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0-11-06 02:49林琳周杰陈晓俊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双一流校园文化建设

林琳 周杰 陈晓俊

摘 要:“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赋予高校校园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创新性、时代性、传承性、开放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双一流”打下坚实基础,其导向性、凝聚力和独特性引领高校发展方向,汇聚师生智慧和力量,推动高校特色发展。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提出从打造校园形态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文化、凝练卓越治理文化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双一流;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校园文化作为大学之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任务,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在“双一流”背景下,探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赋予校园文化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共同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1]”。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反映和折射。广义上的校园文化是大学及其成员传承和创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尤其是指精神文明,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和艺术等。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即由学校师生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学风、教风、校风等能够反映一所高校所特有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在中国,大学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领学校的价值追求、行为导向和治学治校理念[2]。作为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部分,校园文化的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在高校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包括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创新性。“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相较于以往“985”“211”高校的确定,它更注重对建设过程的动态监测和动态管理。“终身制”的打破使得高校必须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由此,“双一流”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为高校的内涵式发展不断注入新理念、新思想、新制度、新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育、创新机制的建设、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第二,时代性。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发展与建设中,要紧紧跟随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时代脉搏,领悟时代精神,引领时代风范,在意识形态层面引领学生紧跟时代主旋律[3]。当前,我国高校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在此时代背景中,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精神的思想基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大学育人的独特优势,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第三,传承性。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在悠长岁月中凝练而成的高校的立命之本,那些独立、自由、创新的精神成为一所大学最坚不可摧的一部分。“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将传承创新文化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第四,开放性。校园文化必须自觉适应当今国际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拥有高度的国际化办学视野,形成开放的国际性校园文化,促使一流大学校园文化不断走向开放和多元。

二、校园文化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所学校的风格和精神反映了它的独特文化,也关系其形象和魅力,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流的校园文化对“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大学中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造等都需要校园文化孕育和孵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为实现“双一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文化的导向性:引领高校发展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在不断发展与变革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积淀,体现出高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保障高校的发展方向,同时可以对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高校中的每个个体都与学校整体发展保持和谐一致。“双一流”建设有赖于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校园文化将引领高校发展方向,成为“双一流”建设事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文化的凝聚力:汇聚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在共同的校园生活中,师生员工将学校视为自己的家园,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荣辱紧密相连,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自觉。这种群体意识将全体师生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共同建设目标的指引下,师生员工将这种文化自觉转化为具体行动,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双一流”建设作为举全校之力的战略任务,需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将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中,汇聚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三)文化的独特性:推动高校特色发展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流大学具有共同特征,更有鲜明的特色。倡导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崇尚道德,这是哈佛校园文化的精华。耶鲁大学把培养符合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杰出人才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特性渗透并作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推动高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

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目标,扎实推进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贡献力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学校对标上海卓越城市建设,积极致力于大学文化凝练和建设,通过打造校园形态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文化、凝练卓越治理文化,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凝聚力,提振师生精气神,为学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一)打造校园形态文化

学校精心打造校园形态文化,推进“美丽上中医”内涵建设,通过再造校园景观地标,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将育人要素融入到校园的每一個角落,让一草一木传情,使一砖一瓦育人。教室内新式课桌椅、交互式空间让师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墙面上张贴的校园风景和师生活动照片形成了极富“上中医”特色的文化墙。教室正逐渐成为学生的“第三位老师”,发挥着文化的隐形育人功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配置了高科技、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同时也融入“五行”“五色”“五禽戏”“太极”“八卦”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将“创新”与“传承”完美融合。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合作伙伴中心、大学生龙舟码头等一批新建筑拔地而起,中医药博物馆、图书馆焕然一新。具有中医药特点的校园形态文化的优化再造,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深化了“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

(二)涵养师生精神文化

学校以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己任,以大学精神的凝练为指向,立足上海,面向社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核。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学校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在历史传承中提升师生校友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喜迎十九大”“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等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思想引领,筑牢育人精神之基。建立美育专家咨询顾问导师团,邀请社会文化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开设“岐黄修身”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室。依托通识教育第一课堂和君子书院、淑女学堂第二课堂,构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育教学平台。建立岐黄育人志愿服务基地,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中医药文化传播。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引领作用,凝练和培育与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相匹配的文化育人品牌,“五禽戏”入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项目,原创话剧《裘沛然》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行动推进计划”。对接“健康中国”战略,落实教育部“卓越医师”计划,围绕“一体两翼”总体目标,培育传承创新相统一的拔尖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抓好“五个术”,即“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氛围。

(三)凝练卓越的治理文化

创新和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双一流”的需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在指引下,高校要完善和改革内部治理结构,按照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要求,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由行政化向去行政化转型。[5]作为上海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和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晰学校党委、校长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4+X”制度体系。“1”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4”即大学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法、党委全体委员会议议事规则、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X”即是以学校章程为引领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用“负面清单”思路定期开展规章制度体系梳理工作,不断推进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规范学校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明确制定标准,保证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促进学校治理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马来焕.校园文化价值职向[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武超群.大学文化是“双一流”建设的内生动力.光明日报.2018年9月11日.

[3] 纪凯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5.

[4] 王在民.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与路径探析——基于创一流大学的视域[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5)15:19.

[5] 杨建国.论高校党委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决策咨询,2012(5):38-41.

基金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体系”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双一流校园文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