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卿 杨艳明 何玉玫 何家纯 蔡淑珍 罗伟燕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疾病,是指女性绝经前后出现的子宫出血异常[1],患者常表现为出血过多或出血过少、出血时间长、经期不规律等临床症状,非器质性病变包括卵巢无排卵、稀发排卵、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脱落不全等是诱发该病的常见原因[2]。器质性病变包括黏液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据统计,有10%~40%的围绝经异常子宫出血女性可能存在子宫内膜息肉。迄今为止,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有研究表明[3],宫腔镜息肉切除是诊断和治疗性干预最有效、最安全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而炔诺酮是术后用于治疗的常用药物,将两者结合对该疾病治疗的效果明显。因此,本院便将66 例患者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式,以探讨何种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 例围绝经期因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3 例。单一组年龄43~50 岁,平均年龄(44.59±3.24)岁;病程3~11 个月,平均病程(7.64±2.85)个月。联合组45~51 岁,平均年龄(45.09±3.87)岁;病程3~12 个月,平均病程(7.45±2.93)个月。两组患者的学历均在初中水平以上。两组患者学历、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适量的膨宫液,其次,在手术期间采用宫腔镜检查时,对患者选择膀胱截石位进行消毒和铺巾,而后用阴道窥器显露宫颈;接着采用以上所述膨宫液注入患者宫腔进行膨宫,此时应控制宫腔压力在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然后再缓慢置入宫腔镜;等到宫腔充盈之时便按顺序对宫腔进行全面观察,观察宫腔形态的变化和病变情况,以掌握息肉体积、数量、病灶位置。最后,待以上步骤都完成后,通过环形电极将息肉基底部切除,切割功率控制在50~80 W,电凝功率控制在50~80 W,术后将摘除的息肉还有内膜标本分瓶标注送病理检查。术后,给予联合组患者服用炔诺酮片(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829,规格:0.625 mg)5 mg/次,1 次/d,每个周期时间为21 d,患者需连续治疗3 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经血量在30~50 ml、经期规律、无子宫息肉复发情况;有效:经血量接近30~50 ml 范围、子宫息肉复发情况不频繁;无效:经血量数值浮动较大,均未符合上述条件,子宫息肉时常复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紊乱率和子宫息肉复发率。③采用SF-36 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详细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量表内容包括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3 个维度,每个维度最高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单一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月经紊乱率和子宫息肉复发率比较 单一组出现月经紊乱8 例,联合组出现月经紊乱2 例;联合组的月经紊乱率6.06%低于单一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单一组出现子宫息肉复发例6 例,联合组1 例;联合组的子宫息肉复发率3.03%低于单一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P<0.05)。
2.3 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89.78±10.06) 分、情感功能评分(87.29±10.28)分、社会功能评分(93.38±11.01)分,均高于单一组的(71.61±9.79)、(63.89±8.78)、(68.89±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单一组比较,aP<0.05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子宫内膜息肉发病越来越高,目前为止,此类疾病的诱发疾病因素尚不明确,70%~90%子宫内膜息肉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在围绝经期女性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病情严重者甚至有休克的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不利影响[4,5]。因此,在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疾病中实施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联合炔诺酮治疗是提高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单一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采用炔诺酮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炔诺酮属于为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具有高孕激素效应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对增殖期子宫内膜产生有效作用,快速完成分泌期转化,使其变薄,其既能防止雌激素撤药性出血,又可抑制孕激素的突破性出血,又有助于临床复发率的显著降低,所以常被临床用于治疗卵巢性异常子宫出血、闭经等症状,因此,联合组选择该药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本文另一组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月经紊乱率6.06%低于单一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子宫息肉复发率3.03%低于单一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术后采用炔诺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月经紊乱和子宫息肉复发情况。联合组使用炔诺酮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可维持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从而使孕激素与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对抗,继而防止持续增生出血坏死导致出血情况的发生,最终起到修复子宫内膜创面、减少出血量等功效,改善患者月经紊乱症状。炔诺酮属于对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药物,能使子宫内膜变薄,预防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而使子宫息肉复发[6]。因此,对患者使用炔诺酮治疗可充分发挥该药物以上的药性,从而使患者以上症状的得以改善[7]。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联合组患者因为服用了炔诺酮之后,月经紊乱和子宫息肉复率较低,其不再受生理上的病痛而产生各类应激反应,患者身体恢复迅速,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负担减轻,从而使得患者回归社会和进行正常生活的脚步加快,生理功能和社会等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最终其生活质量也随之逐渐得到提高[8]。
综上所述,炔诺酮联合宫腔镜电切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月经紊乱和子宫息肉复发情况,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