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曼
(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高等中医院校要对中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育,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中,提出了中医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精神[1]。为了深入了解中医院校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状况,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笔者对南京某本科中医院校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就南京某本科中医院校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进行调查。在样本选择上,涵盖本科各年级中医及相关专业学生共2 000人,其中,中医专业385名(19.25%)、中医临床专业328名(16.40%)、针灸推拿专业321名(16.05%)、中西医临床专业285名(14.25%)、营养专业189名(9.45%)、康复专业188名(9.40%)、医学影像类专业165名(8.25%)、妇产科专业53名(2.65%)、养生专业56名(2.80%)、儿科专业30名(1.50%);女生1 033名,占51.65%,男生967名,占48.35%;五年级学生500名,占25.00%,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有375名,各占18.75%。
从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对职业内涵的认识等方面设计问卷,开展调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并参考其他学者的相关访谈结果。
用EpiData 3.02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本次调查涵盖不同年级、性别、生源、政治面貌的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2 000份,收回1 971份,其中有效问卷1 863份,有效回收率93.15%,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中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指中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看法和认识等。从专业特点出发,对中医学生进行专业思想调查。
2.2.1 大部分学生热爱中医专业,愿意从事中医事业 学生具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和职业信念是中医教育目标之一,是中医学生成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关于“报考中医专业的原因”,选择“个人喜欢”的占48.57%,选择“家长意愿”的占35.13%,选择“社会认同”的占10.21%。从调查结果来看,入学后,大部分中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医专业,愿意把中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医生角色;有一半的学生认为中医是未来理想的职业,认为社会对中医是认可的。
2.2.2 部分中医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调查显示,在报考中医专业的学生中,50.87%的学生不是第一志愿,20.97%的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28.57%的学生不愿意把中医作为终身职业或无所谓,38.45%的学生认为中医专业不是理想专业(见表1)。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认真,专业基础薄弱。
表1 中医学生专业思想(%)
中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通过医德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将来成为既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具备高尚的医德、崇高的医学敬业精神,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2]。良好的医德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3]。笔者就中医学生职业道德及其对医生职业内涵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3。
表2 中医学生职业道德(%)
表3 中医学生对医生职业内涵的认识
2.3.1 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理解并愿意践行中医“大医精诚”“医乃仁术”思想,关注并愿意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看病难问题,关注药品降价问题,认为不应该接受患者的“红包”、药品回扣,认为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还要给予患者关怀。关于对医生职业内涵的认识,学生更看重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以及治病救人带来的成就感。
2.3.2 部分学生中医职业道德意识有待强化 调查显示,有少部分学生不理解“大医精诚”“医乃仁术”思想,12.03%的学生说不清“大医精诚”“医乃仁术”思想,部分学生不关注困难群体看病难问题、药品降价问题。而“说不清”则在实质上反映了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模糊。在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等问题上,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接受或视情况而定。
2.3.3 对医生职业的认同及其职业内涵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对中医职业是认同的,但有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对中医的了解和信任度不高。在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会选择西医。
关于对医生职业内涵的认识,针对“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条目,选择“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数最少;关于“医生的职业自豪感来自”条目,选择“稳定的收入”的人数较多。在调查、访谈中还发现,部分学生对重大医学问题缺乏关注,毕业后不愿意到艰苦地方、基层工作。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医生工作辛苦,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甚至认同通过接受“红包”、药品回扣等不良途径来换取物质利益的做法。
任何一种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对于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当代中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学习研究条件。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专业和行业特色等影响了中医学生。
3.1.1 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4];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的社会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其对生活质量、就业质量、社会环境要求较高[5]。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医学生带来了正面影响。人们的一些不正确思想会影响医疗卫生行业,部分学生出现职业道德理念弱化、看重物质利益等方面问题。
3.1.2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给中医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学生在学习古老中医辨证治疗手段,培育阴阳五行思维时,还要学会应用现代医学技术,而现代医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中医科学体系带来了冲击,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困惑,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
中医发展历史上遇到的问题、医患矛盾形成的压力等,会直接影响中医学生专业思想和职业信念。
3.2.1 近代以来“中医废存之争”的影响 从古至今,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西医是伴随明末“西学东渐”进入我国的,那时便开始出现中西医之间的争论[6]。西医直到19世纪哈维创立血液循环学说才开启现代医学之门,之后通过不断吸收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自己[7]。西医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产生了冲击。到近代中国,出现了“中医废存之争”,使得中医一度陷入尴尬境地。
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医废存之争”是对中医的误解。但“中医废存之争”、中医是“伪科学”等事件或说法,使得一些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遭受打击,经历了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卑甚至文化自弃的过程[8]。“中医废存之争”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不利因素与障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9]。
3.2.2 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压力 紧张的医患关系使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面临挑战。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指出,62%的医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在伤医问题上,34%的医师从未亲身经历过暴力伤医事件,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10]。虽然近几年,医师执业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紧张的医患关系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在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社会上的一些夸大、失实报道影响了医学生的职业认知,使其对暴力伤医事件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导致职业认同危机[11]。因此,紧张的医患关系容易使学生对医生职业产生害怕、怀疑心理。
现代中医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因此,在中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授,注重中医药经典著作内容讲解,营造良好的氛围[12]。一名合格的中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认识生命本身的物质功能规律机制,更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宇宙演化哲学、天文地理学、气象历法学、自然物候学、人文社会学等方面知识[13]。但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统文化教育薄弱。一些中医学生存在的不热爱专业、医德意识薄弱、人文精神缺失等方面问题与中医文化教育不足有关。
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关系到中医院校能否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影响这项工作的因素很多,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专业思想教育、课程设置、中医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将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课堂教育与临床教育相结合,加强中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人文情怀的中医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