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11-09 14:35兰国兴
教育家 2020年37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素养

兰国兴

教育优先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观念。该怎样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样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

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要在我国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培育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和平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西文化的冲突、各个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当前台湾的局势和香港的暴乱事件,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教育不力,国将不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关于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仍有所欠缺。道德体系、价值观念出现崩塌现象,这正是德育缺位结出的恶果。因此,重新审视教育中德育缺位问题,建构我们自己的社会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首先,要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放在第一位,开设人文德育课程,而且要使之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地位等同,并纳入中、高考。

其次,对德育科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科学定位,规避德育工作中的“假、大、空”现象。德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立足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回归根本,彰显人性的光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修为。一切不从实际出发、空洞无物的思想说教和违背人性的道德传播,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最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建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是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关键所在。

重视学生人格的陶冶,是世界许多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手段。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思想精神的独立性,是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根本保证。

教育是一个庄重神圣而又特殊复杂的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在当下,更在未来。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和产品、商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创新意识成为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这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任务,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育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用陈旧的知识和僵化的形式,培养要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学生,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同时,“合作精神”将成为人们参与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必备品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形成了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合作与交换的“网络式”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社会的矛盾性本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在合作基础上竞争”的意识。

另外,“自主学习”将成为未来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危机的出现成为一种常态。当危机来临时,只有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和处理,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学习”便是化解危机的基本能力。

传统教育中,学校和教师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使得很多学生离开老师后就无法正常学习,面对社会的变化和危机时无所适从。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课堂育人提升到课程育人,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回归教育的本真路径。

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素养下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课程体系的系统合力。为此,福建省建瓯市东峰中学将活动课程、生活课程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致力于开展德育和教学合力育人大课程教学,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东峰中学“三六九”合力育人大课程

三大课程范畴 六大素养 九式学科/主题/课程 实施安排

学科课程 文化基础

科学精神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物理、化学…… 按国家课程标准实施

活动课程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研学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习惯教育、励志教育…… 不同年级活动课程主题不同

生活课程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宿舍生活课程:早、中、晚生活课程

課间生活课程:上、下、晚生活课程

节假生活课程:周末、节日、寒暑假生活课程 按年级进行

德育课程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打下一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础。学校通过构建多彩的德育课程,把社会道德规范和校园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例如:新生入学培训,对学生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列队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规矩意识;听说读写和预习能力训练,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技能,为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每天晚自习期间的温馨小夜曲广播,向学生播放哲理小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既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熏陶;宿舍生活与节假生活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增强了爱国爱家的情感,养成了自立自强的品质;拓展课程与跑操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些系统的生活课程和活动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做人”的人生观,以及规矩意识、感恩社会的情感和积极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德育课程是学科课堂的基础,学科课程是德育课堂的升华。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还应具有更丰富、生动的内容与意义,成为学生既接受知识,又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殿堂。2011年以来,经过不懈探索,东峰中学确立了“三环六元九式”新型常态化教学模式,为核心素养在课堂的落地提供了保障。

“三环六元九式”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 六元 九式

一环:“学”——学生自主预习

二环:“议”——小组合作展示

三环:“导”——教师引领指导 ①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学习动机

②展现学生阳光愉悦的课堂状态

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

④打造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⑤训练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能力

⑥提升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素养 是指教师从六元价值出发,与学科特色有机融合,制定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流程,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环六元九式”课堂教学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学生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引导下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原有的经验完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互动的环节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展示质疑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的认知。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建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学生餐桌式地围坐、安静地自学、热烈地互动和教师有序地引导,是自主合作课堂最大的亮点。

“三环六元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初步实现了课堂育人功能的多元化。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能力的平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渗透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种课堂模式中,独立思考、体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合作展示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和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了语言表达、书写展示能力和创新意识;交流质疑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能力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知识的积累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学习方法的探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未来的社会走向,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做出正确的研判和定位。只有基于核心素养,形成课程合力、社会合力,才能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较强学习能力、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系福建省建瓯市东峰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素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