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芮妍 高彦
[摘要]扶贫增收是目前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农村产业融合是各方面资金、技术水平的多样化结合,主要通过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提高对人才的需求度等途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选取2013-2017年江苏省、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四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入手,实证分析了产业融合下的不同模式对扶贫增收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会有效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不同的产业融合模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机理。以地域性经济差异为基础,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的推广发展并为农民脱贫增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模式;扶贫增收;居民收入;地域性经济差异;政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据调查分析,截止2018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达到近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约为1.7%。虽然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但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的问题,据此,应找到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而实现脱贫目标的方法。
产业融合与农村扶贫增收有紧密关系,但是目前大部分研究对产业融合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仅将重点放在理论层面,定量研究多没有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尚未有文献直接涉及农村产业融合不同模式对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户增收。李云新,戴紫芸,丁士军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认为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将农林牧渔及各类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适当水平,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增收。(2)农村产业融合与创业效应。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农村的创业活跃度。研究发现,鼓励和扶持职业型农民进行创业,逐步实现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民转型及创业致富,是帮助农民致富以及促进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然而,上述研究最终未能揭示产业融合不同模式对扶贫增收的详细机理,且尚未有文献以地域性经济差异为基础,研究不同地区产业融合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为了弥补已有文献的不足,本文以2018年人均GDP收入为依据,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四个梯队地区,并从中选取代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分析产业融合模式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理,并研究最适宜不同经济地区农户增收的产业融合模式。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扶贫增收的影响机理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产业融合发展对扶贫增收的促进作用,并按照产业融合发展中呈现的多种形式将产业融合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模式,分析产业融合不同模式对扶贫增收的作用机理。
产业融合对扶贫增收的影响表现在:首先,产业融合为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户增收的渠道,进而达到扶贫增收的效果。其次,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增加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梁伟军通过微观经济效应,分析提出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農户收入。再次,产业内部整合形成品牌效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农户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进而促进了扶贫增收的政策的实现。
1.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产业融合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理的发展模式会有效地增加产业融合对扶贫增收的作用效果,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其呈现出了多种融合模式,基于对河南省的产业融合案例,总结出我国产业融合的四种模式,即:产业整合型,产业延伸型,产业交叉型,技术渗透型。
根据先前学者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将产业融合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主要包括:(1)产业链延伸型。该模式主要是以某一单一企业为主导;从农业单一产业逐步延伸,整合农业产业资源,形成拥有产业链的现代农业。(2)产业多功能发挥型。该模式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为方向,挖掘农业旅游,教育价值,将农业与休闲娱乐连接在一起,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提高农户的转移性收入进而实现扶贫增收的目标。(3)产业整合型。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将农业与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实现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1.3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对扶贫增收的直接作用
1.3.1产业链延伸型。将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延伸,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流通,进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户能得到更多的红利,逐步打造成从农产品加工生产制作,到仓储物流,再到销售市场的模式,促进农产品价值的不断升级。
1.3.2产业多功能发挥型。这种模式主要是以乡村文化资源为基础,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生态和文化教育的资源,推进传统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逐步将农业打造成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产业多功能发挥型产业融合模式主要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进而增加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
1.3.3产业整合型。这种模式是指农业与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之间的发展。主要将农业与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实现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户通过出租土地获取租金,农户资金入股获取分红的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进而提高农户增收的效果。
2模型、变量与数据
2.1计量模型设定
首先,为了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最佳融合模式,考虑到地域性经济差异,本文以2018年人均GDP收入为依据,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成四个不同梯队地区,并从四个梯队中选出代表性省份,即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适宜不同地区农户增收的最佳融合模式,并分析此产业融合模式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理。参考现有关于产业融合对农户增收影响因素研究的通常做法,构建了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i=β0+β1X1+β2X2+β3X3+μ
其中,Yi——蹄据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1——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
X2——咻闲农业年营业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
X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值(%)
μ——随机误差项(%)
2.2变量选取
2.2.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设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前,本文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对扶贫增收的作用机理进行简要分析,结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考虑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较好的反映扶贫增收的效果,同时兼顾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连续性,最终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被解释变量。
2.2.2解释变量。以苏州市为例,徐维莉构建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做法并兼顾时间序列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从产业链延伸型,产业多功能发挥型,产业整合型三个方面来表示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并构建了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加工业对每一单位农业产值的贡献,体现出产业链延伸型模式的特点。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可以体现休闲农业这一经营形态对农业产值的贡献,体现出产业多功能发挥型这一产业融合模式的特征。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可以反映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可以体现农林牧渔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
由以上分析结果,最终选取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反映产业链延伸型模式,选取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反映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选取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反映产业整合型模式。
2.3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涉及2013-2017年江苏省、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四个省份,以2018年人均GDP收入排名为依据,选取江苏省、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分别为第一、二、三、四梯队地区代表省份。
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来源于《中国休闲农业年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以及农业总产值分别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贵州统计年鉴》,各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个别缺失数据以年份为自变量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予以补齐。江苏省、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四个代表省份地区相关数据见表2。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分别对江苏省、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四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多重共线性、内生解释变量、异方差性等问题检验,当检验通过时才可认为满足线性回归模型的假定条件,若检验出现问题,则需要利用逐步回归法、广义差分法等方法对其修正。
3.1第一梯队地区检验分析
选取江苏省为第一梯队地区代表省份,对江苏省的检验结果用来表示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对第一梯队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
为了排除多重共線性问题,江苏省相关数据进行相关系数矩阵分析(见表3)。
从表3中看出Xl和X2的相关系数约为0.9733,X1和X3相关系数约为0.9675,X2和X3相关系数约为0.9887,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即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说明原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接下来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重共线性修正。
按照可决系数最大的原则,令Y与Xl,X2,X3分别回归,发现Y与X2回归后R2值最大,因此选取X2为第一个解释变量,在Xz的基础上逐一引进解释变量X1,X3,但结果表明,在X2的基础上加入Xl,X3后,X1,X3自身并未通过t检验,且x1,X3的参数估计值为负,与经济意义不相符,因此需要从原模型中剔除变量X1,X3。
用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表示的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经济含义上分析并不存在内生解释变量问题,即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为外生变量。
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检验,发现原方程不存在异方差性等问题。解释变量X2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模型最终通过经济意义检验与计量经济学检验。
最终,江苏省相关数据经检验分析后,确定方程为:
γ=1775.929+1668581X2
(1.992278) (16.44096)
R2=0.989023 F=270.3051
从图1最终结果显示,可认为产业融合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显著,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每增加百分之一个单位,江苏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66858.10元。产业链延伸型模式与产业整合型模式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3.2第二、三、四梯队省份进行检验分析
采取以上同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为第二、三、四梯队地区代表省份,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的检验结果用来分别表示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对第二、三、四梯队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
最终,河北省相关数据经检验分析后,确定方程为:
γ=-30309.54+821.1604X1+15858.60X2+37165.46X3
(-1.168889) (3.325525) (0.739459) (1.475146)
R2=0.997729 F=146.4701
江西省相关数据经检验分析后,确定方程为:
y=-106132.1+60070.53X2+108026.3X3
(-0.494763) (3.902515) (0.516815)
R2=0.948023 F=18.23914
贵州省相关数据经检验分析后,确定方程为:
γ=-27905.62+60795.15X2+321137.59X3
(-1.333506) (3.087948) (1.595144)
R2 =0.949805 F=18.92234
从上述结果可认为产业链延伸型模式、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产业整合型三种模式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正向作用。由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反映的产业链延伸型模式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显著,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与产业整合型模式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产业融合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和产业整合型模式对江西省、贵州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由于两个省份产业整合型模式未通过t检验,认为产业整合型模式对江西省、贵州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不显著,产业融合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江西省、贵州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显著。
3.3四个梯队地区计量分析结果
由表4可知,对于第一梯队地区,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显著,产业链延伸型模式和产业整合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不显著。
对于第二梯队地区,产业链延伸型模式、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显著,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产业链延伸型模式和产业整合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不显著。
对于第三梯队地区,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显著,产业链延伸型模式和产业整合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不显著。
对于第四梯队地区,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显著,产业链延伸型模式和产业整合型模式对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不显著。
4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以2013-2017年江苏省、河北省、江西省、贵州省四个省份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考虑到地域性经济差异,根据2018年人均GDP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的产业融合模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对产业融合的推广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提供不同的模式,在促进扶贫增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宜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融合模式是不同的,利用计量方法对结果修正后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适宜的融合模式呈现明显的差异。
首先,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产业融合来达到扶贫增收的目的,且由于产业多功能发挥型的产业融合模式对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应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来促进第一梯队地区扶贫增收目的的实现。
其次,对于第二梯队地区,由于产业链延伸型模式、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产业整合型三种模式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产生正向作用,因此认为产业融合模式对第二梯队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产生作用,由此认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二梯队的地区,适当地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绿色农业来体现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适当地增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促进产业整合型模式的实现,但由于产业链延伸型模式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更显著,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地区,应极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流通,进而让农户能得到更多的红利,以达到扶贫增收的目的。
再次,对于第三梯队地区,由于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产业整合型两种模式对江西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产生正向作用,因此应将农业与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实现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适当增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但由于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江西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更显著,应将农业大力打造成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以达到第三梯队地区扶贫增收的目的。
最后,对于第四梯队地区,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产业整合型两种模式对贵州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产生正向作用,因此农户应促进农林牧渔服务业融合发展,适当增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但由于产业多功能发挥型模式对贵州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效果更显著,所以应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休闲农业,形成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来促进农户收入。
同时,我们还应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休闲娱乐产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增加对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各类固定资产的投资。
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地相关部门应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机械性能,增加科技投入并拓宽开发利用农产品的途径,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管理,最终形成规范体系,进而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农民经济水平得到改善。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休闲娱乐产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產条件,相关部门利用旅游节假日等有利资源对当地特色休闲娱乐产业进行宣传,开发个性化娱乐主题,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云新,戴紫芸,丁士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对345个农户调查的PSM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04):37-44+146-147.
[2]曹祎遐,黄艺璇,耿昊裔.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对农户增收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2005-2014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02):172-183+189.
[3]李晓龙,冉光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效应研究——基于省际异质性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03):86-93.
[4]王治,程星.论职业农民主导下的家庭农场创业[J].江汉论坛,2015(04):21-24.
[5]梁伟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1(04):12-17+24.
[6]郭军,张效榕,孔祥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03):135-144.
[7]维莉.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验证—一以苏州市为实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04):226-232.
[收稿日期]2020-06-07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019030202024; 2019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牛产业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位”,项目编号:HBCT2018130301。
[作者简介]杨芮妍(1998-),女,河北保定人,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高彦(1981-),女,河北保定人,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农业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