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长静
贵州省余庆县关兴中学
群文阅读是近十多年来兴起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题,用一系列课内外阅读材料来对这些个主题进行分析探究,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思考、讨论、探究等环节,初中生能更高效地获取课堂内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逐渐掌握信息中蕴含的内在联系,提高获取信息、审美鉴赏、思维分辨的能力。并且,在运用这个教学方法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初中生对课堂内外材料相结合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开始,可以为今后的阅读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当前群文阅读在全国各地搞得轰轰烈烈,可谓百花争艳。但笔者认为,群文阅读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是上好群文阅读的基础和生命线,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出现很大的变数。不同学历层次、兴趣爱好、视野眼界的语文老师,即使按照相同的阅读主题去选材,也会大不一样。很多学生会受制于教师的学识、能力、眼界,这是当前群文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教师在鼓励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都是让初中生多读书。但是在初中生读书的过程中,老师很少告诉初中生合理的课外阅读方法,也没有结合初中生的年龄阶段进行推荐,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大多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放羊式”阅读。这样不利于培养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初中生也无法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养料,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设置群文阅读主题的时候,虽说主题的内容设置比较丰富,但是有些主题范围过大,如“同一作者”“人道主义”“爱护环境”“亲情友情”等。这种主题的设立看似范围很广,但实际上也很空洞,不是很具体合理,毕竟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可能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和情感基调的内容,人道主义、爱护环境、亲情友情等主题也太宽泛。教师无法找到适当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地来,收获却寥寥,虎头蛇尾,这会让群文阅读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初中生的预习意识,通过自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初中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设立阅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了新的问题,还可以及时标注出来,带着问题到课堂上来。而且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初中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掌握阅读方法。让初中生养成阅读预习的习惯,将提高整个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纪念白求恩》为例,白求恩是一个著名的无国界医生,他基本上将其一生都奉献在了医疗事业上。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先让学生对白求恩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弄清楚白求恩当这个无国界医生的初衷,去体会白求恩身上所拥有的品质,再以“无私奉献”为群文阅读主题,让学生对和白求恩同一时代无私奉献的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习惯。
阅读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开阔眼界的过程。在让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受到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比较单薄,教师需要采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如电子邮件、QQ、微信等平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比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著名皇家园林的内容,那么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中国园林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东西。可以让学生将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圆明园原址进行对比,教给学生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方法,而教师保持和学生的交流,“授之以鱼”固然重要,但“授之以渔”更加重要。
对初中生来说,图像视频信息可能比教师的口头讲解更容易让其理解。而多媒体等可视化教学设备也逐渐引入到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初中生能充分地理解阅读材料中蕴含的知识和道理,并且还会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将同一个主题中不同的阅读内容融会贯通。
比如在讲解《乡愁》的时候,因为作者是台湾人,而台湾问题在作者创作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作者以此来抒发自身思乡的情感。教师在讲解归纳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当时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获得感受;之后再让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让课内外阅读成为一个整体。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需要教师将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养成阅读预习的习惯、保持师生课外阅读的交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阅读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整个初中阅读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