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产生的影响

2020-11-09 03:04如先古·艾买提刘云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心理干预影响分析

如先古·艾买提 刘云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分组对照法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挑选出44名,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心理组。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心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指导之上添加心理干预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通过采用Piper评估量表,从行为、情感、感知、认知四个维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恢复程度。结果:心理组患者行为维度评分为(24.69±3.25)分要低于常规组行为维度评分(31.44±3.45)分,t=6.69,P<0.05;情感维度评分为(21.14±3.14)分要低于常规组情感维度评分(26.87±3.08)分,t=6.11,P<0.05;感知维度评分为(23.64±3.28)分要低于常规组感知维度评分(29.64±3.37)分,t=5.98,P<0.05;认知维度评分为(20.47±3.23)分要低于常规组認知维度评分(25.34±3.62)分,t=4.71,P<0.05;其总评分为(93.55±10.37)分也要低于常规组(118.57±10.44)分,说明其癌因性疲乏程度恢复情况较好,t=7.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之上添加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升自护能力,使其在行为、情感、感知等四个方面情况都有所好转,愿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宫颈癌;术后放疗;癌因性疲乏;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92-01

近年来宫颈癌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为现代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临床上一般使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在放化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因此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与身体负担,很多患者也会因此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其治疗效果[1]。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心理干预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44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两组,前者采取的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之上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其中常规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6~51岁,平均年龄为(43.5±2.1)岁;心理组患者年龄区间为34~50岁,平均年龄为(42.3±1.7)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其他临床资料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做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诱发原因、治疗方案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②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参加Piper测试,对其癌因性疲乏程度进行分析定级,找出诱发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专属心理护理计划。派专属责任护士,负责管理照顾患者日常饮食、睡眠状况,与患者积极交流了解其情绪状态与心理感受,及时调整护理方向。③加强社会、家庭支持;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互相分享康复经验与治疗状态调整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另外多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联系,及时给予鼓励与关怀,帮助患者一起战胜情绪困难[2]。

1.3观察指标

癌因性疲乏程度:通过采用Piper评估量表,从行为、情感、感知、认知四个维度来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3]。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软件21.0版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都有好转趋势,但心理组患者的好转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中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都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理上的疲惫感,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这对其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治疗效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次研究表明,心理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恢复情况要优于常规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做好健康知识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通过加强康教宣传,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及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从而避免一些恐慌情绪的产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展开治疗。第二、分级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借助相关的评估量表对患者状态进行评级,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从而采取更适宜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通过对宫颈癌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癌因性疲乏程度的恢复效果,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承秋,王明达.医学应对方式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中的中介效应[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9):98-99+102.

[2]刘慧, 秦颖颖, 孙丽霞,等. 4C延续性干预模式对宫颈癌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 027(006):853-857.

[3]徐春玲,徐爱丽,董瑶,等.临床护理路径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12):57-60.

猜你喜欢
癌因性疲乏心理干预影响分析
系统化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分析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
优质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