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影视IP剧不断涌现爆款,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商业价值。IP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托于粉丝经济的变现,它将内容转化为消费。在日新月异的泛娱乐化时代,粉丝经济的发展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IP的全称为Imellectlal Property,本意为知识产权,在影视行业内更多指代网络小说、游戏、漫画等作品形式。在这其中,网络小说又是IP剧市场的主力,通过该艺术形式改编成的影视剧已经在近年成为了新趋势。
在视频平台方面,“优爱腾”早已大规模布局IP生态:腾讯将文学网站阅文收入旗下;爱奇艺则启动了“云腾计划”,打通文学、网剧和网大的IP生态;优酷所属的阿里巴巴通过阿里文学IP影视顾问团,扶持创造“超级IP生态圈”,斥资上亿元签约网络作家,并投入超过2000万元奖励原创作品。
而影视制作方面,则涌现了一批创作出热门、甚至爆款IP剧的公司,如慈文传媒、正午阳光等。
粉丝经济目前已经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它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现在,互联网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束缚,粉丝经济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娱乐、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多个领域。商家借助特定的平台,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朋友圈、粉丝圈,给粉丝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盈利。
其实,IP剧也是这样的商品或服务。在影视行业,它多指拥有较大粉丝基础的文学作品等作为原始素材,被授权给影视公司做深度开发和传播。IP剧自带流量,拥有极高的辨识度,并且,它的变现能力更强。
2018年的Top 50剧集中,有32部均为IP改编剧。根据《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2019》,截至2019年11月,播放量排名前10的网络剧中,有9部属于IP改编剧。
此外,IP剧带来的还有从“观众”到“粉丝”的转变。不同于一般观众,IP剧粉丝会在观剧过程中积极反馈信息、交流互动和生产创造。如此一来,原本独立的个体粉丝会逐渐演变成粉丝社群,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形成支撑IP剧存活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那么,在IP剧形成社会影响力以及变现的过程中,粉丝的影响究竟如何呢?
清博大数据通过公开资料全网搜集,选取的对象是宣发、播放等流程均在2019年内完成的39部IP剧,包括《陈情令》《亲爱的热爱的》《长安十二时辰》等热门剧集。从数据上看整体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原著总体质量很高,豆瓣平均分达7.3分;②IP剧整体质量尚可,6.2的平均分略高于大陆影视剧的豆瓣均分5.6分;③IP剧舆情热度差距极大,在这39部IP剧中微信提及数差距接近6000倍,微博提及数差距更是接近20万倍;④女性观众是粉丝经济的主力,比如《暗恋橘生淮南》《八分钟的温暖》《满满喜欢你》《最动听的事》等剧,女粉丝占比超过80%,而即使如《长安十二时辰》等以男性视角出发的IP剧,女粉占比也达到49%,总体而言女粉平均占比为68%;在原著上平均女粉占比超过70%,女粉占比不到一半的原著小说仅有5部;官方宣布的前2位主演,在粉丝画像中女粉丝占比均超过65%。
盡管原著IP拥有数目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在其发酵为成功的粉丝经济产物的过程中,由于原著IP本身所占的比例有限,流量明星出演吸引大批粉丝追捧便成为粉丝经济繁荣中更重要的一部分。
从粉丝消费心理角度来看,粉丝追星行为包含粉丝对于明星的认同、仰慕等情绪,明星于他们而言是一种符号,迫星消费是其追求符号价值的行为。同时,粉丝在追星过程中情感的投入,也使其在消费过程中获得一定情感认同。因此,IP剧选取流量明星参演,能够通过迎合粉丝喜好的方式吸引粉丝消费。
IP剧常常采用“热门优质IP+流量明星”的模式,前者能够保证内容品质,后者可以吸引受众,这样一来,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便可大大提高。因此,为了降低IP剧的市场风险,IP剧在挑选演员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与角色的贴合度,还要考虑出演明星是否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和粉丝号召力。
此外,主演的热度(主演的百度指数、微信、微博、网页、报刊、头条、视频等)对于剧集粉丝活跃度、传播热度呈显著正向相关,但主演的专业能力(获奖情况)、商业价值(代言情况)对剧集的粉丝活跃度,传播热度却没有显著影响。流量明星仍是剧集获取关注的最重要的手段。主演的粉丝数、传播热度与广告植入、周边销售成正向相关,流量明星对于剧集后期变现仍起着重要作用。
影视剧中粉丝经济是一种将粉丝和被关注者连接在一起的创收行为方式。因为粉丝的支持和力挺,“流量明星”的影视作品不愁没有关注度。这种利用“流量明星”的营销方式可以快速催热市场,既节约时间成本,也提高了影视产品的资金回收速度。
这样一来,渐渐形成明星效应的电影或剧集运用植入广告、发售影视周边产品等营销策略,能开发大量的影视剧以外的盈利潜力,影视剧带来的附加价值甚至远远高于人们的观影体验。对“粉丝经济”的重视也说明了国内影视产业的营销手段已经脱离初级阶段。
从对明星的另一考量维度——专业能力(获奖)——来看,明星是否获过奖并不影响粉丝对剧集的关注度及讨论热情,却在招商过程中更容易吸引广告主的注意。
节选自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2019影视IP剧粉丝经济研究报告一探究IP剧影响力与变现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