告诉他“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凉”在如今多比喻为遇到挫折或苦难时,需要放平心态,以平常心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实际上来自于康熙皇帝的一则训文,本义大意是指心里如果平静,那么身上就自然凉快。“歪果仁研究协会”对“心静自然凉”的本义和比喻义进行适应性选择之后,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its not hot and try to convince yourself”,在此处将本义的意思传递给受众,而后通过“It helps”又将“心静自然凉”的比喻义进行了传递。这样译者既丰富了受众的语言知识,又成功地进行了语言层面的适应性转换。
(二)文化维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侧重点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层面存留的差异,防止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因而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会越发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全部文化体系。
例3.有很多的键盘侠质疑她视频背后的真实意图。
She had a lot of haters who were doubting the real intentions behind her videos.
例4.这些黑子甚至让她的奶奶受到了伤害。
She even said that the kind of hate brought some of the sufferings and pains to her grandmother.
例3和例4的源语文本出现在“歪果仁研究协会”谈李子柒短视频文化输出的一期。表达了一些网民不分青红皂白攻击李子柒利用团队炒作,肆意谩骂李子柒并不是视频所表现出的一个独当一面且无所不会的励志农村女孩。“歪果仁研究协会”在本次视频中谈到了“黑子”和“键盘侠”,“黑子”并不是太阳的光球表面出现的暗的区域,“键盘侠”也不是出现在美国漫威电影里“钢铁侠”那样的盖世英雄,这两个词是指在当今中国网络文化中,一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畏畏缩缩,而在网上自以为是的占据道德高点以“个人正义感”然后发表“个人评论”以及恶评。为了解决这个文化差异,译者运用意译的的翻译方法将“键盘侠”和“黑子”翻译为“haters”和“the kind of hate”,让国外观众所理解,成功实现在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例5.我真的喝不了白酒,闻闻我就要死了。正做着午饭呢,朋友就说来来来整点儿白的。我说我刚起来怎么能喝得下去啊,我的天!刚起来第一天就废了,很好。
I dont like this baijiu. The smell makes me crazy. When preparing lunch and friends are like “ok,lets drink”. I am like, goodness, i just woke up! How can i drink baijiu at dwelling. I waste my day, ok, thats cool.
在一期主题为“自从这群歪果仁误解了中国以后......”的街头采访中,一个来自俄罗斯在北京长期居住的男生说到中国人和自己认为的有很大差别,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实际上超级能喝酒,不管什么时候在做什么都来以酒会友,用酒庆祝。因为在中国,酒文化根深蒂固,其中白酒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动的,白酒作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有代表中国文化和人生态度重要的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因为对白酒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所以逐渐称白酒为“白的”。“整点儿”在中国北方话中的意思是是“做某事”,在此处指“喝酒”。“歪果仁研究协会”正是长期在中国的文化熏陶下才对这些概念有所了解,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文化层面转换和减译的翻译技巧对其进行翻译,生动地将深层意思表露出来,把源语文本暗藏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递给了译语观众,成功实现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因此,译者在进行短视频字幕翻译时要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避免造成误译,且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所涉及的方面,才能译出适应度更高的译文。
(三)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请求译者以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在的传递为底子,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加倍关注原文的交际用意是否在译文中得以表现。
例6.有时我们看英文翻译会觉得驴唇不对马嘴。
When we were watching,we found the translation doesnt make sense.
“驢唇不对马嘴”指的是事物前后不协调不搭配。本句在短视频指外国人认为部分的宫斗剧字幕翻译不契合。为了让国外观众理解,此处的俗语“驴唇不对马嘴”指的是晦涩难懂,所以采用“dont make sense”译法,使语言明白易懂,实现了交际意图,提高了交际效果。
例7.没有了外卖、快递和支付宝,我就没有了命。
Id be screwed without Wai Mai, Kuai Di and Zhi Fu Bao.
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关于中国的“新发明”也逐渐渗透到国外,“外卖”、“快递”和“支付宝”直接翻译成“Wai Mai”,“Kuai Di” and “Zhi Fu Bao”,可被广大了解中国的国外观众所接受,有效传达了原文意思,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对中国“新发明”的好奇心和美好追求,实现了交际维度的补偿。“外卖”、“快递”和“支付宝”目前已成为全国人民不可或缺的陪伴,缺少其中一个都会对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被采访人物才会说在中国“没有了外卖、快递和支付宝,我就没有了命”,译者将“没有命”选择“screwed”一词翻译非常妙,因为“screwed”一词含有厄运临头的意思,“没有命”的深层含义明确地表达出来,观众从而明白话语的逻辑,完成了交际意图。
三、结语
目前,自媒体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的研究和实践也需要极大的改善。本文通过生态翻译学下的三维转换对自媒体短视频字幕进行分析,认为所选的自媒体短视频字幕翻译实现了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虽然强调每一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但在实际翻译中三个维度常常相互关联,错综出现。因此希望本文能够增强译者在进行短视频字幕翻译时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的分配和协调意识;提高学者对短视频字幕翻译的关注意识;弥补目前研究的些许不足。但笔者在文章的研究深度方面还有待在今后翻译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2):5-9+95.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4]侯永佳.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33):56.
[5]葛思坤.自媒体平台短视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记者摇篮,2020(6):109-111.
[6]孔旭阳.抖音短视频传播模式与网红原因[J].传媒论坛,2020,3(11):50+52.
[7]迟强.品牌APP: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的自媒体平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4):115-119.
[8]孔文华.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平台短視频问题及对策探究[J].视听,2018(02):99-100.
[9]刘浦.短视频自媒体对中西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