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建 高连刚
【摘 要】目的:探究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与观察组(实施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数据行组间比对结果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结肠镜;腹腔镜;结直肠息肉;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结直肠息肉在临床比较常见,是结直肠黏膜表面往肠内凸起的病变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无蒂息肉、亚蒂息肉、有蒂息肉[1]。此病发病率高,严重者会引发癌变,且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需要早期诊断并治疗,手术是治疗主要方法,常用结肠镜下和腹腔镜下两种。本文为了深入探究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选取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时间由2018年6月开始,到2019年5月结束,根据治疗方法将纳入患者均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4-68岁,均值(52.1±5.7)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7岁,均值(51.8±5.8)岁。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通过结肠镜确定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采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底部并收紧,稍上提,高频电刀切除。
观察组则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给予患者全麻后,患者仰卧人字位,于其腹部中下方切约为1cm的切口,建立CO2气腹,将腹腔镜置入;随后再置入结肠镜,并通过结肠镜观察并确定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后进行切除[2]
1.3 评价标准
(1)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评估标准为: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便血、腹泻等临床表现,排便功能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偶有便血、腹泻等临床表现,排便功能基本恢复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出现加重、恶化等情况则视为无效[3]。
(2)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记录并比较,主要包括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借助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上述数据统一由()的方式呈现,采用t检验,当最终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时代表该项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4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详见表1,数据行组间比對结果提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2.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对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详见表2,上述指标行组间比对结果提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3 讨论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在发病初期并不存在明显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未能及时的治疗。多数患者因结直肠出现不适症状后,通过结肠镜检查才发现,因此临床上尽早治疗对预防癌前病变有重大的价值[5]。结肠镜下以及腹腔镜下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虽然有着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着视野局限性大、并发症高的缺点;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及微创技术的不断推广,腹腔镜被更多的运用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中,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镜的视野清晰,准确的对病变部位进行判断,并及时将其清除;另外,腹腔镜还可防止术中损伤到其他组织,有利于避免腹腔暴露而造成体液丢失[6],综上所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吴春生.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 23(2):16-17.
胡士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分析[J].智慧健康, 2017, 3(10):69-70.
余启松, 黄合超,等.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联合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热带医学杂志, 2018, 18(5):65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