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
今天来,喝茶的空间墙壁上多了一件肃亲王的书法。我仔细看,墨韵极好,线条边缘,墨色与纸泛成一片沉静的光,也像这秋日午后的清水小镇,如此天长地久。
我一面喝茶,一面看字,苏先生说这是新收到的条幅,还是日本原来的装裱。他指给我看条幅上下金色绫子的“锦眉”,单一金褐色缠枝牡丹花草织锦,是唐代影响到日本的久远织品,极华丽贵气,却还是沉静不喧哗。我对日本裱工不熟,知道日本装裱常维持唐风画轴上端两条可以飘飞的“惊燕”。中国到宋以后,飘飞的“惊燕”功能消失,固定成装饰性的两条,称为“宣和裱”。
苏先生跟我说日本裱装背后,多用楮树树皮抄制的纸,纤维长,纸质细而薄,托在背后,拉力平均,使画幅可以更平正。
这件作品日本的原装原裱,或许对苏先生研究裱褙的材质技法有许多专业的惊喜吧。
这几年,肃亲王的生平常被讨论,连一般影视也都出现了。他的书法,真真假假,在亚洲拍卖市场上也多起来了。
这件书法写的是苏东坡晚年的两句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清泥没晚潮。”苏诗的原句是“不觉青林没晚潮”。
这是1100年苏轼贬谪海南岛时期在澄迈驿通潮阁写的两首诗中的句子。当时苏轼已获释,准备离开海南岛。次年,北返途中,辞世于常州,这首诗是他最后观看风景的心事吧。
贪看着秋天水岸边的白鹭鸶,不知不觉,傍晚潮水上涨,已经淹没了一片青色的林地。
不知道东坡最后要离开海南岛时,为什么记得这样的风景?无关政治人事琐碎,只是秋天、白鹭鸶与潮水,只是自己最后仍然执迷而无法放弃的“贪看”吧。
肃亲王这幅书法是写给海渡先生的,书法上有上款,肃亲王落款下两方印,白文“肃亲王”,朱文“偶遂亭主”。“贪”字边有起首印,是御赐的“望重宗维”,可见当时清廷对肃亲王的倚重。
我在青年时读的近代史,受政治干扰很大——清廷到了后期,也只是“腐败的清朝”一句带过;对肃亲王这一人物不会有重要介绍,自然也不容易对这一人物有清楚的认识。
清朝开国,皇太极长子豪格封肃亲王,是清代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豪格后第九代,肃亲王爵位传到爱新觉罗·善耆。
善耆生于同治五年(1866 年),做过崇文门税监、步军统领、民政部尚书。
善耆是清末皇族贵裔,是清廷的官僚,但他有两件事,留在历史上,或许很难以腐败二字笼统概括。
第一件事:革命党领袖孙中山曾经写信给善耆,称他为“贤王”。信一开始就如此称赞肃亲王:“仆向与都人士语,知营州贵胄,首推贤王。”
孙中山很看重这位亲王,给善耆的信中,提了两项具体建议。第一项:希望肃亲王推动清政府退回到发源地老家满洲,自立建国,把中原还给汉人。原文是:“旋轸东归,自立帝国,而以中国归我汉人。”
第二项:孙中山劝说肃亲王参加革命。原信说:“贤王于宗室中称为巨人长德……革命之业,贤王亦何不可预。”
孙中山还举了俄罗斯克鲁泡特金等爵为上公的贵族投身参加革命的事例。
第二件事:1910 年3 月,汪精卫等革命党人制作炸弹,在北京试图谋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由善耆审理。
此案当时轰动全亚洲,肃亲王任民政部尚书,审理此案,最后违反朝廷意旨,免除了汪精卫等人死罪。
据说肃亲王善耆与汪精卫狱中有许多对话。一个45 岁当朝的亲王执掌大权,正积极推动朝廷立宪。一个28 岁的革命青年,抛头颅洒热血,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惊动世人。如果不粗暴武断以腐败定论,他们两人的对话,或许正是历史真正的对话,也是后来者应该细细聆听的对话吧。
肃亲王在 1910 年 4 月 29 日,对汪精卫等革命党谋刺者的免除死罪,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辛亥革命成功,11 月,汪精卫出狱,中华民国成立,清朝覆亡。这时,肃亲王善耆的处境逆转,他又将何去何从?
看着肃亲王的书法,心里想着孙中山情文并茂的书信:如果这封信选在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会不会让后来者有很不同的历史思考?
1922年,肃亲王病故于旅顺,汪精卫亲赴灵前致祭,当年慷慨歌燕市的革命青年,已经是新政权的领袖人物了。历史峰回路转,常常使人惊愕,但当年革命青年在昔日政敌灵前致祭,也像天长地久的故事,引人嗟叹吧。
肃亲王有38 个儿女,后多居住东北、日本。其中十四女爱新觉罗·显玗(金璧辉),过继给日本人川岛浪速,也就是抗日战争时周旋于几个政权之间的著名间谍川岛芳子。
历史如潮来潮去,贪看眼前繁华热闹,容易执迷。知道潮来潮去,都要在时间中淹没,也就少一点执迷吧。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泥没晚潮”,清代名臣如左宗棠、曾国藩,书法多端正恢弘,笔力沉着,与文人自我表现的洒脱不同。肃亲王的书风,间架端正,豪末却又有文人的峭丽,已经难摆脱末代的颓靡感伤了吧。
“秋浦”“晚潮”,墨色如烟如雾,如新绽放的芒花。不知道苏东坡最后是否摆脱了政治斗争的纷扰,也不知道肃亲王最后是否摆脱了政治斗争的纷扰。一幅书法,斑驳漫漶,岁月匆匆,贪看眼前白鹭回旋,或许总是要出神,忘了晚潮一波一波袭来,迟早都要淹没了秋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