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芹 王 莉 于华凤 杨 春 王 冰 孙 静 韩玉玲 马 香
1.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山东济南 250022);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百日咳是由鲍特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极强,是引起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常见疾病[1-2]。自百日咳疫苗广泛接种以来,百日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大幅下降。但是近年来,在百日咳疫苗高覆盖的情况下,百日咳的发病率仍有所回升,并有局部暴发流行的现象,被称为“百日咳再现”[3-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疫苗接种后的抗体逐渐衰减,不能提供终生保护,且疫苗接种的抗体水平不如自然感染的保护效果好[6]。因而,有学者建议在育龄产妇中广泛进行加强接种,甚至有学者曾试行在所有接触新生儿的人群中接种百日咳疫苗(cocoon策略),以预防新生儿罹患百日咳[7]。为了解济南地区不同年龄育龄产妇及新生儿的免 疫水平,研究监测100对母子的百日咳抗体水 平,以期 为百日咳疫苗的接种策略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于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妇产科按照出生年代不同,随机选择待产健康孕妇及其新生儿100对。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健康临产单胎产妇;②产妇出生于1970年—1999年;③排除患有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疾病,且近3 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近2 周内接触过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人群的产妇。
其中1970年—1979年出生者纳入70年代组,1980年—1989年出生者纳入80年代组,1990年—1999年出生者纳入90年代组。
本研究获得济南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ETYY-2017-009)审核批准。
1.2.1 血清标本采集 母亲进入产房或手术室后立即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婴儿娩出后采集新生儿端脐静脉血2 mL。采集血液标本立即进行离心,3 910×g,3 min(白洋离心机,BY-160 A,中国),分离出血清后保存至-80 ℃超低温冰箱待测。
1.2.2 抗体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百日咳毒素(pertusisis toxin,PT)抗体IgM和IgG。检测试剂由欧蒙(Euronimmun,德国)公司提供,由中心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提供的判读标准:抗PT IgG≥100 IU/mL为阳性,提示急性感染或近期免疫;40~100 IU/mL为可疑阳性,3~10天后再取血清重新检测;<40 IU/mL为阴性,提示无急性感染。抗PT IgM<0.8 为阴性,0.8~1.1 为可疑,≥1.1 为阳性。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单向有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H秩和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纳入100 对产妇及新生儿,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各50 例(男:女1:1),胎龄为30+6~41+1周。其中<37周5例,平均体质量2 676 g;37~40周77例,平均体质量3 477.8 g;≥40周18例,平均体质量3 437.2 g。产妇按出生年代分组:70年代组29例、80年代组41例、90年代组30例。
仅1 例80 年代出生母亲抗PT IgM 呈阳性,为1.16;其余产妇及新生儿均为阴性。100例产妇中,97例(97.0%)抗PT IgG 阴性,其中<5 IU/mL 者43 例(43.0%),5~ IU/mL 者54 例(54.0%);70 年代及90年代组产妇各1 例抗PTIgG 阳性,分别为140.5 IU/mL、>200 IU/mL,1 例70 年代出生产妇抗PTIgG 为60.1IU/mL,呈弱阳性。
新生儿脐带血抗PT IgG 阴性92 例(92.0%),<5 IU/mL者43例(43.0%),5~ IU/mL者49例(49.0%);1 例新生儿抗PT IgG>200 IU/mL,呈阳性,该例为90 后阳性产妇配对标本;7 例可疑阳性标本,其抗体中位数为55.3 IU/mL。不同年代组之间产妇PT-IgG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 年代组产妇PT-IgG<5 IU/mL的比例较高,70和90年代组PTIgG在5~ IU/mL的比例较高。见表1。
70 年代、80 年代及90 年代组产妇的中位抗PTIgG水平分别为7.99 IU/mL、5.00 IU/mL、5.71 IU/mL,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0年代组产妇与80 年代组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三组之间新生儿血清抗PT-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进一步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产妇血清抗PT-IgG水平与其对应的新生儿脐带血抗PT-IgG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01)。
近年来,百日咳再现在全球广泛出现,对儿童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百日咳再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百日咳疫苗接种,百日咳杆菌的感染人群及传播模式也在发生改变。既往以儿童间传播为主,疫苗接种后家族聚集性感染及高年龄段易感人群增加,成人-儿童间的传播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传播模式[8-10]。成年育龄妇女也为易感人群,本研究中97%的孕妇百日咳抗体<40 IU/mL,其对应的脐带血的胎传抗体水平92%为阴性,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12]。另一研究中,2例孕妇IgG阳性且滴度非常高,提示存在孕期感染百日咳杆菌[13]。而这些孕妇在入组前均为健康状态,且近三个月内都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提示百日咳存在无症状感染。研究组之前的研究也显示无典型百日咳表现的肺炎和哮喘患儿中存在百日咳抗体明显升高的现象[14]。提示应重视成人或儿童的无症状感染。此外,本研究中1例孕妇的IgM呈现阳性,而IgG阴性,提示百日咳抗体IgG 及IgM 同时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同时提示由于每个孕妇的抗体产生能力及检测窗口期不同,有出现假阴性的可能,可能会导致疫情被低估。与此同时,与孕妇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可能存在百日咳杆菌的感染。2016年北京地区在20~39岁健康人群中收集的897 份血清中,百日咳IgG 抗体阳性的5%,提示成人百日咳在中国较为常见[15]。有血清学证据表明,在亚洲儿童及青少年中每20人就有1 人感染百日咳[16]。在美国、澳大利亚、摩洛哥等国家 也均有报道婴幼儿百日咳的传染源为其家庭成员[17-18]。对家庭成员实施cocoon 策略可作为婴儿生后免于百日咳杆菌感染的策略之一,这一措施已在许多国家如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美国和巴西得到推荐。在澳大利亚,如父母都接种疫苗,婴儿百日咳风险可降低51%[19-20]。但是由于实施成本极高,难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因此选择适合国情的接种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表1 100对母子/女血清PT-IgG水平分布情况[n(%)]
表2 不同年代产妇及其新生儿PT-IgG水平比较[M(P25~P75)]
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其主要依靠从母体获得抗体的被动免疫方式来避免罹患某些传染病。本研究中百日咳抗体滴度升高孕妇的胎传抗体也相应升高。然而,本研究中孕妇的百日咳抗体水平普遍较低,低于5 IU/mL,尽管胎儿可从母体转移抗体,但如此低的抗体水平不足以保护婴儿。相关研究比较接种百日咳疫苗对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孕妇未接种疫苗其新生儿脐带血抗体呈阴性,而大多数接种疫苗孕妇的新生儿脐带血抗体呈阳性[21]。且有许多研究表明,孕期接种百日咳疫苗可以增加孕妇及其新生儿的百日咳抗体滴度[22]。因而主张在孕期接种疫苗,使胎儿获得足量的母源性IgG 抗体,以减少婴幼儿百日咳的发病率。虽然有些研究者提出高IgG抗体水平可能会对婴儿免疫反应产生负面影响[23],但也有研究表明孕期接种疫苗后新生儿获得的百日咳抗体不影响新生儿的免疫应答[22]。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计划免疫使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并于2009 年完成普及。因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很低,1983年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率不足60%,而在90年代有超过85%的儿童至少接种3剂百日咳疫苗[15]。70年代中国也有相应的百日咳流行,因此可以认为70年代出生的孕妇的抗体水平可能是自然感染的状态。本研究发现,70年代出生的产妇的抗体水平最高。虽然80年代出生的孕妇接种百日咳疫苗比90年代出生的孕妇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时间长,但两组百日咳抗体的水平无明显差异,可能与不同百日咳疫苗保护效果的持久性不同有关。由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自1990年起逐渐被相对安全的无细胞疫苗替代。因此90年代出生的孕妇多数已经接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两种疫苗诱导免疫反应不同,使得两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小于5年[24];也有相关研究发现,全细胞疫苗保护效果持续时间比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长[25]。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普及时间及接种时间可能会影响机体百日咳抗体水平。本研究中80年代和90年代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时本研究显示,目前大多数孕妇缺乏抗体保护。鉴于孕妇到生育年龄时多缺乏抗体的保护,已有研究调查孕妇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婴儿百日咳的成本效益,疫苗接种计划可使百日咳感染病例及死亡人数分别减少41%和43%[26]。
总之,百日咳为疫苗可预防性疾病,但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时间而减弱。目前我国孕妇的百日咳抗体水平可能不足以保护孕妇免于百日咳感染,同时胎传抗体的保护作用也弱。因此,建议加强育龄妇女的百日咳接种,或提前婴儿接种时间,以降低百日咳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