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艳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街道方水幼儿园
在全面推进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时代的发展也对幼儿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参与互动的经验性享受和表达个性和特点,而且要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纳入孩子的教育课程中,首要目标是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采用二十四节气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幼儿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儿童学习质量,体验传统文化精神,促进儿童学习的必然要求,每个孩子都将得到多元化发展。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力提倡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到幼儿园课程教学当中,这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指南》指出,在幼儿园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持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和对祖国的热爱。幼儿园中的大多数教学都是基于“指南”的内容,课程是经过编译和构建的。因此,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与儿童早期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发展,其中蕴含的传统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儿童学习的全面发展,从而在幼儿教育中更好地贯彻“指南”精神。
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能满足儿童课程的教学需求。二十四节气包括气象,节气和农业等自然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儿童课程的教育资源,拓宽儿童的学习视野,加深对节气的认识和经验。此外,幼儿教育侧重于指导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参与过程。通过整合二十四节气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与自然互动,不断探索和感受自然规律,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掌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幼儿正处于天真浪漫十分纯真的成长阶段,独特的个性化课程教育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二十四节气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从二十四节气入手,积极探索自然生态资源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建设幼儿教育专题课程,加深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它促进了学前课程教育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帮助幼儿课程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并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效率。
幼儿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生活主要以游戏为主,所以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中的习俗改编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立春时节的“鞭春牛”、春分时节的“放风筝”、芒种时节的“打泥巴仗”的习俗在经过幼儿园老师的改编之后,可以变成适合幼儿开展的游戏活动;雨水“拉保保”的习俗适合让幼儿进行一些表演类的游戏活动;立夏“斗蛋”的习俗,让幼儿可以参与到智力游戏活动中去。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趣味性故事可以组织成儿童游戏短剧。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谚语和诗歌适合于儿童的语言游戏活动,例如“成语接龙”和“击鼓传花”。二十四节气的歌赋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简而言之,只要幼儿园老师们动脑筋去思考如何创新,他们就可以带领孩子玩转节气。
图画书因其多样而有趣的风格,原创的设计,表达的直接和极富想象力的内容而受到幼儿的欢迎。二十四节气图书绘本有许多,例如文学方面的有《春神跳舞的森林》《冬至节》《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知识普及方面的有《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书资源开展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以帮助儿童增加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欣赏图画书。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书角放置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绘本。可以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绘本。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作专属的二十四节气绘本。
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论倡导:“教学做一体”,孩子们可以参与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活动中,以更好地理解节气。教师可以组织孩子观察并记录农田上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感受不同节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的好处;组织儿童观察和记录植物园中不同日照条件下植物的发芽,开花和结果的规律,并在动物园中观察和记录动物的交配,产犊和成熟过程;冬季观察并记录水的冻融情况,春季和夏季观察并记录雷雨的自然现象;幼儿园教师要与孩子一起体验人类与环境,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十四节气的饮食习惯对人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组织健康领域的活动,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开展烹饪活动,组织幼儿一起准备与每个节气相关食品,在感受节气氛围的同时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二十四节气的艺术品更适合儿童模仿,老师可以开展二十四节气的剪纸,绘画,书法,泥塑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乐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造和利用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文化内容丰富,对孩子的行为,认知,社交,健康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整合到教室和走廊中,甚至整合到地面的环境装饰中。例如,在教室的走廊中,将带有二十四节气的农民农业图片,二十四个节气的图片或供儿童欣赏的建筑物的图片放在天花板上,或将代表二十四节气的装饰品挂在天花板,或为孩子们放置二十四节气手工品进行展览等。
在幼儿园教育中使用二十四节气将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和课程内容,让孩子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并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