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翔宇
摘 要:当前,依托新媒体平台的短视频创作日趋盛行,对大众文化形成重要影响。本文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点,将抖音短视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短视频深层生产机制结构的剖析,尝试构建短视频生产深层意识结构,阐释该结构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和短视频对大众能动性产生的引导作用。本文认为,短视频拍摄者将生活事件故事表达,将观点植入短视频中,再通过新媒体平台将个人认知结论放置于公共领域,形成广泛的传播和讨论,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促进强化其观点效应,引发受众形成差异性认识,从而影响主体实践能动性。
关键词: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能动论;抖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062-02
一、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占比99.3%。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占网民整体的94.1%,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占网民整体的85.6%。网络娱乐已成为网民主要目的。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大众文化消费日益成为网民文化消费的增长热点。短视频文化的迅速崛起有其必然性,常江认为“抖音的走红是社交媒体全面激发了网络用户的个性和表现欲”。从文化角度剖析,对于他人现实生活的好奇欲是抖音吸引大量网民使用的主要原因。好奇欲表层之下潜隐着对文本故事价值取向的冲突和统一,对新文化的吸收和排斥。短视频多以日常生活为主,表面表现为娱乐属性,通过对他人日常浅层生活的窥探和历史语境的阅读,产生一种想象(imaginaire)关系模式,对照文本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惯有认知模式,加固或调整惯有思维,对主体能动性进行调整。
短视频文本浅层的娱乐属性是其快速发展的起因,在阅读短视频文本的同时也潜在受文本历史语境的影响,召唤主体被压抑的无意识,因意识的形成总是在具体历史语境下产生的,借助短视频文本了解不同历史语境,构筑一种非历史(non-historique)亦即遍布历史(omni-historique)现实的感同身受经验。正是基于这种原因,通过引入结构主义理论(structuralism),试图发现潜藏在短视频与个人能动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阐释短视频何以影响人的行动。
二、深层与表征的接合下形成大众文化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以人类精神需要为导向。大众文化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现代传媒为介质的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文化形态。与主流文化(统治阶级权力合法性意识的显现)相比,大众文化具有多样性、异类性、差异性等特点,其形成受到后现代性人文主义影响。抖音短视频内容多来自于生活,出现大量对生活事件思考类的主题短视频,该类视频以谈感悟、讲经验、述道理为特点,将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解读拍摄成短视频。即是对生活方式和事件的记录,常常抒发观点,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认知论,在短视频评论区域的讨论和多元化评论也是在说明对他人思维已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将抖音短视频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根据雷蒙德·威廉姆斯的说法:文化是指个体、集体或社会在精神、知识和审美上的发展。通过探析短视频内容深层结构项之间的关系来窥探现代社会文化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和现实主体能动性的多样性。截至目前,根据华为应用商店的数据统计,“抖音”App安装次数达到109亿次,稳居我国短视频类软件下载安装前列。短视频是指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传播载体,依托于移动社交平台及社交链条,播放时长在数秒到数分钟之间的视频内容产品。抖音短视频App下载量的累计增长不仅因其对浅层次流行性文化要素的敏锐捕捉的娱乐属性表征,更是与深层结构中意识引发潜意识的思考,干预现实主体的思维过程,是基于虚拟与现实、潜意识与意识、个体认知与集体认识等二元对立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探析短视频何以影响大众文化和个体能动性,尝试构建短视频如何产生文化效应的一般性分析研究框架。
(一)二元对立的耦合引发大众文化的勃兴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思想界兴起了结构主义浪潮,所谓结构主义就是试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达出来。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现象本身的性质。结构主义方法论是将所审视现象视为一个完整的结构,表面上看是对审视现象客观化流程的总结,把任何现象都归纳为一种结构性关系,人的能动性在结构关系中仅仅作为关系项而存在,当结构各项之间形成关系,将会严格按照结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不受主体间控制,甚至可以将一切现象视为在共同心理结构下潜意识的相互作用。结构主义具有深层解释表面、二元对立和深层是具有结构的特点。对受到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影响的人来说,雅克·拉康(Lacan)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的作品是在理论上归纳文化与精神分析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对原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旧理论的批判,拉康通过对弗洛伊德“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结构论的再发散,认为人是通过外在他者来认识自我。因此,我们可以把任何开放的文本當成是认识自己的“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来不断调整自我,即“镜像阶段(Mirror stage)”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指人的原初欲望和动机,前意识是指经过与现实接合思考的过程,意识是深入思考得出的结果。首先,抖音受视频时长的限制难以进行长叙事,从而致使创作者在创作开始时便以一种有意识的“直入主题”方式表达个体认知,在受众眼前表现为直述主题结论的突兀叙事,是意识之间的直接对话。其次,按照抖音的浏览模式,受众会突然刷到视频,如果视频主题能够吸引受众观看,便让传者与受者在意识领域展开对话,干预受众意识的形成。引发潜意识里对相似事件的回忆和感悟,这种回忆感悟伴随着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虚拟意识与现实潜意识建构结构对话的过程,利用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二元对立来并合意识深层与现实表层之间的区域隔阂,是创作者意识对受众潜意识的影响。
将结构主义与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相结合,在多样性的表象下,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更新,是新与旧、破与立、意识与无意识二元对立下产生文化勃兴的动力。
抖音短视频叙事既然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的思考,视频制作者通过支言片语对生活故事进行总结并以多媒体进行叙事,是一种片段化叙事活动,而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所述内容进行思考,将整体与局部、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二元对立结构关系项进行耦合。
(二)塑造个体认知差异的大众文化
世界文化研究起源于英国,英国文化研究起源于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他们总是将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与意识形态、阶级、种族、性别等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同时也认为大众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这样的论述在当下也同样具有启发性意义。意识形态受社会因素影响,并体现在行为方法上。同时,抖音生命力的活跃既是在说明大众对差异性文化的包容,也说明差异性文化是大众文化的补充源。
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求同存异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主基调,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新机遇、新经济增长点,也有新思想、新文化所带来的挑战。
文化理论在阐释社会、文化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一直存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种方法,结构论者属于宏观研究,以社会整体作为研究重点,认为个体在社会整体中生存,需要遵从社会结构或文化规范的准则。能动论属于微观研究,认为个体可以控制自身行为,具有能动性。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和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综合两者之间的结论后,尝试将文化、结构、能动论进行综合的结合,在个体能动性与整体社会结构之间搭建起桥梁。依据其观点,文化对于个人具有能动性的影响,其聚焦对日常生活制度理论的构建。认为行动是“作为肉体存在的人对世界中的事件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际或预期的因果性介入流”。通过对预期现实事件的新思考并在启示下对处理策略进行调整是产生主体实践差异的原因。
抖音短视频题材多源于对生活现实的症候式阅读,往往表达出个体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行为策略,其实质却是对现存生活制度的个体再定义、再阐释。通过视频“闪光灯效应”强化意识流表达效果,形成意义叙事。受众在开放公共的新媒体平台对短视频进行协商式解读,受众个体认识松散聚集于主题之下,从个体接触视频到形成新认识再到具体实践表现为结构性,借鉴不同观点在文本评论虚拟区域聚合,受众通过不断对个体既往亲历事件再定义、再阐释的解构式阅读形成新自我认知,不断增加新意义。短视频塑造文化可以看成一种创新,只要观看者对主题进行解读,就会产生认识,加深或是消解、修正原有惯性思维,将预期目的修正后与认知相结合,产生新的实践思路,调整个体实践措施。而新的实践措施实施后可能会引起模仿效果。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建构文化的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抖音短视频文本利用新媒体技术叙事优势和简易操作方式使得个体认知得以迅速传播。多媒体叙事是表征,其本质是高度后现代性背景下的社会转型中文化如何介入人们的生活实践并影响人们的惯性思维。根本在于,潜意识如何影响个体预定惯性思维,促进能动性实践并介入意识与实践的结构之中,一个能指產生多个所指,看似无固定明确指引社会行动,但却潜在影响。并非所有受众都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因而也不可能全然渗入现代性社会文化中并产生集体共识。在这种情形下,只是个体浅层次认识融入有限群体的社会实践,但仍能造成后现代性的不断延伸,产生对历史的反叛和解构。
参考文献:
[1][英]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五版)[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第5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