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饰文化符号的“东方树叶”
——茶染面料的应用研究

2020-11-06 09:10:42黄勤茹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服饰技艺面料

黄勤茹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复兴,濒临消失的古老茶染、泥染等技艺也在当代手工艺人的努力实践下逐渐回归。本文秉承着复兴传统的初衷,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实验研究以及实践应用设计,力争让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祖先的智慧在当下转为实效可行的方法,使绿色、环保、健康的天然色彩重现于我们的现代生活,让中国的服装设计饱含更多的生态情怀和人文情怀。

1 一片树叶的前世今生——中国茶染面料的文化溯源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着无数精神内涵丰富、形式表现多样的精致文化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茶文化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中唐诗人元稹所创作的《一字至七字诗·茶》生动了表达文人对于“茶”的喜爱,茶诗、茶歌、采茶画作等已经让中国的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审美形态;是一种物质文化形态,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

茶汤染色,不仅天然环保,而且具有返璞归真、自然柔和的审美色调;古色古香、宁静禅韵的审美视觉;内敛矜持、丰富变化的审美格调。在目前的学术研究领域中,茶文化和茶染技术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围绕着相关文化形态、技术工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本文以此作为基础,对于茶染的色彩,工艺、试验、提取过程、多元机制以及设计应用展开分析,加深了研究深度。更为重要的一点,茶染面料的色彩分析与应用研究是一个亮点,对现代技术条件下的茶染色彩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由于中国茶叶所具有的丰富种类,要想使其实现染色效果的一致与统一,则就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与处理,作为染色剂的分类上需要从本色、发酵程度、茶叶种类等多个方面展开,而陈椽先生的《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茶叶通报》1979年第1、2期合刊)则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目前的茶叶分类中,基础茶类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6个大类,同时还要对其发酵的程度划分为不发酵茶、微发酵茶、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等等,而后便可以形成不同的染色种类。在这一茶染色剂的划分之上,相同的染色环境之下,发酵程度越高、染色的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好。

相关的茶染色剂划分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对茶类发酵程度的分析,我们分别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不发酵绿茶,半发酵青茶和全发酵红茶作为染色原料,进行染液提取实验。因为植物染的特性,笔者选择服饰品设计中常用的天然棉、麻、丝作为染织材料,分别采用天然媒染剂和化学媒染剂完成的染色实验后得出色相图(表2)。这三种色彩体系虽然在染色效果、饱和度、视觉效果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但通过图片色彩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纯天然茶叶染色溶液中,天然的草木灰和明矾染出的色彩,较化学品硫酸亚铁,能够保留面料的自身特性和属性,更为自然、质朴、淳厚,也更能够表达中国文人高贵的节气与品格,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表1 不同茶染技术的构成要素

表2 茶染色彩分析比较表

以上实验提取的色彩分析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深度契合,也成为茶染发展的民族心理基础[1](P56)。茶为君子之物,因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仅仅品饮茶,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很多受众群体希望在喝茶的环境,饮茶的服饰中也能彰显茶之古韵,这样就促使了茶染又有了新的发展。茶染原有的色彩、纹理、材质、图案和神韵,开始渗入到现代茶室用品和茶道服装设计中来,而且还能够与其他染色方式相结合,使得茶染所制作出来的面料种类更加丰富,纹饰也更加独特,因此随着茶染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服饰面料多样发展的新格局。尤为重要的是,现代人的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更加注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希望有宁静致远又淡雅的生活,渴望通过这种淡雅的生活平复在高速发展的都市中的生活压力,而茶染技术的原料是茶,茶自古以来就受到历代文人雅客的赞颂,从苏轼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到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茶无不将生活的淡泊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茶的象征意义因此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2],另一方面茶也完全符合现在提倡的环保理念,无化学污染且更为健康,这不仅使得茶染成为人们喜好的染色方式之一,也为茶染技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为了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到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但是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践中,很多地方政府及机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法相对来说过于单一,如建立博物馆、写入课本等,这些方法虽然能让人们通过直观的观、感去了解传统文化,但是却难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切实的意义,茶染技艺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相比于日本对于茶文化与茶染技艺的坚持和传承,从中国漂洋过海到日本的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就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实际上如果要彻底响应十九大的树立文化自信这一号召,就需要将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茶染作为茶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更是不由分说的需要我们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茶染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不但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更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发展来增加其实用价值,只有保证茶染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让更多的人接触并使用到茶染工艺带来的产品,才能保证这一传统技艺具有持续的发展力。如何推进茶染面料的应用价值,笔者将从服饰品设计、环保和衍生产业应用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2 穿出来的“茶香四溢”——茶染面料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具有特色的汉民族服饰品设计,必须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审美之中。茶染技艺应用于服装设计不仅能够解决我国服装面料缺乏特色、自主设计能力低等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世界服装设计日趋同质化的现状。改进茶染技艺,加强审美化的茶染面料设计[3],可以极大地提高服装的审美价值,从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茶染色彩多是扮演着文化符号的重要作用,借助于传统文化活动服饰而成为一种服饰媒介、传播载体,形成一个个“器以载道”的综合体,也是成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案例。

2.1 对于我国服饰行业的设计应用价值

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被认定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饱受劫难。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服装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的服装业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这样的发展方式虽然让一些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但在对我国服装业的发展方面的打击也是致命的,这导致我国的服装业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刻板的没有自主设计、研发能力、缺乏艺术价值的,因此这些年来我国的服装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为此,我国很多服装企业也开始了思考和反思,积极寻求一条适合中国服装业发展的道路。近些年,很多企业在服装设计中也开始引入中国元素,并从图案元素上升到传统手工技艺及精神层面元素,这种改变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如今年爆火的盖娅传说以及让中国传统服饰受到世界瞩目的劳伦斯·许的服饰设计。但单一从服装的图案元素和工艺方面去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的内涵,未免过于片面和单调。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服饰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呈现多样的发展,从服装材料到面料染色再到服饰工艺都极具特色,因此我们在将传统服饰纹样和服装制作工艺发掘应用的同时,更应该从传统服饰染色方面入手,让中国传统服饰的整体业态流程都应用到现在的服装领域。茶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面料染色的一个类别,因此将茶染技艺应用于服装设计,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服装设计的艺术价值,这将是我国服装业重新走向世界特色之路的重要途径。

2.2 对于国际服饰行业的设计应用价值

随着习主席夫妇身穿传统服饰频频出访他国,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同时也成功地将我国融合的传统文化的服饰推出国门,中国很多具有传统元素的服饰开始登上世界时尚舞台。奥运会结束后,很多国际一线服装品牌在2009春夏国际时装周上都推出了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如迪奥(Dior)、普拉达(Prada)、巴伦夏加(Balenciaga)等。茶染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同时还具备了和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优势,在服装设计中应用茶染技艺必然会影响设计时尚潮流。

目前国际时装设计中已经开始应用中国的“植物染”技艺。而且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到了2013春夏国际时装周,参加的国际品牌中就有十多个一线品牌在其作品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染色元素,如田山淳朗(Atsuro Tayama)、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蓝色情人(Blumarine)、范思哲(Versace)等[4]。更有许多专门做植物染的服装品牌名扬国际,如日本的BBJ(Blue Blue Japan)、Porter Classic等。

文化的传播和时尚的流行是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现代元素”的运用和“传统元素”运用并不相悖,“全球思维”和“民族思想”也并不冲突,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就一定能够完美呈现各自的优点。

3 植物染料中的“那抹绿”——茶染面料的环保及衍生产业应用价值

茶染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理念,更要通过不断地扩大茶染技艺的应用范围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众所周知,化学染色相较于植物染色具有着色性能稳定、成本低下、色彩品种选择多等优点,因此一出现就凭借这些优势迅速占领了染色市场,植物染色的市场主导地位也逐步被取代。近年来随着人文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意识到化学染色对环境及人类健康会带来诸多隐患。2018年江浙一带因为污染问题,关闭的染织工厂数以千计,传统植物染色又开始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茶染技艺作为植物染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茶染所采用的布料以及染料几乎都是纯天然的[5],不管是其生产过程还是其使用过程,都不会对人的健康以及环境带来伤害。因此,茶染的发展与推广具有很大的环保及产业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生产过程的环保价值

首先,茶染在取材过程中就体现出了环保的概念。茶染大多采用的原料为茶树的老叶、残叶等没有饮用价值的茶叶以及茶渣等,这些东西如果不用于染料,就无法产生其他的价值,其结果只能作为废料被丢弃,因此茶染的过程也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其次,茶染过程中会使用一些茶叶渣,这些残渣是茶叶经过成品茶提取后所留下的碎粉茶末,是没有太多实用价值的,但是茶叶渣在茶染工艺中却能发挥不小的作用,通过专业设备可以提取一定浓度的茶染原液。再有,这些经过色素提炼完后的茶叶及茶渣依然是植物的一部分,经过烘干、打包等技术,可以将其制成吸味、除甲醛的吸味包进行二次利用。由此可见,从生态染料的标准来看,茶染的循环利用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价值是化学染色所望尘莫及的[6]。

3.2 使用过程的环保价值

手工茶染要想取得较好染色效果,大都采用纯天然面料。从染色原液到染色面料,都取材于绿色植物和织物,这些纯天然的织物除了环保还兼具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国自古就有以茶入药的历史和传统,很多医书都指出,茶具有提神醒脑、悦智益思的功效。因此茶染产品所特有的茶香能够为使用者带来身心的愉悦,其特有的药用价值还会起到保护皮肤、防虫防蛀、杀菌除菌的作用,对于使用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养生、健康意义和环保价值。

3.3 对服装行业的经济应用价值

欧盟在2007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欧盟化学品监管体系《化学品注册、评估、管理和限制制度》”,这对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服装企业要想进入欧洲市场就必须转变现有的生产模式以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安全标准,这样势必会增加我国服装业的运用成本,进一步限制了我国服装出口的发展。面对这种国际贸易形势,我国服装企业可以考虑运用茶染技艺来替代化学染色工艺,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使其能够符合欧盟的标准,为我国服装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保驾护航,保证我国服装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7],另一方面茶染的应用实际上也是顺应时代潮流,茶染面料以其特有的自然、质朴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3.4 对制茶产业的经济应用价值

我国是首屈一指的产茶大国和茶叶消费大国,茶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茶叶市场已明显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国不断加大对茶叶应用的创新研发或者强化外部合作来平衡茶叶市场的供求关系。除了供求关系失衡外,近年来欧盟不断提高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茶叶出口,同时国内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茶叶产业发展进一步受到影响,进行产业升级已刻不容缓,应由单一的品饮发展成以茶为基本的产业链结构模式,如此方可解决茶叶的供需关系。茶染所衍生出来的工艺、面料和设计产品,恰恰可以精准的弥补这一市场的空缺,成功的以茶为媒介,推进传统文化的建设与茶相关联市场的繁荣。

茶染技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不但可以解决我国国内市场供求失衡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茶染技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不管是对于我国的制茶产业还是对于我国的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积极的作用与意义也在不断推动着茶染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然而,一种纯熟技法的产生必将经过风霜雨雪的磨砺,也必将承受漫长岁月的考验。因此,尽管“茶染”技艺在目前的发展中,有着微观和宏观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尚待解决,但这都不能泯灭我们对于其未来发展的乐观期望和充沛信心。

猜你喜欢
服饰技艺面料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雪人的服饰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4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