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2020-11-09 04:06孟文丽
财会学习 2020年29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内部控制

孟文丽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一般是以单个项目为管理对象,并且项目所处的地域较为分散,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具有资金管理较为分散、周转周期较长、地域跨度大且劳动力密集等特点,这也客观上使得其管理难度较大,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较多,需要实施管控强度较高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强化管理。在实务中,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受一些缺陷和问题的影响而弱化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筑施工企业;问题;风险;优化

引言

本文从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特点、面临风险其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意义出发,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对其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优化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合理防控运营管理风险提供参考。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为确保施工正常交付、合同如期履约、财务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性并最终获取项目施工收益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监督和相互牵制作用的管控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兼顾、制衡性和效率性兼顾、适应性、独立性以及成本效益五个基本原则。

二、建筑施工企业特点、面临风险及其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意义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受项目地域分散等因素影响,资金管理却较为松散;二是项目的地域跨度较大且单个项目持续的周期较长;三是涉及的利益主体多,总体的管理难度较大。这些独有特点的存在使得其运营管理较为复杂,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及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等经营风险,同时还需对流动性、偿债压力以及成本控制等财务风险予以防控。

结合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特点及其面临的风险因素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一是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即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能够整合和统一企业各部门和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为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二是有利于防控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即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对其实施监督和控制,进而可以及时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合理降低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三是能够提升财务会计相关信息的质量,即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对各项经营活动的真实性提供保障,从而确保进入财务管理工作的数据是真实完整的,客观上为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促进作用。

三、内部控制要素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内部控制理论的相关内容,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所组成。在此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较为薄弱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因存在一定缺陷而使得内部控制环境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的管理层仍然是以“重生产轻管理”的粗放型管理思维模式为主,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投入较多的人、財、物等资源来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是为了应付审计等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制定一些缺乏实际使用价值的制度,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较为松散,不成体系;二是企业内部在权责分配方面没有制定严格的授权审批机制,并且缺乏横向制约,存在“内部控制人”等问题,弱化了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的管控有效性。

(二)风险评估防控机制不健全

对于风险进行评估防控既是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内容之一,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评估防控能力方面普遍较为薄弱:一是没有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设计和形成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对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预警,形成事前防控;二是没有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风险的分析、评估和衡量机制,在实务中主要依赖管理层自身的经验来对风险进行主观认定,难以对风险形成较为有效的事中控制;三是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体系,在出现风险预警信号或者发现潜在风险时,难以及时采取较为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进行事后管控,降低其破坏性。

(三)资金管理控制活动的控制力度不足

控制活动多与企业的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现金流量管理等具体业务相关,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受其资金密集特点的影响,其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主要集中在资金方面。从实务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存在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资金管理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即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受地域分散以及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为提升管理效率,一般采用分散的资金管理方式,缺乏集中管控的资金容易出现弱化资金规模效应、企业总体存贷两高的风险;二是在资金支付方面存在超合同结算、合同外付款等现象,资金的支付风险较高,即在实务中,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支付审批一般会经过经办部门、财务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签字后付款,但是实质上由于项目经理的权威性,资金支付主要由项目经理决定,因此在资金支付方面出现了超结算支付和超合同支付等问题,企业资金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四)内部信息与沟通机制不畅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流畅的信息与沟通机制能够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利益博弈和潜在风险。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信息与沟通机制方面存在不畅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时效性不足方面,即受传递渠道等因素的局限,信息与沟通经常存在滞后、共享能力差等问题,从而使得信息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传递不够畅通,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内部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难点及信息化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