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1-06 03:17钱锦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5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质量优质护理

钱锦

【摘要】目的 分析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床头抬高角度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选择58例展开评价,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护理,且均取平卧位。抬高常规组29例患者床头30°,抬高观察组29例患者床头40°。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48 h以及72 h的脑灌注压均高于常规组,颅内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取抬高床头40°平卧位可有效提高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值得采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颅脑损伤;措施;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2

颅脑损伤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受创后患者多存在血脑屏障受损、脑代谢功能障碍等情况,可引发脑水肿,并不利于生命安全及预后。对此,临床主要事实脱水、开颅清除血肿等方式降低颅内压,但是术后患者仍旧需要依赖于自身环境来实现恢复效果。为促进患者术后良好恢复,临床应加强相关护理工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优质护理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n=29)和观察组(n=29)。常规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2~71岁,平均(46.48±5.57)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1±5.32)岁。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相符合;所纳对象年龄均大于1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存在明确头部外伤病史;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者发生再次昏迷现象;所纳患者在研究前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排除标准:因病情影响无法抬高床头;合并发生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多发性骨折;严重内脏损伤;脊柱脊髓损伤;在护理期间无法积极配合。

1.2 方法

两组所接受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均完全相同,在入院以后遵照医嘱展开亚低温治疗;镇静;类固醇药物以及脱水剂等常规治疗措施,将平均动脉压控制于90 mmHg以上,具体内容包括:(1)加强患者相关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瞳孔、意识等变化,观察是否存在恶心、头痛、呕吐等症状;(2)密切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等的监测;(3)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分析是否存在脑水肿现象;(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呼吸道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等;(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与被套,可采取气垫床预防发生压疮。(6)若患者无法进食,应给予肠内营养,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术后恢复[1]。

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固定颅内压监护器,于患侧大脑中动脉颞窗耳前区放置探头,取样,深度为45~60 mm,将最佳血流频谱信号调整,于头架上固定好探头,然后指导两组患者均取平卧位,抬高常规组患者床头30°,抬高观察组患者床头40°。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监测两组术后24 h、48 h以及72 h的脑灌注压与颅内压,分析护理效果。脑灌注压为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之差;患者以去枕平卧位接受颅内压检测,检测仪器为美国强生颅内压监测仪,监测15分钟后开始记录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t”为检验方式,将P<0.05视为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2 结 果

经检测发现,两组术后24 h、48 h以及72 h的脑灌注压与颅内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比较情况可通过表1分析。

3 讨 论

颅内压升高时造成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治疗颅脑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如何有效控制颅内压[2]。目前,临床控制颅内压的手段包括轻度或者过度通气、高渗治疗、脑室引流等,但是临床根据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指出,实施降低颅内压治疗前,首先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基础治疗等来促进颅内压平稳。在护理工作中,体位护理属于重要的内容。

本研究分别将我院收治的颅内压患者床头抬高30°和40°发现,抬高40°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脑灌注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重力存在关系,床头抬高之所以能够降低颅内压是可以促使患者脑脊液向着脊髓方向进行流动,因此脑部脑脊液容量处于下降趋势,能够有效改善静脉引流。抬高床头以后对降低患者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具有理想效果,能够起到保护脑细胞的效果,在降低脑缺血风险性的同时能够预防死亡发生率。此外相较于抬高床头30°,將床头抬高40°有利于将上半身血液转移到全身周围静脉,对减少回心血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保证脑部组织血供处于充足状态,从而起到维持脑灌注压的效果。抬高40°可促进脑脊液头流至脊髓处,可减少脑脊液容量,促进颅内压下降,保证脑部充足的血供[3]。但是如果患者颅内压≥25 mmHg时,脑血管压力自主调节功能存在异常状态,导致脑内顺应性降低,虽然颅内容积变化不明显,但是脑灌注会明显变化,为此对于重症颅脑损伤仅仅因追求降低颅内压将床抬高是不合理的,此次研究实验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纳选样本量比较小,为此后续还需增加样本量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取抬高床头40°平卧位可有效提高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可以保证有效的脑灌注,进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治疗干预,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 黄秀铨,钟夏霞,陈柳明.床头抬高角度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136-137.

[2] 兰 艳.床头抬高不同角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165-166.

[3] 罗源源.床头抬高角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MAP、CPP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4):107-108.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护理质量优质护理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