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2020-11-10 07:15袁卫星
中国德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生

袁卫星

袁卫星,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书记、校长,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小学校要注重加强生命教育”成了共识。其实,早在10年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把“重视生命教育”作为了战略主题,只是这一次疫情发生之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生命教育?

什么是生命教育?我的理解是,它是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的专门化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的生命有三重属性。第一重是他的肉体生命,或称自然属性,生老病死、饮食生息,这是生命的长度;第二重是他的社会生命,或称社会属性,各种角色、权利义务,这是生命的宽度;第三重是他的精神生命,或称精神属性,超乎天地、思接千载,这是生命的高度。生命教育应引导学生,包括教育者本身,在生命的长、宽、高方面达成以下目标:

一是珍爱生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热爱生活。熟悉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友好沟通,相互关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拥有个性化的积极力量,包括乐观、胜任感、自尊感、人际支持等。三是成就人生。能够不断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自然,具有民胞物与的胸怀以及宽广的人类情怀。

以上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层面。那么内容层面又包括什么呢?

生命与安全。包括居家安全、校园安全、社会安全三个模块。居家安全方面,让学生在了解居家安全常识外,重点掌握居家如何防电防火、防盗防抢,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及确保上网安全;校园安全方面,让学生在了解校园安全常识外,重点掌握在校如何确保游戏和运动安全,防止和应对校园暴力、疾病传染及其他意外;社会安全方面,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安全常识外,重点掌握如何确保交通安全、野外安全,学会应对自然灾害、暴力恐怖。

生命与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两性健康三个模块。身体健康方面,让学生在了解生长发育、疾病危害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营养、运动、治疗等对健康的作用;心理健康方面,让学生在了解情绪、性格、压力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情绪管理、环境适应、压力纾解等方法;两性健康方面,让学生在了解青春发育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正常异性交往、应对异性骚扰、防止过早性行为等方法。

生命与养成。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三个模块。学习习惯方面,让学生在尊重教师、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生活习惯方面,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锻炼习惯、劳动习惯,并学会自我管理;文明习惯方面,让学生在认识文明行为的基础上,学习礼貌用语、社交礼仪。

生命与交往。包括亲近自然、沟通父母、结交朋友三个模块。亲近自然方面,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现象、生命起源的基础上,认识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学会绿色生活;沟通父母方面,让学生在了解生命诞生、父母养育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尊重,懂得孝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结交朋友方面,让学生在了解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公共生活的基础上,掌握选择良师益友、应对同辈压力、提升社交能力的方法。

生命与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兴趣特长的基础上,养成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做好生涯规划;让学生发挥自我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弥补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成长途径,获得最大限度的个体发展。

生命与价值信仰。让学生拥有一个崇高的精神生活空间,为他生活提供勇气,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由来、生命成长、生命归宿的基础上,了解死亡现象,懂得临终关怀,学会向死而生,并在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成就人生。

这里我跟大家说一下,生命教育内容当中有两大难点,一个是两性教育,一个是死亡教育。为什么没讲“性教育”这个概念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除了异性之间的交往,还有同性之间的交往。世界变得比较复杂,所以我们称之为两性教育。对于两性教育,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不知道怎么讲,这是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是什么呢?死亡教育。我们中国文化往往是忌讳死亡的,不太愿意提死亡。事实上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从了解生命诞生、了解生命过程、了解死亡现象、了解生命独特、了解生命基因,到增强生命韧性、懂得敬畏生命、懂得悦纳生命、学会临终关怀、珍惜生命权利、活出生命精彩,这就是我们死亡教育的内容,我们称之为“生死智慧”。这次疫情发生,我觉得是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较好时机。看着持续上升的确诊病例、重症病例以及死亡病例,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与无奈。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无数次地面临死亡的逼视。面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掩起双目是自欺,视而不见是麻木,徒叹奈何是懦弱,声嘶力竭是空洞,关键是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并用顽强、勇敢的态度去积极面对。因此,我们可以借机在认知层面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在行为层面引导孩子远离死亡,学会风险防范,学会心理自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让孩子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学会“真正地活着”,活出健康的身体、积极的生活、向上的人生。

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第一,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題中之义。就是说现在的教育绕不开生命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我们用这些话来观照现在的学校,有的“高考工厂”是称不上现代教育的。所以,我认为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题中之义。其实想想也很简单,你的学生连健全的生命都没有了,你这个学校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基础。

第二,生命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三个部分:一个是文化基础,一个是自主发展,一个是社会参与。细化的六大素养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那么,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地方都和生命教育有关,特别是在“健康生活”里,它的分支是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生命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朝向。1964年,日本学者出版了一本书,叫《生命的实相》,率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1968年,美国一个叫华特士的学者,针对青少年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在死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创办了阿南达学校,这个学校专门开展生命教育。受此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概1,500多所中小学校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后来,澳大利亚、日本也纷纷跟进生命教育,将它课程化。我们国家开展生命教育比较早的是台湾地区,后来,香港和澳门也随之跟进。从2004年底开始,内地有些省市分别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上海市还制定了本市的《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当中,都是一股潮流,我们国家也是这样。

第四,生命教育是解决青少年个体生命现实问题的必要途径。这里说几点青少年面临的现实问题。第一个是轻视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包括轻视、残害自己及他人、动物的生命。第二个是消极生活的人群日益增多,很多人都觉得生命没有价值和意义。第三个是生命困惑、生命障碍问题堪忧。第四个是生存技能和安全常识都很欠缺。北京大学青少年儿童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每5人中就有一个人考虑过自杀,为自杀作过计划的占6.5%。因为亲子沟通不畅,因为师生对话缺失,因为学业压力过重,因为同学交往畸变,因为青春萌动等等原因,孩子轻易放弃了生命。反思我们的教育,不难发现,我们常常只关心孩子怎么学,很少关心他们为什么学。一句话,学生的动力源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动力源问题不解决,确立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激发孩子的创造思维,强化孩子的创新意识,等等,这些也就成了空话。

生命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唤醒,对生命感、价值感的唤醒;是一种建构,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建构。如果它只是停留在安全和健康这样一个长度的维度,我觉得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开展生命教育有这么一个说法:责任大于意识,意识大于技能,技能大于知识。这个很重要。

怎样开展生命教育?

第一,学科渗透。举一个例子,我曾经上过一堂高中语文课,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我在讲这篇课文时,用国学大师梁漱溟的一句话来贯穿: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用琼西的故事来讲的话,如果没有西药,也救不活她,这就是人与物的关系。同时,如果沒有朋友的悉心照料,没有贝尔曼冒死画的永不凋零的叶子,她也得不到启发,这是人与人的关系。但是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她受到了“最后一片叶子”的启迪,得到了生命自觉的唤醒,这就是人与内心的关系。这堂课仅仅是讲语文吗?我觉得不是。它跟我们的生命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无论是生命的长度、宽度,还是高度,在学习这篇小说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得到启发。

第二,主题教育。大中小学开展的主题教育内容丰富,包括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法治教育、慈善教育、生涯教育等,这些教育单独看太散了,像散落的珍珠,需要有一条线把它们串起来。那么这条线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生命教育,每一个主题教育中都可以有也应当有生命教育的影子。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班团队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等等。我们看一个台湾学校的例子,他们开展节日教育,会把中华传统的节日以及节气贯穿在里面。春节是植物萌芽的时候,这里有生命的更新;清明有生命的传承;端午有生命的保健;中元有生命的价值;中秋有生命的光辉;重阳有生命的危机;冬至有生命的转机;除夕有生命的圆满。这就是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校园文化。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其校园文化在启迪心智、确立人生价值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引导师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辐射生命正能量。

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我觉得最终还是要围绕生命的长(自然属性)、宽(社会属性)、高(精神属性),结合身边的人、事、物来展开。但就应试教育仍行其道、生命教育空间逼仄的现状来说,我们呼吁形成以专设课程为主导,专设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生命教育实施机制。强烈建议开设专设课程,以使学生在专人指导下,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生命问题进行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朱永新教授说,生命教育,就是让教育回家,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么,这条回家的路,请与我同行,我们一起温暖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李敏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