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摘 要:课堂教学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理应从多个方面针对学科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专业特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确保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满足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本文主要以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同时,按照时代发展需求及特征情况,针对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时代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131-02
社会保障学作为社会保障专业体系的重要课程内容,通过扎实推进社会保障课堂教学进程,不仅可以为学生专业能力的不断深化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保障专业体系的健全发展提供驱动力。根据当前教学经验来看,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工作通过严格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新课改教学要求,基本上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满足了课程改革要求。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贯彻与落实,学校教学方面应该着力按照教育价值标准以及创新方式,促进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
一、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目标问题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一)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人才培养成效
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改革目标要求,从丰富与优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内容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人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并存的教学模式,如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改善以往填鸭式教学工作带来的弊端影响。尽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与掌握社会保障的实际价值,并健全与优化自身对于社会保障专业的知识运用强度[1]。这就需要在开展社会保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并且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建设”理念,着眼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社会保障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与论证,既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努力形成良性互动。
(二)强化教师人员教学能力,确保团队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社会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往往和教师人员的职业素质、教学能力等息息相关。因此,若想确保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师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改革要求,深化教师人员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为确保教师人员进取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教师方面应该加强课程团队协作力度,确保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与风格。在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高度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水准,倾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对于促进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改革阶段,相关专业的教学知识内容理应按照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与优化,以确保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效果得以达到预期。在教学模式与手段方面,应该优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为主,不断丰富课程教学知识与内容,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落实奠定基础[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对社会保障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育功能,也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实践,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社会保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同时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社会保障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二、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手段与创新方式研究
(一)积极转变课程教学理念,确保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得以达到预期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推动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道德应当在教学理念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因而,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合理践行课堂教学工作内容。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人员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间的差异性,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当中。
与此同时,教师人员应该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主导角色,结合社会保障课程特点以及性质内容,定位专业特色与模式。除此之外,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建议教师人员应该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尽量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确保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效果得以达到预期[3]。为了能够使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案例,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社会保障课涉及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较多,如果单纯按照填鸭式教育方式,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于此,建议教师人员应该肩负起自身的教育重责,从多个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得以达到预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理论教学之外,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方面狠下功夫,因而应当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再比如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如何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课程知识具备综合性强、交叉性强的特点,在课程体系组成方面主要融合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为主,同时也涉及其他学科。因此,在教學目标的确立方面,应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健全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深化,并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视野,努力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社会保障课程知识的融合性建设,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产业导向等,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社会保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对于推动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应当在这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力求形成健全和完善的运行机制。
(三)积极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社会保障课程教学模式在改革手段与创新方式方面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改教学目标,积极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工作带来的局限性。如课堂教学工作可以按照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新兴方法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与此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人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具有较强的“活跃度”,比如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比如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纳入到社会保障课堂教学体系当中,并且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组织实施,前半段时间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半段则留给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转变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也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针对课堂上存在的疑惑问题进行积极解答。除此之外,为确保社会保障专业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议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力度。目的在于及时消除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影响,尽量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要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当中,大力推动“互联网+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创新,比如在应用多媒体PPT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多媒体PPT课件的趣味性、演示性和直观性,同时也要采取“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一步一步分析、一步一步论证,最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保障课堂教学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素质教育原则,从多个方面针对,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与此同时,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应该严格践行人才培养理念,严格按照专业建设基本要求,为我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内在驱动力。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社会保障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良性发展目标,建议高校教育人员应该肩负起自身的教育重责,尽量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刘冰冰.社会保障学科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8):67-72.
[2]皋华萍.翻转课堂引入《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学的價值探求[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1):161-164.
[3]蔡向东.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范式的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