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红叶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基于DACUM的职业分析法的“课岗对接、分阶段、螺旋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它所追求的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模式,并特别重视“双元”师资团队建设,从而保障实践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价值,深度培养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岗位胜任能力。通过该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知岗、适岗、熟岗”专业岗位素养的人才,为最终孵化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创造有利空间条件。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这一全新信息化思想意识已经全方面渗透到各行业领域中,如“互联网+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创新与发展大幅推动了电子商务领域进入了一个全面高速推进的发展时期,而电子商务本身也逐渐成为了拉动我国消费需求的重中之重,它不但促进了产业升级,也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提供了最重要动力引擎。据相关数据表明,未来5~10年的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高速发展时期,而电子商务本身也会日益拉动我国消费需求,促进传统产业的逐步升级。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900余所高校专门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其绝大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并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远远无法达到社会市场及企业要求,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市场与高校之间人才输送的断档。究其根本主要是高校在实践课程体系方面明确缺乏适岗性、关联性以及系统可操作性。所以采用DACUM职业分析法建设课纲对接、分阶段、螺旋递进式高校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进而培养“知岗、适岗、熟岗”的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为社会校企合作良性稳定发展推进创造有利空间条件〔1〕。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包含了课岗对接、分阶段以及螺旋递进式实践课程内容。
(1)课岗对接。考虑到电子商务本身具有特殊的复合型商务模式,且它的出现时间偏短、岗位实践性偏强,因此可通过岗位实践,实现对人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调研提取企业电商岗位过程中还要做到对校内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将企业岗位实践内容融入到学校实践课程内容中,确保课程内容足够新颖且具有较强的实战价值。
(2)分阶段、螺旋递进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构建4个螺旋递进式训练阶段:其中包括了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岗位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岗位能力综合训练阶段以及企业一线从业能力适应性训练阶段。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入门,夯实教学基础。岗位基础技能训练则希望带领学生深入认识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有效扩大学生就业技能面。岗位能力综合训练阶段做到教学专精、优化实训、同时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的企业一线从业人才能力训练主要围绕适应性训练展开,其中融入了定岗实习课程内容,深度培养高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结合分阶段、螺旋式递进教学模式设置教学内容,构建形成实践性课程体系,持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建立人才递进式岗位技能培养对策,成功将高校中的“准职业人才”逐渐转化为“企业人”。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围绕“课岗对接、分阶段、螺旋递进式”内容展开。在该过程中,要结合高校教育特征,从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点出发确立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并遵循以下3点原则:
(1)吻合性原则。保证实践课程设置满足专业对应岗位群核心职业技能内容,真正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职业岗位群建设知识技能与素质分解课程内容,对接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技能赛事模式,最终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2)岗位分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可在课程设置中深度考量电子商务产业岗位分类内容,再结合学校“职业素养”“职业发展教育包”,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有效贯通,这其中还包含了“职业技能教育包”,它希望凸显岗位分类与螺旋递进,并能够做到对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内容的灵活拓展。
(3)阶段化原则。考虑到目前社会上生源严重萎缩,这对一般院校而言是一大打击。众所周知,高校的生源逐渐趋于多元化,整体看生源质量却呈现下滑发展趋势的。同时某些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结合高校学生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训练的阶段化设计规律,强调实践课程体系的有效设计与实践应用,循序渐进中提高教学水平。从基础到综合训练实现阶段化设计理念优化,为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创造有利条件〔2〕。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遵循DACUM职业分析法核心内容,构建“课岗对接、分阶段、螺旋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DACUM是美国与加拿大两国合作开发的高校课程开发模式,它所形成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整体操作性较强,是可以契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重要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有效、成本低且能够快速界定职业领域,围绕特定岗位建立特定职务。如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它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DACUM委员会,真正将DACUM职业分析法融入到实践课程体系流程中,如图1。
基于图1可进一步建立实践课程链图,将电子
图1 基于DACUM职业分析法的“课岗对接、分阶段、螺旋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商务专业学生岗位实践能力训练融入到分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和岗位基础技能训练阶段中,并在企业中培养专业学生人才的岗位能力适应性,建立螺旋递进教学模式,确保职业发展教育课程能够贯穿于教学始终,保证学生逐步掌握岗位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学习发展能力,甚至是培养形成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习惯。如此一来帮助他们实现从高校毕业后到职业岗位上的华丽转身,成为提前知岗位、适岗、熟岗专业人才〔3〕。
3.2.1 数字化教学课程资源的构建
首先要构建数字化教学课程资源体系,利用“私有云”虚拟仿真建立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如图2。
图2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私有云”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综合平台
如图2基于“私有云”构建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可助力专业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如对数字化资源的改造甚至是重建,在校内课程体系中建设数据库技术体系,确保网页设计与制作到位。而基于网店美工基础、网络营销基础的课程设计则采用到了项目化教学数字化体系,突出案例资源应用,将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内容资源部署于教学综合平台上,分别在阶段实训课、综合实训课以及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实施,建立三大类实践教学场景。如此可在不持续增加教师教学负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课堂学生知识学习难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私有云”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综合平台是相对独立的,它的私有属性表现较强,通过可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内容相互结合,为实践课程开设提供有力保障。
3.2.2 校内外实训与实习教育内容的结合
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实践场所本身,它主要基于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展开,综合评定为实践课程开设提供有力保障。一般来说,它会在校内结合多媒体实训室、程序设计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满足基础实训教学一切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实践能力,并引入德国的“双元制”制度吸收、改造高校人才技术培训体系,整合资源,争取引进含金量较高的专业培训模块,培训方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等等建立学生模块化实训平台,填补人才培训缺陷。目前国内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身独立的科研院技术转换中心,并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关系,将校外实习基地与“双元”师资培训工作站联系起来,争取做到多方合作共赢,专门由企业负责接收应届毕业生,为他们提出岗位工作任务,并开展实践课程的进一步培养人才。
在教育新常态发展大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追求的是理论实践课程改革的多元化推进,结合产业发展与学生特点实现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价值内涵,为社会电商平台不断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