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余
瑞安市云周周苌小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能够影响整个数学学科体系的重要题型,围绕它的各种课型开展模式也非常丰富,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系统性、深入性教学过程,为小学生进入初中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好前期基础。
(一)数学基础差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属于启蒙教育,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是零,所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小学是学生初步的接触数学。因此,数学基础的稳固是关键,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很多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效率降低,学生们不能将平时学习的知识点运用到应用题解题中,甚至有时候是解题思路不对。
(二)阅读理解能力差
应用题解题需要谨慎,想要正确的解题,就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应用题的意思。如果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在读题时可能会出现对应用题理解的不到位,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学生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不能准确的抓住应用题的重心,没有理解题目的考点,最终解题方法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为学好各个学科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尤其是高年级数学,是比较抽象化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对具体只是的掌握程度,忽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应用题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应用题源自于生活,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应用题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们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应用题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应用题教学是主要教育思想是主动探索、自主实践以及彼此合作。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观察,分析判断,讲数学知识中的奥秘挖掘出来。
(一)认真审题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语言表达方面要非常的精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面临的困难不是逻辑思维存在问题,而是审题不够认真,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醒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注重每一个字,对题目中一些隐含的条件进行明确的分析,只有正确的理解应用题目,才能将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为学生解答应用题带来帮助。
(二)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对应用题进行设计
针对应用题展开教学之时,把基础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思考最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设计之时,需要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否则儿童不熟悉基本情况,难以获得解题思路。
对应用题加以设计之时,数学教师可利用生活化这一特征,将应用题有关题材变成学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题材。第一,教师需以儿童实践活动为依据,把数学知识具体产生背景变成儿童听得到、摸得着并且看得见的现实,进而把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化以及形象化。第二,数学课上,教师不要直接对课本当中例题进行使用,而要与儿童实际进行结合对题目进行设计,让儿童可以在课上将所需知识顺利迁移到实际生活之中。第三,在对问题进行设计之时,需对儿童年龄特征进行考虑,丰富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儿童探究热情。
(三)重点培养儿童正确解题习惯
对应用题进行解答期间,教师需交给儿童正确解题步骤,并且按照程序进行解题,进而促使其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在解答完毕之后,儿童需要实施自我评价,对于解答错误的题要进行反复纠正,对的则要不断强化,这其实是论证推理的过程。
(四)借多媒体提升应用题整体教学效果
和其他题型相比,应用题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同时应用题比较抽象,儿童理解之时存在较大困难。数学教师若想把应用题方面教学变得直观,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实施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儿童对题意进行理解。
(五)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认识和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
应用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要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须注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在学习中逐渐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从无到有,逐渐增多,掌握的概念和数学术语大部分比较具体形象.因此,首先教师要选择与小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作为应用题的内容,也可以利用他们熟悉的事物编排应用题,使他们能够看一看实物,或通过画一画、摸一摸、学生演示、教师示范等操作活动,使应用题的内容尽可能成为学生可以感知的,练习题安排一些感性较强的题目,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学会一些知识,逐步积累一些经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具体的题目和数量关系中发现一些带有共性的规律,自己概括总结出这些数量关系和规律,并应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解决更多的问题。
(六)精心设计练习题,题型力求多样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综合体,通过多种应用题型的训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提高解决应用题能力,促进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提高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思维更灵活.在训练时注意加以适当指导,不能把训练变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一定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尽量用直观感性的语言指导他们,使他们理解题意,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