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丽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取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05月到2019年10月间本科室接诊的69例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简单分样法分组,可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予对照组一般护理,予观察组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检查、转运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提升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效果良好,可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满意度;转运时间;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204-01
急性心肌梗死旨在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使冠状动脉闭塞、血供不足,继而长时间缺氧、缺血,最终导致急性心肌坏死。据统计,国内心肌梗死患病率随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比重逐年升高,患病后胸骨痛持久、剧烈,致死率可达10%左右,对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威胁[1]。急诊科采取及时、积极干预可进行心肌梗死疼痛等不适感的显著减轻,为患者赢取更多的存活时间。本科室对2018年05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收诊的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以一般、急诊急救护理分组,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05月到2019年10月间本科室接诊的69例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納入标准:经诊断满足急性心梗死发病指征;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疾病;言语功能障碍。按照简单分样法分组,可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男女数量比21:13;年龄临界范围74岁、43岁,均龄(60.54±5.33)岁;观察组男女数量比20:15;年龄临界范围72岁、45岁,均龄(60.44±5.23)岁。两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具比较价值。
1.2 方法
一般急救流程:就诊后,评估患者情况后进行心电图连接工作,完成心电监护。同时予吸氧、测定血氧饱和度等操作,开通静脉通道,进行下一步急救。
急诊急救护理:①构建急救小组。由经验丰富、资龄较高者为组长,依据文献资料,且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病发特征,制定急诊护理表,同时对组员开展急救操作程序培训,保证患者入科后有序分诊、急救。②急诊护理流程。建立120联网制,对患者病况有初步掌握后,预先备好急救药物;入科后立即开展评估工作,对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快速送至急救室,打开绿色通道开始救治;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吸氧、镇痛等对症处理,测定血压、血压等指标,确诊后与医生配合急救,且在整个急救过程中采取可操作性心理诱导,以平稳患者及家属心绪,并落实转运和术前预备工作,确保急救规范化、连贯性。③急诊急救流程管控。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护士长需依据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人员抢救技术、急救程序开展状况的积极落实,切实保障急救工作有序实施,另外,护士长需组织小组按时讨论,针对急诊流程内存有的问题及疑惑及时解决[2]。
1.3 观察指标
①急救状况。对两组急救、检查、转运时间展开比较分析。
②满意度。以科室自制量表进行两组满意度测评,共包含三项指标,分别为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采取百分制,分值范围90~100分、70~90分、7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0.0软件行数据整合分析,急救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满意度效果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救具体状况
临床统计数据得出,观察组急救、检查、转运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显著缩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下表。
2.2满意度
结果显示,观察组很满意20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达97.14%;对照组很满意16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度达82.35%,相比之下,观察组满意度更为优异P<0.05(x2=4.139,P=0.04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发病急、病情迁移速度快及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有资料显示,该病旨在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致使机体冠状动脉痉挛至彻底性闭塞,心肌缺血缺氧,最终进展为心肌坏死,其诊治及预后水平与心肌梗死区域、程度呈正比例关系,而决定心肌梗死程度的关键则在于心肌缺血时间[3]。
研究发现,早期予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护,可进行其诊治效果及并发症的积极提升与降低。急诊急救护理旨在预先编制规范化、系统化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对护理内容展开全面学习和讨论,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征、治护计划实施掌握的护理模式[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急救状况及满意度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优,P<0.05,提示急诊急救护理效果可观。急诊急救护理经与心内科有机结合,结合心肌梗死起病指征及科室分布状况等进行护理方案的科学制定,为患者取得更多的诊治时间。通过该护理方案,患者预检分诊时间缩短,经家属同意后开展相关诊治;转运途中明确各人员职责,确立须知事项及护理具体流程,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改进急诊急救流程,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有效性诊治,确保患者生命[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效果良好,可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肖二艳,翟世柳.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77-2478.
[2]孟凡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实施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4):97-99.
[3]林涌秀,黄晓丹.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02):131-132.
[4]季宁.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37-238.
[5]魏丹,竺正艳,贾春艳.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