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粗粮,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人体健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玉米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榨油、制药等行业,同时,玉米也是许多贫困地区用以脱贫扶贫的农作物。然而,目前玉米的产量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问题的根源在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发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众多农业科学从业人员为此不断努力,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以期为提高玉米的产量提供助力。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种育种良莠不齐
优质的玉米种子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前提,也是提高栽培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农户购买的玉米种子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科学、严格的选育,在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些种子也难以发挥基因的优越性,难以实现高产。
另外,玉米种子的选育还存在地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在土壤条件以及温湿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各地农户除了传统的自主育种方式之外,从市场购入的种子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会限制玉米的生长,导致出苗率低、整齐度低,最终产量达不到预期。
2.选地、播种技术有待改进
除了种源选控的问题,目前的玉米栽培技术仍有待改进。首先,在选地整地方面,现有的玉米种植区域布局大多依存于当地传统,即玉米是当地传统的种植作物,而不一定是当地的土壤、气候最适宜培育的作物,难以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因地制宜。另外,在整地的方法和工具上,依然有待规范和提高。虽然玉米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不适宜的土壤环境也会限制玉米的产量。
其次,在种植前期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播种时,晾晒时间、拌种选择的药剂和用量、播种的时间和播种密度、播种方式等不够科学,导致玉米从播种到幼苗期这段时间发生出苗率低、成活率低或种苗弱的情况,进而影响最终的产量。
3.田间管理技术不完善
实现玉米高产离不开严格规范的田间管理,玉米生长的苗期、穗期、抽穗结实期等各个阶段需要的水肥条件不同,如果不能准确把控各时期的生成需求,就会导致水肥不足或滥用,反而不利于玉米的生长。
此外,杂草的生长会抢夺玉米的生长空间和营养,而病虫害对玉米种植的打击更是致命的。目前对除草剂的选取以及抗虫抗病手段仍有待完善,应对病虫害的能力不足。
4.相关设备及技术未推广
在人们已经不简单满足于吃饱,而是追求吃好的现代社会,使用传统的种植设备和技术难以满足对高质量、高产量玉米的需求。然而,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获取的现代化种植技术相关信息十分有限,加之偏远地区的发展滞后性,导致农学研究人员研发出的科学、有效的新设备和新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落后的设备和传统的技术需要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起不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效果。由此可见,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推广问题是限制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措施
1.规范选种,因地制宜
玉米选种时应选择适合本地的优质玉米种子,即应选择经过实验证明有抗虫抗病能力的色泽鲜艳且饱满、适合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的的玉米种子。此外,为保证出苗的整齐度,在选种时还应注意种子的大小要均匀、色泽要接近。各地选种要尤其关注当地常见的病害、虫害及各季节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种子。对于个体农户而言,选种的简便方法为直接选取当地农业局推广的种子,或咨询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寻求建议和帮助。
2.科学选地整地,规范播种
在选择玉米种植地块时,应尽量选择土壤肥沃、土层厚度足够、地势相对较高、便于灌溉排涝、热量资源充足的土地,充足的光照和流通的空气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因此应选取无遮挡、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的地块,若当地条件有限,也可结合选种工作来平衡土地条件的局限性。在整地时,对于刚刚收获前茬作物的地块,应注意深耕土地至30厘米左右,通过机器或人工翻碎大块土,保证土壤是疏松、细腻、肥沃的。
在播种前,应对玉米种子进行进一步筛选,选好后晾晒种子,并使用抗虫抗病促生长类药剂拌种,以起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此外,通过晾晒还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吸水能力,进而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避免出现常见的黑穗病等,通常晾晒时长在三到四天左右,可根据当地天气及光线情况灵活调整。
在播种时,应注意根据土壤和温度情况选择何时的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六月份是较为合适的播种期,这段时期土壤温度大多能维持在12至16摄氏度之间,適合玉米种子生根发芽。但是,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应因地制宜,按照当地传统的播种时间进行播种。播种时,注意控制播种的深度,既要保证种子的呼吸又要有一定的深度,一般以三到五厘米最为适宜。目前应用较广的播种模式主要有等行距播种和宽窄行播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也可采取间作套种等新型种植模式。另外,要注意播种的密度,在保障每株玉米都能获得充足养分的情况下合理密植,以提高亩产量。播种后,需注意通过灌溉等方式保证给种子充分的水分供给,保证种子的吸水量进而提高发芽率,若发现有缺苗少苗的情况,及时补种。
3.规范田间管理
玉米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营养,因此,根据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尤为重要。灌溉时根据当地降水和土壤湿度选择灌溉时间和水量,在雨季应减少灌溉频率和水量,反之增加;施肥则要注意保证均匀性,传统的撒肥法在这方面不如新型的机械化施肥,同时也能提高施肥效率。此外,水肥的施加量和施加时机是由玉米的生长时期决定的。例如,在玉米发芽期和出苗期,需要大量的水来促进生长,因此,要多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也是需水量较大的时期。为实现玉米高产,需要施加多种类型的肥料,且需肥量较大。玉米施肥的基本原则是以氮肥为主,辅以磷肥、钾肥及其他肥料。为提高玉米品质,实现绿色生产,也可施加一定量的腐熟类肥料。
此外,田间管理的重点还应放在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和应对气象灾害上。除草的常用方法是喷洒除草剂以及人工除草,需注意要在杂草成熟前除去,以防杂草种子进入土壤而导致的二次除草。提前了解玉米的常见病害、虫害,并做好应对方案,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药剂,例如玉米常见的害虫灰飞虱,可采用喷洒扑虱灵的方法及时遏制其生长繁殖,也可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达到绿色无公害的处理效果。对于当地常见的气象灾害更要做好应急方案,多雨地区做好排涝措施,例如修沟渠、准备抽水机等。
4.推广现代化设备和技术
目前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地区只在收割玉米及脱粒过程中使用机器,而通过对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不仅能提高玉米产量,更能节省人力物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大力推广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而先进技术的推广也是势在必行的,传统的经验种植法并不能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应大力推广新技术,真正让科技服务于人民。
通过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可以看出目前的技术手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仍需一代又一代的农学工作者不断创新,找到更高效的高产技术。
作者简介:
周明伟,1970年10月出生,男,汉族,籍贯:吉林省蛟河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农艺师,研究方向: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