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义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术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理念
新课程实施以来,就总体而言,课程教学改革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美术课堂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在与美术教师接触和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而且带有普遍性,现赘述如下,希望给美术同行一些启示。
问题一:“自习式”美术课
这种美术课,实际上是自习课的代称。课表上虽清楚地写着美术,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应付检查。这样的美术课严格来说不叫美术课。
问题二:“放羊式”美术课
此次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很害怕讲。这样的教师有三种类型,有的是知识储备不够,讲不出所以然,有的是缺乏责任心,职业倦怠,有的是怕讲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怕耽误学生的时间。知识储备不够的教师农村小学较多些,尤其是村小,多数美术教师是兼职的。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自己本来就糊里糊涂,上级领导和学校要求开设美术课,于是找位老师兼职。在教学视导听课时,笔者就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局面。当时按照惯例也是出于礼貌,提前进入教室,悄悄地在教室的后排坐下,拿出纸和笔准备写听课记录。美术教师来上课了,师生问好以后开始讲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树?”学生们纷纷回答见过桃树、梨树、柳树等。“很好!下面我们就开始画柳树”,说完就让学生画。直到下课铃声响起,这位老师一句话也没说。笔者看着桌上的听课记录,一片茫然,这是美术课吗?
“放羊式”美术课,有一类教师具备教学水平,工作态度也认真不敷衍了事,主要是教育理念的问题。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学习。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概念、技法等是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减轻和教师作用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妥善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及”与“过”同样不可取。
问题三:“语文”美术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其中一条讲的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强调打破学科界限。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科的整合而忽视了本学科的东西,导致我们的美术教学和语文教学难以划清界限。美术课也有听说读写的训练,也有语言的玩味,美术课堂上丝毫嗅不出美术味了。不否认有些语文老师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研究,但我们的美术课很多时候语文教师更能胜任,这不能不说是同行的悲哀。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缺乏专业性和学科特点。去年我县的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就暴露了这一问题,在模拟课堂上表现优秀的选手作品却苍白无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与美术教师交流的时候,反复强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讲得好只是一方面,還要会画、会写、会动手,这样才是称职的美术教师。
问题四:“多媒体”美术课
也是在一次教学视导中,当笔者决定要听一位美术教师的课时,他连忙说:“多媒体教室正在使用,这节课没法上。”我哑然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十分有限的问题。但是,多媒体只是一种技术,无论它多么先进,评判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作用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教师是否合理运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用面面俱到来形容:本来应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已事先设计在内;一些提的问题也被精心设置在内,并配上回应学生回答的音响效果;映在银幕上的文字也以各种方式变换着自己的形状与颜色……于是,教师只要鼠标轻点,教学过程便在银幕上演。许多教师认为制作课件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但在华丽的银幕背后,教师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现象——一个不变的课件是并不适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使用,因为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境是不同的。教师如果忽视具体情况,整个课堂就会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学活动其实也就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从而偏离了教学目的。可见,美术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说到这里,也许有些同行不禁要问,美术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呢?在与美术教师交流的时候,很多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好的美术课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术”“美”生辉。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个体系是学科之基,也是此学科区别彼学科的根本特征,是学科教学的底线。美术课堂同样也有学科知识体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一定要彰显学科性。不能脱离本学科特征、混淆学科界限,能够反映美术学科的“双基”。这个学科性就是要体现美术的“术”性,就此问题笔者经常与一线教师交流,说如果一节美术课语文教师能够胜任,说明这节课不是成功的。同样,好的美术课不仅能够体现学科性,还要具备“美”的属性。美术课堂的“美”是多方面的,笔者把它概括为“三美”。字字珠玑,语言美。语言美在哪儿呢?准确是基础。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术语,美术学科更有自己的一套表述专业术语,这也是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在准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尽量使用有温度的语言,追求近乎诗意的文学语言。美术教学语言不是生冷的缺乏温度的口号,不是概念的堆砌,它尤其需要带有感情甚至是激情的语言。大珠小珠,节奏美。“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形容白居易笔下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艺术美有相通之处,好的美术课同样也要有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节奏美。节奏产生美感。音乐、舞蹈、书法强调节奏,好的课堂同样也要有节奏的美感。一线穿珠,结构美。对结构的要求是条理清晰,衔接自然,重点突出。
其次,好的美术课堂应该是真实自然。真实第一要义是教师传授各学生的知识是真实的,这和前面的“术”有相似之处。真实其实就是美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好的美术课肯定要有预设,但仅仅都是预设的东西,这样的美术课也不是成功的课堂。无论我们课前准备有多充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班级和学情不同,预设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总显得捉襟见肘。也就是在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好的美术教师在面对课堂生成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处理,显示出较高的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就是真实的,当然也是成功的。反之,一些美术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的时候力不从心,无视课堂教学新问题,硬把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拉到自己预设的环节中去。这样的课堂就是假课,是失败的。追求课堂的真实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根本。关注真实,其实就是关注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只有真实的课堂,才有师生之间相互的真实的讨论、思维的碰撞,也才最接近教育的本质。
第三,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教学相长。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作为教育的主导,教师最关注的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教师教的成败。当然我们不否认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但是如果仅仅盯住学生而忽视教师个人的成长。这样的教育没有恒久性。教师也是鲜活的生命体,也需要个体快乐茁长的成长。教师成长了,学生才有成长的空间和可能。单方面的成长是畸形的,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教学相长落实的主要载体是美术课堂教学。好的美术课堂不仅学生在发展进步,教师通过授课自己也在进步。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这样的美术教育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庄天明.《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版
[2](清)戈守智.沈培方校证.《汉溪书法通解》.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阜阳市颍上县教育局教研室 安徽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