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卿 林菁
无论企业是否做好准备,数字化时代都以不可逆转之势到来。
据信息技術市场研究公司IDC统计,全球数据生成量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2019年全球数据量达到约40 ZB,而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75 ZB(图1)。
如今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已不仅仅是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而是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数字化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有了直观的表现,我们选取了《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该榜单企业按营业收入排名),并按照企业利润进行了重新排名,制作了世界500强利润榜前30名企业榜单,如表1所示。我们发现,数字化企业在利润创造上的能力远超传统企业。例如本身就以数字化业务为核心的Alphabet公司(谷歌的母公司),在利润榜中排在第7位,而在收入榜中,排在第37位。Facebook也是同样如此,在利润榜中排在14位,而其收入仅排在第184位。
如果说谷歌、Facebook这样的纯数字化公司能获得高额利润,有其行业的特殊性(轻资产、边际收益高),那么利润排名第二的苹果公司,则可以充分说明数字化对硬件科技企业提升竞争力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苹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约有60%来自iPhone手机,对于硬件制造型企业而言,其成本最大的组成,一是研发,二是供应链。如果这两个部分的成本能够有效控制,则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利润。尽管蒂姆·库克接任苹果CEO之后,一直被外界质疑其创新能力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库克在任时期,苹果公司创造了全球第一家市值破万亿美元企业的纪录,公司的利润水平也稳步提升,2019年苹果公司利润额达到全球第二(第一位的沙特阿美是大型石油垄断企业,不具可比性)。库克时代的苹果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公司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在Gartner的全球供应链Top25榜单中,苹果公司2009~2018年均位居前5名。苹果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的供应链,有着极高的效率,苹果公司硬件产品,全球的库存周转天数平均只有6天(作为对比,亚马逊的库存周转天数大约为40天)。
要理解数字化为什么会带来产业变革,我们先从宏观的经济增长驱动力进行分析。
我们采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R. Solow)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明该问题。索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产量(Q)为资本存量(K)、劳动投入(L)和技术状态(T)的函数,即Q=Q(K,L,T)。产量的增长率(即经济进步)可以分解为三项之和,即(1)技术进步率(ΔT/ T);(2)劳动投入增长率(ΔL/L),乘以劳动在产量中的份额SL;(3)资本增长率(ΔK/K),乘以资本在产量中的份额SK(公式1)。
根据索洛针对美国1909~1949年共40年的数据研究显示,这期间美国工人每小时产量翻了一番,其中只有12%可以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增加来解释,剩下88%的驱动因素,可以用技术进步来解释。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丹尼森(E. Denison)运用了时间跨度更长的数据(1929~1982年),再次验证了索洛的发现——这54年间美国经济的增长大约有15%由劳动和资本来驱动,而85%的驱动力是技术进步。
哈佛商学院Diego Comin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Bart Hobijn,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工作论文中指出,新技术扩散速度呈现前所有未有的加速扩散趋势。如图2所示,蒸汽机从发明到广泛应用,经历了大约12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从发明到应用只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从这个技术趋势看,新的数字化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落地应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数字化技术将会在未来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主要技术驱动力之一。
我们再看微观层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信息化从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民用领域开始普及之后,企业“信息化”就成为当时的一个管理热潮。然而我们看到,企业信息化时代,诞生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以及百度等一批纯信息化企业。传统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并未获得太大的发展。
进入数字化时代,产业的变革出现了不同,单纯的信息产业不再是市场的明星。数字化時代,信息和实物的边界正在逐渐融合。如美团外卖、滴滴出行,通过信息技术,分别调动了物理世界中的外卖骑手和共享汽车。通用电气通过在工业设备中安装物联网感应器(Beacon),可以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用户更为合理地安排设备的工作状态以节约电力。即便是我们一直认为最为传统的农业设备生产厂商,如今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跟踪当地土壤状态、气候条件以及农作物信息等,在为种植户提供灌溉、施肥的智能化方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
为什么数字化能够带来如此深刻的变革,我们看表2咨询公司和科技企业对数字化的定义,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在于,数字化能够在企业价值链的各环节带来改变。数字化能够带来这些改变的原因是以下技术的成熟应用。
第一个重要的技术变化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与PC时代的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的终端不同,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在使用场景上与PC互联网有显著的不同。移动互联网使得LBS(基于位置)信息成为常态,位置和时间的变化使得信息的价值变得完全不同。
第二个重要的技术变化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对数据的利用从“高效”变为“智能”,大数据极大地丰富了企业可获得的数据维度,能够实现对用户的多维分析,更为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
最后,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打破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边界。这时数字化企业不仅仅是简单地开展线上业务,而是在运营模式上有了全方位的变革。如前文提到的农业、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商业,都是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实现了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织或调配,而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迈克尔·波特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分解为包括支撑性活动和基本活动的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各项活动之间通过联结点衔接,有效地管理联结点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滴滴出行,将传统“手招式”完全随机的车辆调配模式,变为基于乘客手机和车辆GPS定位的双向匹配机制,同时可以通过动态匹配,实时调整区域间的供需关系,减少车辆供给的浪费和乘客等待的时间。这就是数字化带来的对联结节点的效率提升。
尽管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变革已基本成为共识,但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真实影响仍然缺乏有效的评估模型。
2020年4月,湖畔大学发布的《善用数字化的企业,“抵抗力”更强》报告中,将线上业务占比作为公司数字化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线上业务占比更高的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更小。线上业务占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但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开展线上业务。尤其是面向B端的企业,它们的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通过IoT、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打造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如通用电气的智能能源管理、耐特菲姆的智能滴灌系统等。
因此我们仍然回到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中,我们认为,数字化技术会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企业产生变革;而数字化变革,通过价值链的传导,最终会在企业的绩效指标上有所体现。
由于数字化可能会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因此难以采用财务指标进行衡量,我们采用非结构化数据评估数字化产生的影响。
采用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评估,哈佛商学院的劳伦·科恩(Lauren H. Cohen)教授进行过相关研究。他于2019年1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How companies like Apple sprinkle secrets in earnings reports,介绍了非结构化数据在财务研究中的应用。科恩教授收集了所有美国上市公司20年的财报,研究发现,凡是财报出现重大文字变化的公司,往往事后被证明出现负面问题,并且其股票价格在几个月后大概率会下跌。
我们通过探索性分析发现,公司在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同公司对数字化技术的场景、所在价值链的环节各有不同,但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在年报中都会有所表述。因此我们采用类似的方法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即通过企业年报中,对数字化转型的描述与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我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抽取网络文章、研究文献中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关键词,整理出了“数字化转型”的高频关键词,如: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CIO、SaaS等。
我们以“数字化转型”为关键词,随机选取56家有相关媒体报道的上市公司作为目标公司,包含A股及港股,共涉及八大行业,其中,又以大消费为主,涵盖服装、家电、零售、医疗、旅游、汽车等细分行业。
在样本公司中,注册资本在1亿~5亿元区间的比例最高,占80%,51亿~100亿元之间的公司占7%,101亿~500亿元之间的公司占9%,500亿元以上的公司占4%。样本公司规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数据清洗中,我们发现,由于目标企业通过随机方式获取,不同上市公司之间财务指标差异过大,年报所提及的关键词频次也相距甚远。
我们根据整理的“数字化转型”高频关键词,通过NLP技术对目标公司近5年的年报(2015~2019年)进行文本分析,统计数字化转型高频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并将其与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
在数据清洗中,我们发现,由于目标企业通过随机方式获取,不同上市公司之间财务指标差异过大,年报所提及的关键词频次也相距甚远。我们使用归一化方法对关键词总数、营业收入、净利润三个指标进行处理,以单个目标公司为分类,對其每年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把数据映射到0~1范围之内,归一化处理后的正态分布图显示出关键词总数和营收的均值皆在0.22左右,维持每年平均分布,并且略有上涨的趋势(图3、图4)。此外,相比营收变化平缓,关键词的提及频次变动较大。
中小型企业对数字化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数字化的投入可能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但又不过于冒进,既能利用数字化技术变革企业,又留有一定的资源富余,以应对变革中所面对的不确定性。
我们首先看面板数据,分析对数字化转型投入的不同,是否会显著地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发现一:整体而言,数字化可有效提升企业绩效 在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关键词与各指标的关系如图5~图7。其中横轴为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总数,纵轴为对应的财务指标,散点图的大小为公司2019年的营业总收入,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经营规模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的确有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随着企业年报中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提出次数的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ROE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发现二:仓促开展数字化,企业业绩会遭受负面影响 但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企业营业收入(图5)和ROE(图7)随着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次数的增加,有一个明显的“先降后升”的过程,并且营收较低企业,该过程的出现更加明显。这说明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不是开展几个线上业务那么简单。企业如果对数字化业务理解不够深入,而是简单、仓促开展数字化,对企业经营绩效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如果仓促开展数字化,其负面影响程度更高。另一方面,数字化是企业的一项整体战略工程,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应该是全方位开展的,如果只在局部开展,由于其他环节的制约,数字化业务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现三:大型企业表现更加稳健,中小型企业有弯道超车的机遇 从样本企业中,我们发现大型企业的表现较为稳健。一是这些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相对中立。从图中可以看到,大型企业在年报中,对数字化提及的次数处于中游位置,绩效也相对稳定。这和我们的常识认知也相符,大型企业转型相对稳健,企业的业务规模、客户、渠道资源,以及资金实力,也可以保障企业即便在转型期间拥有较为稳定的营业收入。
这里一个令我们兴奋的发现是,中小型的确有利用数字化技术弯道超车的机遇。如图5~图7中,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在0.5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在营收、利润和ROE的提升幅度上表现最为明显。这类企业对数字化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数字化的投入可能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但又不过于冒进,既能利用数字化技术变革企业,又留有一定的资源富余,以应对变革中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表现出较高的绩效提升。
发现四: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获得更为强劲的增长 分析完面板数据,我们再看时间序列数据。我们从5年的维度看,数字化是否可以帮助企业领先竞争对手。
我们将关键词数量和营收分别放置于横纵坐标轴上,以年份为变化维度,可以看到随着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在年报中不断出现,公司对数字化转型的不断重视以及相关举措的实施,都为公司的营收增长带来进一步动力(图8)。从动态的时间维度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2015年相比,2019年样本公司的数据点向右上增长移动,说明经过5年的积累,积极开展数字化已经与数字化转型较为保守的公司拉开差距。同样,我们发现,相比于经营规模较大的公司,“轻量级公司”对数字化转型的反馈更加明显,营业收入变化也更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