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平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事业单位政府内部采购控制,是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以及推进政府公共财政体制发展进步的必然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目前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着政府采购预算落后,采购人员专业素质欠缺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和主要矛盾,本文提出了健全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加强内部采购监督的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通过不断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来不断地降低采购风险,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事业单位采购;内部控制;采购问题;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大致流程为:采购预算上报审批——采购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业务委托——发布采购公告——按某一采购方式采购如招标等——专家评标——发布中标公告——签订采购合同——付款。在这一个采购过程中如果缺乏采购的内部控制就会出现采购的价格和质量隐患、交易风险以及权钱交易等违法行为出现。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会造成事业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同时也会大大地降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和外部形象。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制,来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的各项资源,保障事业单位政府内部采购过程高效、透明的运行。
一、浅议事业单位开展政府采购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事业单位的采购需要通过政府的财政审批体系。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政府内部采购,一方面可以起到事业单位采购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的流程,批量化的采购,比事业单位单独自行采购具有更好的价格优势,可以有效地减轻事业单位的采购支出成本[1]。
(二)事业单位政府内部采购有助于整顿财政秩序防止贪污腐败发生
在过去事业单位单独采购,由于采购较为分散且受到事业单位相关领导的个人主观因素控制较为明显,非常容易造成事业单位采购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政府财政的高效集约化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事业单位因为腐败问题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另外由于采购过程的不规范势必会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降低,事业单位的内部竞争力下降。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方法,是我国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创新式发展。对政府财政秩序的整顿具有突破性的显示意义。另外,通过政府内部采购也可以实现采购环节的可监督性,有利于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市场环境。通过多方主体的参与,也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效果,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内部暗箱操作的情况发生。
(三)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体制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是我国政府财政体系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政府采购可以起到推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不断地推动我国财政预算编制管理的科学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政府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事业单位采购独立账户,通过专款专用的方法,可以起到对政府资金的高效利用,具有防止资金闲置的问题发生。政府的预算采购制度需要对社会公布采购预算信息,这样可以提高采购的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进步和发展。
二、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不足
如上文所述,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财政体系当前还处于发展和探索的阶段。在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政府的采购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存在滞后
对于政府财政部门而言,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更加注重对整个采购整体的决算控制。这和事业单位自身采购预算之间存在这较大的差别,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现象。主要是由于政府采购预算,在编制采购预算是没有和事业单位进行充分地信息沟通和交流。由于对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导致政府采购预算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主观随意性。这样不仅会造成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下降,还加剧事业单位的运营生产风险。同时也会造成争渡的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初衷相背離。
(二)采购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采购是一个十分系统性的工作,拥有一整套操作流程。对于政府采购而言,则需要更多繁杂的采购流程,需要采购人员拥有更加综合全面的招投标、合同管理、财经法规、市场经济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目前的政府财政部门当中,很少会设置专业的采购人才队伍,大多是采用财政部门人员兼职的方式进行采购。拿目前的一般财政部门的采购人群来说,大多数是没有学习系统的采购知识。正是这一原因造成了目前政府采购人员职业水平偏低,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采购需求[3]。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政府内部采购管理而言,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采购监督流程和制度。但是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表现出监督制度不严,难以落实到具体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监督机制中,大多是停留在表面对招标过程进行监督,没有真正地落实到采购的预算编制、采购招标执行、绩效监督考核等的各个环节。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不仅会造成政府行政采购效率降低,也会造成由于操作不规范加剧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风险。
(四)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不规范
如上文所述,政府采购过程拥有从采购预算上报审批到最后的付款一整套流程和程序。通过对目前政府采购全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采购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以及采购履约过程存在许多的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
1.招投标过程不规范
对于政府采购招投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采购方式。但是在线以后的招投标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同时也降低了早投标的工作效率。例如,在采购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不规范行为有,对采购的方式、中标评审方法以及采购文件编织等过程约定不清指向不明。这样就会造成招投标过程少数人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失国家集体利益,为围标、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留下了操作的空间和可能。
2.采购合同签订不规范
在确认中标之后,采购单位需要和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但是在现有的采购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单位要求供应商进行捆绑一定的无关的业务或者强行要求赠送服务。之所以出現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着采购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执行不规范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有些个人冒充单位名义对外和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显著增加政府采购的法律风险。
(五)政府采购履约环节控制不到位
采购履约过程是采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控制不到位就会造成采购质量下降,采购失败等问题。采购履约环节控制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采购验收不规范,价款结算不规范两个方面。
1.采购验收不规范
首先对于验收环节而言,需要对采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是采购质量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的政府采购过程中,对采购验收重视程度不足,大多对采购验收采用走过场的方式进行。造成采购验收不规范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政府采购人员缺乏验收服务能力。其次是政府采购部门没有对采购人员进行岗位分工,造成不相匹配的人员进行采购验收,导致舞弊风险增加。
2.价款结算不规范
政府结算部门和采购部门实际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这就会造成在结算时,出现由于款项申请和审批部门的分离,造成采购经费被结算部门挪作他用的情况发生。同时也会出现结算完成后供应商的相关质保金、履约保证金无法得到及时地退还以及出现任意扣留的情况发生。降低了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企业形象[3]。
三、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建议
通过对现有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环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目前众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采购缺乏内部控制制度,人才专业素质不高、相关监督法律制度不全等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来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
(一)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采购行为
造成政府采购各环节出现不规范的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政府内部控制度。因此,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政府采购人员的行为。其次,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加强政府采购行为的信息公开透明,来保障整个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最后加强对采购预算的编制管理,强调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沟通要确保做到应编尽编、编实编细编准。要准确填报采购的项目名称、采购品目、采购数量、预算金额、采购时间等内容,不能够漏填、少填或不填。在具体采购过程中,还应该要正确的区分货物、服务以及工程类项目,不能够相互混淆,对于同类别的项目,则应该使用正确的品目编码、品目名称进行编写,来提高采购的规范性[4]。
(二)推动事业单位采购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采购管理控制的关键所在。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招收和培养工作,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人才队伍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加强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通过实践项目来锻炼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
(三)强化采购中的内部监督
最后对于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部门而言,还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采购监督管理体系,进而提高采购的整体绩效和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内部采购的管理监督体系,不仅要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跟踪执行全过程开始介入,还要另行建立起专职的管理部门进行内部采购管理监督工作。
(四)事业单位采购内部风险控制策略
政府采购同样也会面临着市场风险,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和市场环节的脱钩,对采购环节的风险预见性较低,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内部分享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招标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政府的物资采购环节的内部风险控制,招标过程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物资采购招标阶段的招标单位确定、合同制定等阶段。例如,在以往的招标过程中经常发生相关工作人员的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等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采购招标和招标监督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使整个物资采购环节都公开透明,使每一项物资从采购、入库到使用都能得到良好的监控[5]。
结语
在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科学的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就是要不断地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力度和制度的建设。只有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避免市场风险,规范政府采购的行为和流程。进而不断地推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浅析如何有效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41–42.
[2]郭丽华.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一点思考[J].中国事业单位采购,2016(9):22–23.
[3]谢磊.健全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4(12):71–72.
[4]袁金龙.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研究[J].中国事业单位采购,2017(8):53–55.
[5]王雅萍.浅谈事业单位物资采购风险控制[J].财会学习,2015(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