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黑龙江玉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栽培技术与实证研究(2017YFD0300303-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农作物有害生物5G预警及统防统治(HNK2019CX14);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助(ZY17B02)。
作者简介:邱磊(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
摘 要: 合单354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于2016年用偏硬粒型自交系合系128为母本,以偏马齿型自交系合系248为父本杂交育成。根据育种目标,结合本区生态特点组配一系列雜交种中决选出的一个优良组合。在不同施肥方式的大田试验状态下,我们测定其最终籽粒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比不追施氮肥好,在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追肥两次比追肥一次效果略有明显。
关键词: 合单354;施肥方式;干物质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2.240
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在2016年通过杂交培育出合单354,其母本为偏硬粒型自交系合系128,父本为偏马齿型自交系合系248。结合育种目的以及本地区的生态特性,从众多杂交种中选取出最为优良的组合。我们2019年参加所内鉴定及省内适应区多点鉴定及示范,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品种。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在玉米培育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生长发育特点,氮元素的供给十分重要,也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元素[1]。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达9500万公顷,种植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总产达4500万吨,然而玉米单产仅在4000~5000kg·hm-2,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想取得高产,选择高产品种是一个方面,科学施肥则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施肥需要结合当地土壤肥力和实际情况。佳木斯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辖区跨第二至四积温带,有效积温在2100℃~2700℃之间,整个市的耕地面积一共约为1800万亩,其中玉米600万亩,大豆450万亩,水稻75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主产区,也是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此次以我所培育的新品种玉米:合单354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追肥方式,测定最终产量结果。主要分析不同追肥方式对合单354籽粒产量的影响,找出玉米氮肥追施的最佳合理方式,为玉米高产优质提供相关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计
试验品种:合单354。
试验土壤:草甸黑土。实验点在佳木斯分院试验地。
所使用的氮肥为尿素,其含氮量在46%左右,硫酸钾作为钾肥,K2O含量在50%以上,磷酸二铵的总养分在60%以上。
试验设计:行长4 m,行区为8,垄距为0.68m,重复3次,新品种玉米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区组排列。设计3种不同施肥方式进行实验:设计1施底肥不追施氮肥,设计2为施底肥+追氮肥一次,追肥时期为植株拔节期,氮肥用量为300 kg·hm-2,设计3施底肥+追施氮肥二次,第一次追肥时期为拔节期,施肥量为150 kg·hm-2,第二次为大喇叭口期,施用氮肥肥量为150 kg·hm-2。底肥中氮、硫酸钾以及磷酸二铵的施肥量分别为100kg·hm-2、100kg·hm-2和250kg·hm-2。
1.2 项目与方法
在进行玉米播种之前,需要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试验土壤中的基础肥力[2]。在玉米成熟期,要进行收获,测量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每小区取5.44m2进行收获。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次研究的图表绘制使用的是Microsoft Excel 2007,数据统计与分析使用的是DPS7.5版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中不同施肥设计方案的玉米产量可以看出,设计3的产量最高,设计2其次,设计1的产量最低。设计3与不追氮肥的设计1相比产量增加了38.9%,与只追施一次氮肥的设计2相比产量提高了6.4%。综上,在拔玉米的节期以及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氮肥有利于养分向果穗及籽粒中转移的,从而提高了对养分的吸收,增加玉米产量。
3 结果与讨论
在本研究中,的各处理中,除了设计1不追施氮肥外,其余两个处理只是不同的追施次数但施入氮量是等量的,在干物质质量方面两次施入比拔节期一次施入干物质量略有提高,这可能是氮肥分次施入契合了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肥的需求,且更能充分利用氮肥,有利于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了干物质积累。综上所述,在玉米的拔节期以及大喇叭口期分别进行氮肥的追施有利于养分向果穗及籽粒中转移的,从而提高了对养分的吸收,增加玉米产量,分次施入对玉米籽粒养分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
2019年年参加所内鉴定结果表现为13254.5公斤/公顷,比对照德美亚3号增产5.4%,以及在省内适应区多点鉴定及示范,合单354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建议要求种植密度为4500株/亩,公顷保苗6.75万株左右。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2000.
[2] 陆景陵.植物营养学(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亚男,齐华,盛耀辉,等.密度、氮肥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5):124-127.
[4] 姜佰文,逄妍,于亚利,等.氮钾配比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1):137-142.
[5] 李心怡,张祎,赵艳霞,杜子璇,杨沈斌.主要作物产量分离方法比较[J].应用气象学报,2020,31(01):74-82.
[6] 资源所发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可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3):79.
[7] 白怡婧,李渝,黄兴成,刘彦伶,张雅蓉,蒋太明,秦松.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06):16-20+34.
[8] 王忠,施鸿鑫,楼玲,马伟洪,沈建国,陈文岳.不同培肥措施对新垦耕地红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9,50(06):137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