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群
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啃咬手指甲的行为,属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一般开始于3至6岁,多数儿童随年龄增大后,症状可自愈,少数顽固习癖者,甚至会持续到青少年。
咬指甲不一定是寄生虫感染所致,却是儿童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肠道寄生虫病,如果环境被蛔虫卵污染,则蛔虫卵可能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体内。
有研究认为,咬指甲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如锌元素缺乏,会出现乱吃物品,比如指甲、衣物、玩具、硬物,严重者可发展成异食癖。儿童总爱咬指甲,并伴有消瘦、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应去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查。
也有研究认为,儿童咬指甲与紧张忧慮的心理有关,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有些孩子由于咬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反过来又会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所以,在矫正该行为时,家长要多方考虑,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摘自《文汇报》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