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姣
摘要:电力企业规模的不断拓展,使得传统模式财务管理弊端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对企业运营发展形成了直接阻碍。鉴于此,电力企业开始着手对自身财务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并将财务共享模式引入到内控工作之中。本文将以电力行业为例,通过对财务共享模式与模式优势的介绍,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展开全面性探讨,旨在改善内部控制问题现状,实现理想化财务共享模式应用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电力行业;财务共享模式;财务管理
引言
电力行业是保证现代社会稳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大、覆盖面广等方面的特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电网经营行业》和《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等外部监管的要求,使得电力企业遇到了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为实现按业务活动、电压等级、资产类型、产品服务等多维度信息进行输配电成本核算,适应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电力企业纷纷开始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标准,财务管控作为集团管理运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实现从集中管控型财务到价值型、决策型财务的转型。通过会计核算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将财务的工作重心转到高价值活动,提升财务的价值创造及管控支撑能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一、财务共享模式
所谓财务共享服务,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据,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中心,通过对流程实施规范与优化的方式,保证流程效率,提高创造价值水平的管理模式,是从市场角度入手,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手段[1]。
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应用时,其有着明显的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及专业化特征。其中,作为财务共享模式首要特征,标准化是指此种管理模式在具体使用时,会对各种活动展开明确的操作要求以及规定;信息化特征是指,管理模式所有活动都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展开,互联网技术在管理活动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企业需要通过对高度集成网络通信技术与软件系统的运用,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规模化则是指在对业务单元财务职能实施整合过程中,会为企业集中提供财务服务,能够达到规模化经济模式,并做好运营成本管控。
二、财务共享模式优势
(一)有利于财务管理能力强化
财务共享模式的落实,并不是对现有财务流程展开简单的集中管理,其会按照企业发展规划与现状,对现有财务流程展开再造与改革,会通过不断提升企业业务与财务流程契合度额方式,使财务流程变得更加高效、简洁,以便为企业带来更加优质的财务管理服务,是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水平的重要举措[2]。此管理模式会通过对软件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帮助企业做好财务管理改革,以便帮助企业财务管理顺利转型。
(二)有利于推动企业战略发展
由于电力行业发展极快,为满足市场各项需求,企业规模也呈现出了不断拓展的趋势,更多分公司开始成立,在此环境中为保证财务统筹能力,需要设置相应职能部门,但此种方式会直接造成机构臃肿、管理成本增高等方面的状况,会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内控工作开展形成一定负面影响[3]。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能够按照企业所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对财务管理展开共享化、集中化以及集成化处理,财务统筹以及内部管理会变得更加优质,可为企业战略性发展提供可靠支持与帮助。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质量与效率
以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分散,存在着人员编制不合理以及机构设置重复等方面的状况,整体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人员工作积极性也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人力成本控制始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在共享模式应用之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会集中在共享服务模式中得到管理与优化处理,不必要的基础性岗位也会得到有效削减,公司人力成本会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机构运行也会变得更加精简、高效,企业质量与效率会得到切实提升,人员也会因为危机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而主动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4]。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有待提高
以往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所有任务展开深度分析与了解,会按照合同内容以及业务需求等,做好各项工作。而共享模式实施之后,财务人员会逐渐远离企业业务,主要负责核对信息真实性,财务控制力度出现了逐渐减弱的趋势,会直接增加电力企业运营风险,导致企业会计系统受到影响,致使内部控制机制发生问题,会计核算信息真实性会出现弱化状况,需要进行完善。
(二)过程控制以及事前控制有待增强
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着财务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控制,对过程控制以及事前控制关注力度不足的状况。财务管理工作多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发挥作用的,没有形成有效预防与管控。同时,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多以目标利润、全年销售收入以及成本费用等总括性指标为主,决策具体化明显不足,会对后续执行与指导产生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状况可想而知。
(三)核算风险较为集中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是通过设置岗位实施财务管控的,而共享模式更加依赖于信息系统中的会计核算信息,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保证自身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与核算效率。但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接触并不全面,所以在实际展开会计核算时,会出现风险较为集中的状况。一方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风险,容易出现信息丢失或泄露等问题;另一方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错误风险,财务管理流程与会计规则等,可能会出现设置和会计系统配置不符的状况,会对核算信息准确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四、问题应对策略
(一)优化财务岗位设置,增强人员内控意识
为妥善解决各项内控问题,确保财务共享模式优势可以得到充分性发挥,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现存各项问题,对自身财务管理现状与内控管理现状展开分析,并要在此基础上做好财务岗位设置与调整,应按照财务共享模式执行需求与企业实际内控需要,对现有财务管理结构展开优化,减少不必要基础性岗位,并做好整体组织结构建设,以为后续各项管控工作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5]。同时需要通过培训增强人员内控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与共享服务的优势,从而主动投入到财务共享模式学习之中,确保人员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可以得到切实提升,能够更好地展开本职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
(二)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夯实内部控制基础
为改变企业过度注重事后管理、过程以及事前控制力度薄弱的问题,企业可通过构建健全财务信息系统的方式,做好内部控制基础建设与强化处理,确保预防为主的管控理念可以在系统中得到高质量落实,进而为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提供更多有力支持[6]。为保证财务共享模式信息系统建设质量,企业需要对自身现有财务信息系统展开分析,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现有资源条件等,通过对互联网报销、ERP软件以及影像管理等手段的运用,逐步展开系统建设,保证财务控制模块建设质量,确保其可以真正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有效控制,进而在有效夯实内部控制基础的同时,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可靠技术方面支持,保证工作开展指导、约束效果。
(三)增强信息安全管理,设置风险评估体系
信息安全是保证财务共享模式高质量落实的关键与核心,在实施财务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一方面需要对信息系统供应商展开仔细分析,做好财务系统选择,避免所选择系统存在漏洞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对管理系统展开科学运用,并要做好共享平台维护,应通过构建专业维护团队的方式,对系统安全展开全面保护,确保系统漏洞与问题可以得到及时修复,各项安全隐患可以得到有效消除,从而将信息各方面风险控制在最低,保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质量[7]。
此外,需要展开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应在完成财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财务与业务有机融合的岗位,为业务与财务协作提供可靠支持,并要通过设置配套管理机制的方式,做好风险防控。同时需要按照总公司以及分公司财务共享建设情况,展开财务共享模式落实风险评估与突发性事件预测,且要设置针对性应对策略,以便实现对各项风险问题的高质量管控。在完成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后,需要展开风险评价指标建设,以为预防风险工作开展提供有利依据与指导。
(四)规范集中化管理,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在向财务共享模式过渡时,需要对业务流程展开再造与规范,在此過程中,需要设置标准化管理机制,应通过设置财务流程必备手册的方式,帮助人员对新的业务流程以及工作操作规范展开学习。由于财务流程再造较为重要,将在下文展开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同时需要做好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应对不相容职务分离问题展开深层次分析,并要通过专业化培训等手段,帮助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自觉性,确保其可以明确认识到财务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重视成难度。电力集团可利用独立董事评价功能,对企业财务信息采集、整理以及使用情况展开评价与分析,以便对内控体系运行情况做出公平、客观评价,确保各项问题可以得到妥善处理,进而为企业内控机制完善提供更多宝贵意见。
(五)重造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做好模式推广与落实
作为财务共享模式核心内容,财务流程重造需要得到企业管理层足够重视。电力企业财务流程所涉及内容较多,纳税申报、预算管理以及日常采购等,都属于财务流程范畴。在具体展开流程建设时,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处理流程以及核算方式等,有针对性地展开流程建设,应避免直接套搬其他企业财务流程的状况,应保证财务流程适用性与实用性,以防对管控工作开展形成负面影响。
例如,企业在进行电费结算过程中,可在经过电厂核实之后,通过利用应收账款系统的方式,完成收入确认以及增值税发票开具等工作,可在影像系统等先进技术配合下,将发票信息及时传递到财务共享系统内,从而自动对其展开处理,做好财务管理。
结语
通过本文对财务共享模式相关内容的介绍,使我们对财务共享模式基本情况以及优势与应用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电力行业需要明确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对自身内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对该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与研究力度。要通过对自身基本情况以及内控管理问题展开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引导,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财务共享模式应用策略,确保可通过重造财务共享流程以及设置风险评估体系等手段,实现对财务共享模式的科学化应用,保证以往所存在的各项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管控,从而帮助企业做好改革与优化处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能够得到稳定性提升,进而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出更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参考文献
[1]肖玉秀,孟聪,唐韵清.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J].商讯,2020(09):23–24.
[2]钟思俊.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06):123–124.
[3]丁聪敏.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198.
[4]孟浩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120–121.
[5]杨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225–226.
[6]张莉莉.浅析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J].当代会计,2019(04):36–37.
[7]于书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J].绿色财会,2018(1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