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0-11-09 03:15赵清武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4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新课程有效性

赵清武

摘 要:初中美术、音乐、体育等这些课程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课上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没有繁重的课业压力,还能够陶冶情操,缓解学习的压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水平等。但是,很多学生沉浸在放松的环境容易呈现出走马观花的状态,学习的内容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并不能真正融入课堂,对于美术课程的不重视会让他们不能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完成作业,进而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任务。让课上所学变成自我修养提升的一部分,在此着重探讨一下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新课程;艺术语言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工作中,美术学习常常被认为是玩耍放松的课程。因为美术不作为升学考核的课程,因此美术课历来不受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在以往教学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一方面,学生的美术基础差,从小升初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美术有一个基础的学习积累。很多学生的表现是只知道一些幼儿水平的简笔画,对于色彩和素描的基础知识完全没有。对于基础的形、色、机理等美术教学专业语言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对美术学习的关注度不高,没有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接触一些美术馆,美术教学设施差,学生在家里几乎没有美术工具。美术教学的地位很低,或者说可有可无,没有充分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此外,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的教学任务了解不足,教学实践经验少,思想认识不够深入,没有进行系统科学深入的教学实验和学习,所以对整体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贯彻和实施。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美术学习的要求标准在提高,更新教学理念,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改善教学方法,并按照新的理论来指导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七年级的美术学习中,要求学生能欣赏中国优秀的作品,并对美术的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习平行、成角透视知识,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对人体比例结构有初步了解,能进行铅笔人物速写;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等。八年级就要求学生开始学习国外优秀美术作品,通过学习明暗、色彩、构图等进行简单的平面设计,循序渐进地开始进行艺术创作。八年级主要是学习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而九年级又进一步深化知识,让学生欣赏中国民间艺术作品,欣赏现代环境艺术这类,进行插图练习,家具、建筑立体类设计,着装设计等。可以说循序渐进、从简到难。

一、明确学习目的与意义,端正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学任务的改变,相应也会带来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提升,美术教学要求营造教学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方面,如何办好班级板报,构图、色彩的安排,如何办好校园期刊报纸和杂志都由一个人的艺术审美来决定。对于学生个人来说,美术在他们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到选择一个色调搭配的衣服,大到与自己家庭装潢的设计选择都息息相关。为了促进美术教学工作的深入,美术教师要加强自身对美术新课程的学习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去其他学校观摩新课程的落实成果,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提升综合能力,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刚开始抽出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解每堂课上学习美术的意义,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提供一个灯塔。

二、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开放学习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通过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描述作品是如何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具体特征的。让学生感受这些艺术载体内在的生命力和时代精神以及思想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所思所想,再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美术作品的作者的平生经历来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亲吻婴儿》时,先让学生表达自己通过作品所感受到的思想和情感或疑问。美术老师讲解画家是怎样以独特的立体主义创作手法的角度打破传统的固定的观察视角来表现对象的。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初一的时候接触过他的其他作品,如格尔尼卡等,是如何传达艺术思想的,通过他的一系列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透过作品了解人物,通过了解人物,来更深层地了解艺术思想。课下,让学生在线上可以充分地讨论今天所学到的作品,选择最喜欢的作品进行鉴赏。还可以给学生更深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谈谈对美术流派和作者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解,来加深课上的印象。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作品,利用所学的艺术表现手法,提交一份小组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投票,选出优秀作品予以鼓励,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充分掌握了学习基础型课程后,到了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求阶段,实践的内容相对多一点,主要需要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素描,进行家具设计,做一些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作品。

在学生设计作品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哪些作品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不好,如何改进。当学生们对美术有一定的鉴赏力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对班级的作品进行打分,让学生们充分讨论作品的优劣的同时也是对美术知识的巩固。当学生的整体艺术水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一些家具企业或者联系一下当地的服装设计公司,邀请一些优秀的企业工作人员到学校给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还可以双方交流创意的艺术想法,相互沟通激发灵感。通过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讲座和点评工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上企业的工作要求,让学生们更加理解学习美术的意义。

四、借助微课进行有效课外拓展,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传统的美术教学工作中,美术老师常常运用板书的方式给学生示范美术作品操作的基本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书写的时间长,过程繁琐,影响教学的效率。学生们看着老师画常常走神,在老师背后做小动作,不能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很多教学任务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也有更新,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老师可以在課前提前做好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中国同类的美术作品给学生进行迅速的对比讲解,展示某个画家的作品特点。另外,在动画人物设计中,老师可以节选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深受广大中学生喜欢的动漫作品片段让学生进行短视频的赏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爱上美术。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给学生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熏陶中进行简单的美术速写。

五、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类画展,设置评等级制和激励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各种朗诵比赛、作文比赛、奥数比赛等占的比例较重,很少突出关于美术作品的各类画展。老师应该在学期中和学期末适当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比如说在迎新晚会和元旦晚会上设置“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回顾一段时间的课业内容,做出作品,参加比赛,比赛热场过程可以让学生们扮演成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自己设计衣服,制作服装,搭配颜色,进行热场模特走秀。学生们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学校也可以对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进行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特等奖的讲评,以此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潮。

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教法相结合

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在课外参加学习了美术特长班,整体美术基础就强一点,而有些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兴趣班的课程,整体美术基础就差一点。因此在任课前,就要求美术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美术水平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通过调查考核,私下对学生的美术基础进行一个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对于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从最基本的线条色彩、构图开始进行学习,并给这类学生留相对多一点的课下作业,尽快跟上其他学生的进度。对于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开始进行较高一级美术学习的同时,要着重给学生查漏补缺,拓展学生更广的美术视野,对这些学生横向拓展美术知识的内容,向更深内容进行挖掘。只有根据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体验,进行随堂辅导,在课上巩固回忆所学,在留作业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才能帮助不同学生提升美术素养。

七、带学生参加参观美术馆、画展、写生等课外实践活动

在学生美术课程上,课堂上的教学是一部分,家庭作业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在大自然中。艺术来源于生活,色彩来源于自然,灵感来源于诗和远方。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老师最好在课堂学习之外带学生去美术馆,去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在艺术熏陶下,美术馆的教学更加具体,更加详细。让学生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去细致观察事物的地形特点,了解事物的运动状态,置身在现实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们更加真实的感官体验,陶冶情操,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理解书本上的课程,将知识活学活用。

以上七个方面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粗浅的观點,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不断了解学生发展状况,不断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改进教学方法,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美术教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的美术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还要进行美术知识的巩固学习,提高自己绘画水平,多参加教学评比,在教学成果评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美术教师还要多参加美术作品比赛,只有老师获得较高的艺术成就,才能用优秀的表现来激励自己的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追求的标杆,一个优秀的榜样。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新课程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