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涛 李海英 包巴根那 王宇
【摘 要】目的:分析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应用院前急救或者急诊科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运用急诊科急救模式,同期观察组则运用院前急救。结果:观察组的受伤~救治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中度残疾率高于对照组,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临床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模式的救治效果优于急诊科急救模式,前者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和预后效果。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脏器功能受到较大创伤,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快,同时死亡风险高,通过提升患者的救治水平是改善其生存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主要采取急诊科急救模式来进行救治,有报道指出[1],通过运用院前急救更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以下将探究采用院前急救或者急诊科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7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依据患者的急救方式差异分组,即观察组:35例,男/女:18/17;年龄21~48岁,均值为(32.5±0.3)岁。对照组:35例,男/女:19/16;年龄20~49岁,均值为(31.7±0.5)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急诊科急救模式,即患者接诊后需要结合其病情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并给予呼吸支持,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路,确保其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快速对其伤情进行评估,进行初步诊断后结合患者创伤部位以及脏器受损情况等进行进一步分诊,并由专科医生对患者伤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针对具有手术指征者须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无手术指征者须进行ICU监护治疗;同期观察组则运用院前急救,措施如下:在接到120指令后需要立即赶赴现场,抵达后立即给予呼吸支持以及抗休克等相关治疗,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对受伤部位进行妥善保护。之后立即将患者护送至医院,在护送期间需要通过电话的方式就患者病情等向医院进行报告,同时由院内急诊科的专业医生进行待命和等待会诊。在患者入院之后加强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并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可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气管插管,并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遵循急救原则对呼吸系统、腹部以及循环系统和四肢等伤情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与此同时开展床旁超声以及X线等检查,明确患者病情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1.3 评价标准
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指标,如受伤~救治时间、患者住院天数、救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率等,并对比2组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和植物生存及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效率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受伤~救治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
2.2 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中度残疾率高于对照组,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临床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发病突然且伤情较重,在对患者救治期间由于病情复杂且病死风险较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急救模式来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本次研究中对于应用院前急救模式和急诊科急救模式的急救效果进行了对比,从结果来看,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患者的急救效率、并发症率、救治成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该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提示,应用院前急救模式更有助于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总体救治效果。在院前急救中由患者事发现场到入院以前为其提供全面的施护,同时在运送患者的途中与院内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以便做好患者的院内急救准备工作。通过开展院前急救,有利于降低患者在受伤后“黄金小时”中死亡的发生风险,同时在入院前将患者的相关急救信息向医院进行汇报,在其入院后能够立即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2]-[3]。与此同时,开展床旁超声以及CT等相关检查,有利于节约患者中間会诊以及检查等各个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情况,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系统化以及科学化的救治,有利于提升急救的整体性与时效性[4]。
综上所述,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模式的救治效果优于急诊科急救模式,前者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和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伍泽民,蒋骑,潘亚强, 等.急诊一体化救治严重胸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8,44(8):912-915.
刘德全.重症急救患者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0):99-101.
李志芹,毕淑娟,吴颖.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120-122.
曹媛,吴洁.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要点及临床分析回顾[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