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璐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材法治资源的挖掘开发。为有效提升低年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设计充满情趣的生活体验的教学环节,使小学生在体验活动中逐步形成法治观念。为此,本文进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开发研究,提出了具有参考意义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深入感受法治就在每个人周围,并且逐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规章制度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法治教育内容要更多体现生活化特点,并且更加注重在具体生活场景体验中增强认知理解。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资源,并结合生活案例创设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法治就在每个人身边,这对学生国家观念的确立,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本地区教学资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资源法治信息内容的开发,使法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法治教学开展形式更加丰富、教育效果更具实效。因此,加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资源的开发,更加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现实需要。
一、还原真实体验场景,深化法治观念辨析理解
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国家不断提高对培养青少年法治观念的重视程度。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法治资源,采取更具生活化的辨析明理方式,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势在必行。深化明理的教育方式能把抽象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人格化。生动具体的教育案例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影响,使教育过程更具吸引力。虽然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却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正处于思想情感波动时期,很容易受到身边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课程创设开发中,教师为他们营造贴近真实生活的场景体验十分重要。
教师要通过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放大扩展,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法治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辨析讨论,进而让他们明确哪些做法值得提倡,哪些做法是不应该的,从而在真实案例深化理解中逐步形成法律观念,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另外,教师要针对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场景演示,使他们成为模拟事件的主角,并在亲身活动参与中加深对问题现象的辨析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段关于车窗抛物的案例:乘客把吃剩的苹果核从车窗抛了出去,竟然落在对面车道疾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瞬间把车窗击得粉碎,从而出现了严重的车祸。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案例内容进行现场模拟表演,从而使学生在场景模拟体验中深切感受到,乱扔垃圾引发的事故给社会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内容理解,更好促进其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二、挖掘教材核心理念,促进道德观念塑造培养
在小学道德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不能单纯依靠课本传递教育内容。为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形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使他们在思想意识观念及实践体会中增强辨析能力,促进法治观念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分析,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创设。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所住小区进行课外义务法治宣传活动,进而使他们在活动实践的参与中,完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学生法律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对教材知识内容给进行开发,积极开展关于“争做遵纪守法小公民”评比活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或者在班级多组织一些关于优秀个人、先进学习小组的评选,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深化学生的法律观念,提高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意识。
三、再现教材场景,增强价值引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描述静止的文本,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播放展示,引导学生讲述对问题现象的真实看法,增强他们问题辨析能力,逐步树立其正确法治观念。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表演,歌谣诵读等趣味性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对枯燥法治知识内容的形象化理解。例如,笔者在《我们不乱扔》一课中编了儿歌《我们讲卫生》:“你拍一,我拍一,不能随便丢垃圾;你拍二,我拍二,垃圾分类是好事;你拍三,我拍三,不能随地来吐痰;你拍四,我拍四,公共设施莫涂字;你拍五,我拍五,不能车窗外抛物;你拍六,我拍六,不要对着人咳嗽;你拍七,我拍七,坐车不要吃东西;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卫生习惯人人有;你拍十,我拍十,争当环保小卫士。”学生在学唱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可以牢记在公共场所不能乱扔垃圾,要讲究卫生。编写儿歌组织学生课堂诵读,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教材多个法律故事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如毛主席、周恩来、列宁遵守制度的故事,使学生明确在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
四、依托现代媒体技术,提升法治教育资源应用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内容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尤其对单一教材内容阅读理解方式比较缺乏,进而不利于法治教育的渗透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展开启发性提问,进而激发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并在教师创设的趣味性场景中增强对法治知识的直观理解。为提升法治教育效果,教师要注重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烘托课堂气氛,尤其在课堂多媒体使用中要做到知识讲授和演示有机结合。
例如,《我们不乱扔》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随意扔垃圾会给人们健康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如果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对教材展开深入阅读,就很难产生透彻理解效果。因此,为增强教育效果,潜移默化地促进低年级学生法治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要灵活机动地运用现代多媒体功能,制作并播放形象直观的动画视频:小区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而垃圾经过长时间堆放便开始腐烂,随后就产生了一些有害物质并飘散在空气中,使空气质量开始变差。还有的垃圾腐烂产生有害污染物深入到土壤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导致农田里的庄稼、蔬菜受到污染并产生有害物质。人们吸入了有害气体,食用了这些受到污染的食物、蔬菜后,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并对器官造成了侵害,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学生观看视频后就自然对不遵守法治而害人害己的不当行为产生了深恶痛绝感受,进而在内心树立了遵纪守法的坚定信念,实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的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开发创设中,教师要深入理解并掌握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及时摒弃传统陈旧教学思维,不断提升教材资源开发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學方式,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在法治知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并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及时有效反思,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使小学生法治观念更好地形成和发展。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教材资源的开发,深入挖掘教材思想,创设生活化体验场景,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核心理念,促进道德观念塑造培养,并再现教材场景,增强价值引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拓展法治教育资源,以实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宏英.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德育,2018(10).
[2]孟凡芬.新课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7(06).
[3]杜文艳.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