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天柱县中等职业学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教学中,我发现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教师应该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课文中的很多文言文,就是些非常鲜活的例子,如教授《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等加以强化。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授《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在教授《苏武传》时,利用朗读、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不幸和苦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委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文是写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作者情感大海中溅起的浪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抓到那使自己心灵震颤的瞬间,是否敢于倾吐令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让自我情感释放出穿透人心的力量。不仅能体现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能显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等等。因此,在指导学生以作文、随笔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时,应创设文化与语文一化的歇息情境来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对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写随笔,在学习《陈情表》后,从学生的随笔中就可看出由他们心中蹦出的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火花。在作文训练中,如围绕儒家思想“仁”进行写作训练。首先,教师应讲明“仁”的内涵是自重,宽厚,谦和,诚恳,善良,俭朴,勤劳和关心他人等人生美德,既是“仁”的具体表现,也是走人的根本原则。让学生明白“仁”的内涵后写作,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仁”理解,同时也教会了怎样做人,也就是说继承了传统文化。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每一个节日是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他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每年的两个学期中,有许多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加之,我国近年又开始对一些传统节日进行了放假安排,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清明节与端午节,引导学生去查询资料,找寻渊源,真正弄明白其文化内涵。通过实践,使学生明白了清明节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端午节不仅与几年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娱乐节”和“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饮雄黄酒等。教师可趁此给学生布置以“节日有感”为题的作文。
语文教学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时语文教学开发利用的宝藏。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民间故事、打油诗、山歌、风俗文化、历史古迹等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仔细收集,善于开发,就能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用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眼光去审视各种文化,以开阔的视野,在比较撞击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委他们建构在民族文化精神和世界多元文化熏陶下的独立思想和人格”。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教师应扩大视野,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组织学生集体过节,参观文化古迹,收集民间文学,使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参与,敢于交流,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味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悠久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琼浆玉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阳光雨露。因此,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历史使命任重道远,还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