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中心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容乐观的现状,课堂气氛比较呆板,老师的创新精神不够强,课堂自主探索积极性不够强,虽在赛教中也使用了课件等现在先进的手段,但大多流于形式,为上课而上课,平时的课,还是缺乏创新精神,新的理念不能贯穿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突出,教师教,学生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中学生间的活动很少,基本上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评价的语言等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厚,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不能很好凸显出来。
1、数学教学要重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开发育人功能。首先,要把小学数学间接经验的知识与小学生直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升华,感受从社会生活背景中抽象出的数学。其次,要提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会学数学和用数学。再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拓宽视野。能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发现和认知熟悉的生活世界。从而达到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2、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地探索,努力地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3、数学教学要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维要求的反复练习,不能算是真正的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方法落实”的既保底又不封顶的教学层次,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往深度发展。4、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资源,使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性资源,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观点,是教学的生成型资源。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判断学生,研究学生。5、追求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变教学的超长稳定性为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师生有效互动的结果,学生有高质量的表现,动态生成出众多的新问题、新思想、新观点、新创意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1、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激活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不限于知识传授,而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完整的统一体。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让学生机械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意义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加强知识过程的教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大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频度等方面的训练。一方面教师要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善于提出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争辨、评判,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和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时,教师不能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对于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创造性的见解,我们应该倍加爱护和引导。因为这些见解是学生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如能得到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体验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互为依存的一个活动的两个层面。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之上,要实现“教”的目标,需要“学”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因此,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此外,教和学的充分开展依赖于教学交往结构的完整。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忽视师生的双向互动,更不用说调用生生交往这一资源的作用。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调动学生个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注重生生合作,群体参与这一资源的建设性功能。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开展学生集体合作学习,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有利于发挥合作学习的整体功能,有利于调用生生交往这一资源的作用。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 的效果。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而且也使得他们的情意发展、社会性水平大大提升。当然,根据需要,我们也可以尝试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3、努力精心设计课堂,促进迁移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具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运用知识的同化理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同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观念进人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作准备的传觉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新旧观念的同化过程。根据这个理论,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总是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小学生在课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用很好的耐心去陪学生完成枯燥的学习任务,教书育人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只有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才能生长出被肯定的种子,只有孩子们真正从心里去接受学习想去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的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參考文献:
[1]徐建萍.小学生数学作业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51.
[2][2]陈启毅.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易错题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