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训练中的注意力分配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0-11-08 00:40魏旭新杨玲白英杰王凯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7期

魏旭新 杨玲 白英杰 王凯林

【摘 要】作为MTI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最常见的就是进行口笔译训练,以此来练习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口笔译技巧,并期望在多次的训练中能够提升自己的口笔译技能。作为英语口译的学生,自己在平时的口译训练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口译过程中总觉得手忙脚乱,注意力无法有效分配,因此影响到口译结果,故借此论文来研究口译学习者在日常的口译训练中的注意力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交替传译;口译学习;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精力分配影响因素

一、引言

口译是一项即时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相比于笔译而言,口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译员的能力要求更高。口译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此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交替传译。但是不管是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都包含了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和产出信息的过程。这些过程又可以划分为听辨,短时记忆,笔记,协调,读取笔记和产出等。这便是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精力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难题。稍有一些分配不平衡就会对译文的质量有影响。那么具体有哪些影响因素,就是这篇文章的研究重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口译的分类

按照译员和源语说话人是否保持同步的角度来看,可将口译划分为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两大类;按照口译的进行方式来看,可以将口译分为视译与耳语传译两大类;按照口译的传译方向来看,可以将口译分为单向口译与双向口译;按照口译内容来看,可将口译分为导游口译、礼仪口译、宣传口译、会议口译、会谈口译等。本文主要研究交替传译中的注意力分配及影响因素。

三、口译训练中的精力分配模式

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Gile在认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脑力分配模式”,他认为进行交替传译主要有两个阶段,Phase Ⅰ:CI=L+N+M+C,Phase Ⅱ:CI=Rem +Read + P,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笔记(Note-taking)+短期记忆(Short time memory)+协调(Coordination);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 reading)+传达(Production)。并且吉尔提出认知是有负荷的,进行口译任务所需要的认知负荷不能够超过能够提供的认知负荷。若超出,则口译的产出就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为有效研究,作者联系了几位口译专业学生,要到了这些学生在口译训练中的笔记以及练习时的录音,作者对比分析了这几位同学的笔记和录音,总结出了口译专业学生在日常口译训练中的精力分配模式以及影响因素。为方便描述,作者将整个口译过程中的总精力数量化为100个单位。

在这种模式下,译员将30%的注意力放在L,即听力与分析模块,将50%的精力放在M,即短时记忆模块,而N(即记笔记模块)、C(即协调模块)、Rem(即记忆模块)、Read(即读笔记模块)和P(即产出模块)的精力明显低于前两块,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过度依赖短时记忆,在产出译文时会遗漏很多信息。短时记忆只是暂时储存刚刚接收到的信息,随后有的信息可能进入长时记忆得以保存,有的则很快被忘记。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试图通过听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利用自身的短时记忆来进行产出。然而短时记忆记住的信息很有可能迅速忘记,这就会导致译员在产出的时候遗漏很多关键信息。这种模式却很典型,很多口译学习者会犯这一类错误,他们在记笔记上花的精力相对较少,那么在产出的时候他们的依据就会较少,只能凭借脑海中短时记忆的产物来进行产出,会遗漏很多信息,会给出错误的翻译,这样会给听者带来不好的体验。

在这种模式下,译员将50%的精力放在记笔记模块,将30%的精力放在听力与分析模块,对于短时记忆模块、协调模块、记忆模块、读笔记模块和产出模块,译员分配的精力很少。在这种精力分配模式下,译员主要把最多的精力分配给了做笔记,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可能会因为做笔记而漏听相关信息,并且做笔记的时间太长,过度追求笔记的完整性势必会影响产出,可能在做笔记方面耗费了太多时间,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要面对笔记上繁杂的信息,也会耗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最终的产出质量必定受到影响。

四、影响精力有效分配的因素

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要使口译顺利进行,译员本身具有的对各项任务的总体处理能力必须等于或超过各项任务需要的总体处理能力。如果译员的语言和认知知识不足于满足任务的要求,即任务需要的总体处理能力超过译员具备的总体处理能力,译员便无法胜任口译的工作。另外,在口译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因素,译员并不能时时恰当地协调好精力分配,造成单项任务处理暂时短缺,严重影响口译质量。

笔者在回收这几位口译学生的录音及笔记时,统计了他们自认为会影响口译练习中注意力分配的因素,并且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合吉尔的注意力分配模式,得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译员双语能力

译员的语言能力指的是听到源语言时对信息的理解、处理能力以及给出的译文质量。作为译员,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而是两种文化。一位合格的译员应该熟练的掌握两种文化,即译员应该有处理原文信息、给出优质译文的能力。如果译员的语言能力不足,必然会在听力及分析階段以及后续的产出阶段遇到障碍,那么译员分配在这两个模块的精力就会更多,相应的分配在其他模块的精力就减少了。

2)讲话人口音、语言风格

译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讲话人的意图传递给听众,讲话者的发言是译员获得信息的直接来源,那么讲话人的口音和语言风格自然会影响译员在进行口译时的注意力分配。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的发音都是美式或者英式发音,对于印式、澳式、西班牙式等发音并不熟悉,但是在口译训练中,我们的源语材料的发音并不局限于“标准的”美式或者英式发音,那么译员在听到那些带有口音的愿与材料时,在听力与分析模块所要耗费的精力就会更多,相应的其他模块所分得的精力就会减少,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口译过程中均衡的精力分配,这样不然会影响口译产出。

3)源语材料的密度

源语材料的密度是指源语材料中是否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大量的数字以及讲话人的语速是否过快。如果源语材料中含有大量专业术语或者大量数字,又或者讲话人的语速过快,这些因素都会加大译员的口译难度,也会增加译员的疲劳度,人在疲劳状态下,注意力也会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译员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自然会影响产出。

4)译员的心理素质

口译任务不同于笔译任务,口译员面临的材料是即时性的,口译员在面临着大量“转瞬即逝”的信息时,心理压力往往会增大,人在紧张时也会分散注意力。

五、解决策略

根据精力分配典型模式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影响交替传译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笔记和短时记忆方面,但是其他环节也会有影响。针对以上影响因素,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提高听辨能力

听辨是交替传译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对原文的听辨困难,那么将会影响后续的笔记和短时记忆,最终会影响产出。因此提升听辨能力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提升听辨能力?除了练习听力以外,还要养成对原文的分析。练习听力大部人会选择多听,听英文原文材料,可以选择的平台:BBC,Ted,CGTN等等。而对于对原文的分析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听英文原文的同时,要熟悉英文的表达句式,以及特定文本类型中固定的词汇表达及句型,在听力的同时,要紧跟原文内容,分析个中逻辑关系,捋顺主线大意,掌控全局,以便预测下文,减少精力分配,这样后面的环节就会更轻松。

2)改善笔记系统

在口译过程中,笔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译员对于信息的接受和输出只有几秒钟的反应时间,仅凭大脑是无法达到完全记忆的。笔记是译员做好交传的一大辅助工具。为了发挥笔记的作用,缩短读取笔记的时间,译员需要完善自己的笔记系统。

每个交传译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笔记系统,笔记符号取决于译员自身的喜好。译员在形成自己的笔记系统时可以借鉴别人的笔记,但是要遵循适合自己的原则,尽量减少误用导致的无意义笔记。简洁是口译笔记的一大特点,一旦笔记内容过多就会杂乱无章,也会占用原本用来听辨的精力,记录过多无效无效笔记。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译员才能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习惯的笔记法,并在口译活动中真正发挥口译笔记的辅助作用。

3)提高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1分钟以内的记忆。口译工作者需要加强短时记忆的训练。因为短时记忆第一记忆时间段,二是容量有限。吉尔认为译员的短时记忆强对于记住翻译信息十分重要。同时,短时记忆作为精力分配的一部分,是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现象的。但是短时记忆是可以通过训练增强的。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三种练习方法:影子练习,复述和无笔记交传。

影子练习就是紧跟音频,重复每一个单词。影子练习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可以增加译员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度。一旦译员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了,译员在听辨源语的时候更能集中注意力,就会增强对源语的记忆。

复述练习的材料可以是文章,视频和音频。长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复述的要点就是要把握大意,尽可能多的还原细节。随着短时记忆的增强,复述材料的长度也应该随之增加。

无笔记交传在复述的基础上,增加了语言的转换,对短时记忆的要求也更高。

增强短时记忆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注重的是长期的努力。

4)调整心理状态

交替传译是一个现场进行的活动,对于译员的心理素质也有要求。交替传译如同译员站在舞台上表演,要时刻关注听众的反应。听众的积极反应能够给与译员更多的信心,而对于听众消极的反应要予以淡化,努力战胜恐惧心理。译员在翻译现场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译前准备不足,这就导致了自信心不足,所以译员在平时要锻炼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胆量,每一次翻译活动之前尽量多与发言者接触,会前译员可以和与会双方深切交谈,相互交换意见,拉近彼此之间距离,减少陌生感,也可以多阅读相关方面的资料,强记专业术语,做到心中有底,以防紧张情绪影响翻译质量。

5)丰富百科知识

背景知识和国内外的文化在口译中非常的重要,这些都可以称作百科知识。

有了百科知识作为支持,交替传译过程中对于听辨或者短时记忆的精力分配就可以少一些,协调到其他环节去。那么译员平时应该如何积累百科知识呢?

知识积累肯定就要多听多看。多听可以听一些专题节目,比如中央四的对话节目,新闻频道的专题报道或者一些采访节目,网络上可以找到的素材比比皆是。多看就是要双语同步进行,不能知识盯着英文杂志报刊,中文一些时下流行的术语也要有了解。在阅读新闻报刊时,遇到不熟悉的表达就要去找到相对应的英文,防患于未然。

大家要知道,每个译员在翻译活动开始之前,都不是已经积累了所有百科知识的。这些都是在口译训练中积累的。每做一次口译活动都要做掉译前准备,译中翻译面对,译后归纳总结。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面对下次同类型的翻译活动就轻松多了。每个优秀的译员都是在摸爬滚打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所以,作为译员要做到边做边积累,丰富自己的百科知识。

六、结语

口译是一个即时的活动,十分考验译员的各项能力。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以及作者的调查分析得出,口译学习者通常在进行口译任务的过程中,会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短时记忆和做筆记方面。但是过多的注意这两个模块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注意力,因此也会影响到译文的产出。作者也总结出了影响注意力分配不均的因素,包括1)译员双语能力;2)讲话人口音、语言风格;3)源语材料的密度;4)译员的心理素质。并且也根据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即1)提高听辨能力;2)改善笔记系统;3)提高短时记忆;4)调整心理状态;5)丰富百科知识。

此篇论文的研究对于交替传译的初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也具有局限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ile,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胡敏. 口译精力分配模式指导下的交替传译策略初探[D]. 华中师范大学,2016.

[3]马根蕾. 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看交替传译中脑记与笔记的平衡[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

[4]王柳. 吉尔的同声传译精力分配模型[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000(008):444.

[5]吴琼. 口译中的精力分配[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004):81-86.

[6]肖丽. 学生译员英汉交替传译笔记困难实证研究 ——基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有声思维调查[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029(001):59-64.

[7]许华蓉. MTI学生译员口译笔记与口译考试焦虑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魏旭新(1996.1—),女,汉族,籍贯:吉林通化人,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英语口译,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杨玲(1997.5—),女,汉族,籍贯:湖北宜昌人,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英语口译,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白英杰(1978.10-)蒙古族,籍贯:辽宁朝阳人,吉林外国语大学讲师,硕士学位,专业: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王凯林(1997.2—),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人,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英语口译,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