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 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急诊科常规护理管理流程,观察组55例则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死亡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内科;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急诊科是医院日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多有病情重,疾病类型多的特点,且部分医院患者就诊人数多,超过科室正常负荷,导致日常工作往往繁忙,而此可对患者的及时治疗造成一定影响。传统护理模式在接诊急诊患者时往往流程较为简单,各环节衔接欠紧凑,严重时可影响患者及时救治。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优化管理模式,旨在院前急救时即根据患者病情提及时针对性的干预,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目的[1]。笔者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观察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所有于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共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20~76岁,平均(52.73±8.53)岁。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平均(52.48±8.80)岁。纳入标准:①于我院急诊内科就诊且均告知风险,签署知情同意;②经医学伦理会审核。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不配合者;②就诊时已死亡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急诊内科常规护理,完善120交接工作,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予心电监护、吸氧,完善分诊前相关工作。观察组:采用急诊科常规护理管理流程。(1)接诊阶段:接诊3min内立即安排救护车,行驶途中简单询问患者发病原因及目前生命体征情况,与家属保持联系,指导患者平卧,必要时提供相应用药指导;(2)院外转运阶段: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受伤机制,询问基础病史,根据初步判断选择急救类药物,完善吸氧及心电监护。若胸前区疼痛剧烈,嘱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行规范化心肺复苏,转运期间监测生命体征,与家属简单客观说明病情,争取家属配合;(3)院内转运:患者到达医院后完善交接,快速评估病情后立即上心电监护全方位评估,遵医嘱用药,对于清醒的患者应及时行简短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联系科室,告知患者基本信息,报告初步判断结果及采取的措施,搬运时尽量轻柔平稳,以免引起损伤,转运途中应密切观察静脉通道在位且顺畅;(4)急诊室内阶段:患者进入急诊病房后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取合适体位,与转运护士完善交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仔细询问患者主观感受,突发紧急情况应及时抢救。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滿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技术水平、文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责任心等方面,总分100分。满意度量表由我院自行设计,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分值不低于95分),基本满意(分值61-94分),不满意(分值小于61分);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及死亡率。
1.4 统计方法
所收集数据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提示差异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数值()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
比较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急救反应时间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死亡率3.64%(2/55),低于对照组的20.00%(11/55),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旨在通过动态性、持续性的护理质量检查方式,不断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使护理质量显著优化,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但传统管理模式接诊患者时应用价值有限,难以规避必要风险,对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非常有限[2]。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应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综合理论知识,及时评估病情,对患者实施预见性质量管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并有效规避治疗风险。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及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在持续性风险监测下开展,体现了人性化、科学性及高效性特点[3]。急诊科患者具有疾病分类众多、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急救反应时间在疾病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此需要急诊内科接诊治疗与护理手段非常高的配合度。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对于急诊科患者抢救而言至关重要,如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及时介入或PCI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心肺复苏则对于心脏鄹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为患者争取了更多时间。可见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流程更加专业化,患者满意度也得以提升。综上,笔者认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蒋秋红.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6):191-192.
郭婧,李静,彭琦.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51-52.
蒙创燕.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2):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