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水平及躯体功能的影响

2020-11-06 06:11董岩谭丽双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脑卒中

董岩 谭丽双

[摘要] 目的 探討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水平及躯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包括辨证施护、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穴位按摩、出院后随访等,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IAS)评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P < 0.05),且干预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和SIA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 < 0.05),且干预组Barthel评分和SIA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活动水平,恢复躯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临床上治疗脑卒中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特色延伸护理;脑卒中;Barthel指数;躯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9(b)-017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extended nursing on daily activity level and physical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2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characteristic extended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dialect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cupoint massage,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etc., and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was three months. The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daily life activity (Barthel) and stroke lesion assessment (SIA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clinical response rate was calculat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s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treatment, Barthel score and SIAS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Barthel score and SIAS scor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extension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daily activities of patients, restore physical function,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treatment of stroke effect is satisfactory,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Stroke; Daily life activ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

脑卒中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脑部急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易遗留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患者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越来越高[1-3]。但目前患者及家属康复知识和技能缺乏,出院后的康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寻求连续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关键[4]。常规护理有其局限性,中医特色延伸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可以扩展至生活及学习的各个方面[5]。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指导,以探讨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水平及躯体功能的影响,为更深层次的中医延伸护理研究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治疗的8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7]中有关中风的诊断标准,其中女26例,男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女12例,男29例;年齡45~80岁,平均(62.53±13.28)岁;病程1个月~2年。干预组女14例,男27例;年龄48~78岁,平均(60.72±11.08)岁;病程2个月~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头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患者或家属表示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衰竭、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疾病仍处于急性期;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有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注意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心理开导、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3个月嘱患者定期复诊等。

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具体内容有:①对患者疾病信息进行分析和辨证分型,并制订对应的护理措施。如针对肝阳上亢型患者,予情志疏导以畅情志、疏肝气;针对风痰痹阻型患者,予清淡饮食、多食梨、麻黄煮沸后饮用以祛风化痰;针对气虚血瘀型患者,予黄芪、益母草泡水饮用以补气活血。②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中医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其中医证型及日常注意事项:如肝阳上亢型患者嘱其畅情志、避免情绪激动;风痰痹阻型患者嘱其饮食忌油腻、适当活动;气虚血瘀型患者嘱其多卧床休息、勿过劳;③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家属传授穴位按摩方法及日常生活、躯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选取合谷、曲池、尺泽、手三里、足三里、条口、上巨虚、太冲等穴位进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时需配合患者小幅度的上、下肢被动运动,以起到疏通经脉、调畅气血的作用;④出院后,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随访3个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患者偏身麻木、言语不畅、活动不利3个中医症状给予评分,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2、4、6分,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评分变化情况。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活动水平给予评分。若评分为100分,则患者日常活动水平正常,无需照顾;若评分>60分,则患者为轻度依赖,其日常生活中小部分活动需要照顾;若评分>40~60分,则患者为中度依赖,其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活动依赖于他人照顾;若评分≤40分,则患者为重度依赖,患者日常生活全部无法自我完成,完全依赖他人。

1.3.3 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IAS)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采用SIAS评分从健侧肢体功能、肌张力、疼痛、肢体运动功能、躯干平衡、感觉功能、语言、关节活动范围、视空间神经等9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躯体功能评定,共22项,总分76分。

1.3.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日常活动全部或大部分可自我完成,无需依赖他人,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躯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日常活动大部分可自我完成,小部分依赖他人,Barthel指数上升,躯体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日常活动大部分仍需依赖他人,Barthel指数无明显升高,躯体功能无改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 0.05),且干预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SI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评分和SI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和SIA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 < 0.05),且干预组Barthel评分和SI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脑卒中起病急、病势凶险且预后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成为神经内科死亡的重要原因[9]。病情反复发作,常遗留半身不遂、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日常活动水平下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9-10]。探寻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将脑卒中归属为“中风”的范畴,其病机为患者素体亏虚,复因情志刺激,起居饮食不当或感受外邪,导致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脉痹阻而发病[11-12]。

中医特色延伸护理是结合中医学思想和现代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将中医护理思想延伸并贯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13]。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家属传授中医穴位按摩方法及日常生活、躯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运行,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活动水平,改善躯体功能[14-16]。其中合谷具有疏风散表、宣通气血的功效,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偏身麻木、活动不利等症状[17];曲池、尺泽、手三里均位于前臂,通过穴位按压可疏经通脉,从而缓解患者上肢麻木、活动不利;足三里、条口、上巨虚均位于下肢,三穴配伍可发挥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治疗下肢活动障碍等症状[18];太冲循行于肝经,按压太冲穴可降肝气,畅气血,促进脑卒中康复[19-20]。在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时,可辅助患者进行小幅度的肢体抬高等动作训练,有益于患者尽快恢复对肢体的控制力。

本研究发现干预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和SIAS评分均升高,提示了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水平和躯体功能有明显地改善,但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更明显。另外,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随时调整护理方案,以便出院后患者可以进行自我管理,在家属监督下进行康复训练。本研究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了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对脑卒中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飞,陈晓云,孙雪婷,等.脑卒中病人综合康复护理进展[J].淮海医药,2016,34(2):245-247.

[2]  吴丽华,李荣杰,刘春香.脑卒中患者引入延伸护理策略对日常活动水平及躯体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36-38.

[3]  高梅梅,何丽娜.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80-181.

[4]  吴江艳.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21):3202-3203.

[5]  王玉玉,赵令英.中医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对其肢体康复的促进效果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50.

[6]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7]  石学敏,戴锡孟,王键.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5.

[9]  张雅君.基于功能状态的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3):87-89.

[10]  沈春风.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7):125,155.

[11]  过莉莉,黄米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4):46-47.

[12]  韩斗玲,吕金菊.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实践,2017,35(11):144-145.

[13]  钟丽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3):143-144.

[14]  张建霞,李颐红,李向杰,等.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5(S1):187-188.

[15]  乌兰格日勒.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作用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0):97-100.

[16]  张素芬,罗婷.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家庭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34-36.

[17]  蓝云,林超,杨泓鑫.药灸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8):75-77.

[18]  高風丽.针刺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22):113.

[19]  仲虎.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阻络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1):66,68.

[20]  包东峰.中医护理在脑梗死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20,35(1):132-134.

(收稿日期:2020-02-13)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