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
学生从小学升上初中所学的数学内容,无论从知识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智力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有了明显的差异。随着现今的教育改革,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就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现在各个学校的分班形式都是“平行分班”,每个教学班人数较多,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有一部分尖子生“吃不饱”,一部分学困生“吃不了”,尖子生觉得学习没有挑战,获得不了成就感,从而容易降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而学困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长期下来会造成学困生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想逃避学习,破罐子破摔,这些都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是指把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
通过课题研究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采取了以下实施策略:
首先,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為A、B、C 三层,A 层: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接受能力强,有创新思维,成绩优秀;B 层:基础较扎实,智力一般或智商较高,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中等;C层:学习比较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对于这种分层,可以实行滚动机制,可以通过考试和上课表现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加大竞争力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便于老师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按照A、B、C 三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1.牢记数学概念;2.领会数学概念;3.简单的应用;4.简单的综合应用;5.复杂、灵活度较高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不一样,A 层学生需要达到1—5 项目标;B 层学生需要达到1—4 项目标;C层学生需要达到1—3 项目标,这样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以之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展开教学,在课堂上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以前往往是集体回答,根本不能确定C 层学生学会没有学会,现在采取单独提问C 层学生的方式,这样既能促使C 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又能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升C 层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在小组学习中,让A层学生进行讨论、指导B 层和C 层学生,尽量让B 层和C 层学生进行总结回答,这样既让A 层学生提高了能力,又让B、C 层学生得到了锻炼。同时课堂上,老师的奖励和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课本上的课后题,一般分为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联系拓广四个层次的课后练习,由浅入深,一般情况下,C 层学生只需完成知识技能;B 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有时再加上问题解决;A 层学生往往需要完成四项所有习题,这对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质量是一个有效练习,其中有些联系拓广的题目是需要A 层学生进行挑战的,这些题目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还有对有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有多个小问题时,往往只让C 层学生完成第一小问,B、A 层学生依次追加问题个数,完成题目。通过这样分层作业,可以让C 层学生对作业降低恐惧感和逃避心理,同时让A、B 层学生也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这样让老师也可以通过作业清楚的了解各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C 层学生的辅导尤为重要,首先,在辅导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采用作业面批法、小知识过关法等,始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他们进行辅导。对于B 层学生,由于这个层次学生较多可以采用自学法和相互讨论法,对于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集体讲授,或者让A 层学生进行讲解分享,这样也让A 层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得到了锻炼。对于A 层学生可以成立数学兴趣小组,老师定时定期地给小组成员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知识题目,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儿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达到拔尖的目的。还有分层辅导,也可以采用结“帮扶对子”的形式,A 帮B,B 帮C,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加大辅导面,提高辅导效率。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行之有效提高教学成绩的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坚持分层教学原则,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