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四中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要帮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生活及学习中的困难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积极冲破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对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使初中政治教学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特殊的年龄所决定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据调查表明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仅仅依靠个别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依靠一两场报告会,依靠班主任就能解决,而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进行,鼓励各科教师在课堂中灵活渗透,通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来达到接近于专门开设心理课程的效果。另外,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缺少专职心理教师的现状也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专家统计,如果按照美国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计算,中国所有的师范大学均取一个系专门培养本科心理专业的教师,至少要50年才能满足要求。这一客观现实也要求教师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激励着学生的學习情绪,进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允许学生动摇自己的“权威”地位;通过我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他们体验到受教育是快乐的,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敢于争辩,最终学生的思维得到内化,潜能得到发展,情感更加丰富,心理更加健康。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处处渗透着心理健康要素,教师只要对课本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教学《珍爱生命》一课时,我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珍惜自身生命的同时更要主动去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再如《珍惜新起点》一课,让学生认识到怎么样才能使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进而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尽早养成尊重他人、服从集体的优良品质,为自己的中学阶段缔造良好开端。这样,通过细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学因素,逐步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教学中,我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差异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学会交往》的内容时,我就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友谊的重要、找到获得友谊的方法,逐渐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真诚,要理解、宽容。学生受该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培育自身的心理自觉性。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人物的言行会在他们的内化作用下,以潜意识的仿效形式在自己的身上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意识,以身作则,并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让他们默默地按照教师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己的个性。其次是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模范人物为学生模样。例如,可用张海迪、海伦、邰丽华等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来说明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利剑。再次是选择小说、电视、电影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性地模仿。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阳光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总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