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扬旅游协同发展的优势及对策研究

2020-11-05 07:17
江苏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旅游资源

唐 建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南京、镇江、扬州(下文简称宁镇扬)三地从地缘、文化、民俗、经济发展、人文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同源性。江苏省2014年推出《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宁镇扬同城化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区①”。三市旅游是同城化格局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如何促进三地旅游协同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三地政府在资源配置、交通建设、旅游宣传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促进合作共赢的措施。

一、宁镇扬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三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宁镇扬三地的旅游产业,近年来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由表1可见,2018年与2017年相比,无论是旅游收入还是游客接待量,均以两位数左右的速度增长。

(二)联动运营成为常态

表1 宁镇扬三地2017—2018旅游收入与接待游客量统计表

从宁镇扬三地的旅游资源来看,各有优势,互补性较强。三地旅游资源合作空间很大。近年来,随着宁镇扬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三地在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广、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联动已成为常态。近年来,三市旅游部门已多次组成联合促销团开展旅游促销活动,重点推介宁镇扬旅游新产品、新线路。此外南京的1912集团在南京“1912休闲街区”成功运营的基础上,又成功运营管理了扬州的“1912街区”,并形成联动发展态势。这种联动,有效利用了彼此的长处,形成了“1+1>2”效果。随着三地交通的持续建设,这种联动运营整合资源还将持续深入进行②。

(三)基础建设持续进行

为强化三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近年来,三地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进行。2017年宁镇扬三地推出了“三地旅游一卡通”,而且是通过App购买的虚拟卡,降低了外来游客及三地市民跨市旅游的成本,免去带卡不便和容易丢失的麻烦。同时,宁镇扬三市地域连接紧密,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增加过江通道、撤销道路收费站等方面持续推进。如即将开工建设的宁扬城际轨道交通方便了扬州与南京两市的融合,即将通车的五峰山特大桥和即将开工的龙潭过江通道、润扬第二过江通道则将长江两侧的宁镇扬三地无缝连接起来。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使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汇集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扩大了市场,为三地的旅游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旅游线路整合

宁镇扬三地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发达,5A级景区数量超过全省的1/3,并且类型差异大,互补性强。因此,为了增加游客旅游停留时间,形成品牌效应,目前应围绕三地江河风光、景区风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不断进行线路整合,形成多条三地联动的旅游线路。未来,三地在古运河、地方美食、园林等旅游资源方面将进一步联动,创造综合效益。

二、宁镇扬旅游协同发展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以及江苏省资源普查(2007年),三地可用于开发的旅游资源单体超过2000个。旅游资源的丰富使得发展区域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从一体化整体开发的角度来看,三地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丰富。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的镇江自然山水风光,吸引各地游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则以私家住宅园林和运河风光享誉世界。这种差异性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只要三地展开旅游协同合作,就会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布局,并激发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③。

(二)交通优势

宁镇扬三地位于长江下游,水陆空多种交通方式便捷,每年均有大量的国际国内游客往来三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多方位的运输网络布局。其中禄口机场是国内主要的干线机场,扬泰机场的作用逐渐增强;南京和镇江都有多条高铁线路,对外联系便捷。三地均是依江而建,水运发达。从三地内部交通看,公路、铁路交通网密布,三地比邻而居,之间车程均在一小时左右。目前,众多的城际轨道、过江通道等均在规划或建设进程之中。从未来看,三地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备,形成快速无障碍的内部综合交通体系。交通的便捷,为外地游客和三地之间游客的无障碍流动,提供了前提条件,是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

(三)融合优势

宁镇扬三地不仅空间位置优越,随着宁镇扬一体化的进程,三地在经济发展、文化认同、社会资源共享等方面也在逐渐融合。三地所处长江下游,毗邻上海,本身经济基础雄厚,南京作为核心,在产业升级、资源整合、工业转移、优势互补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扬州和镇江则为三地经济融合发展提供辅助力量。宁镇扬三地历史上都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有着相近的历史文化构成,文化的相近,更容易促进三地的融合。目前,三地除了推出“旅游景点一卡通”,还在通信资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医保异地结算、公交一卡通等社会资源方面实现了共享。这种深度的融合消除了过去异地居民之间的隔阂,降低了跨区域管理的成本,为旅游资源的协同整体开发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三、促进宁镇扬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常务旅游协调部门,统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

目前,从宁镇扬三地旅游资源协调管理来看,尚缺乏一个统筹协同发展的常务机构。因此,旅游行业可以作为宁镇扬同城化的先行者,探索利益共享和保护机制,打破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可以由省政府牵头,三地相关旅游管理部门、业内学者专家、旅游资源经营部门组成三地旅游常务协调管理部门,编制三地旅游协同发展规划以及具体规则、制度和标准等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全面统筹考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发展目标的制定和旅游资源的规划建设等④。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从观念引导、机制建设、组织规划、产品组合和推广等方面多下功夫,克服地域观念和现有体制障碍,进行多种层次和形式的合作,共同做大宁镇扬旅游这块蛋糕⑤。目前,三地推广的旅游“一卡通”是三地统筹旅游资源的一种很好的尝试,在运营三地旅游“一卡通”时,需要对接好原有的旅游卡,维护好原有发卡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操作中,需要落实具体执行部分,简化办卡流程,提升使用体验。在宣传中,需要发挥“集团军”作用,统筹各级各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整体宣传,避免“各自为战”⑥。

(二)结合三地优势,发展休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扩大旅游规模和效益

从宁镇扬三地旅游资源来看,共同优势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旅游资源整合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南京的六朝和民国文化、镇江的京口文化、扬州的淮扬和运河文化等进行整体包装,形成统一品牌,进行推广宣传,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与苏锡常三地相比,宁镇扬的旅游资源仍然以观光型为主,休闲旅游产品不足。这一结构已难以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升级。休闲旅游产品的拓展,可以围绕三地文化的共性,在统一品牌的基础上,从水上休闲、美食养生、名人故里等角度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如三地同处长江下游,大运河等水上资源均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如能打造系列文化产品和主题乐园,并形成各自特色,将会吸引更多游客⑥。同样,对于三地的美食资源、名人故里资源等,如同一颗颗珍珠,如能精准衔接串联,在统一推广宣传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化,会有效吸引国内外旅游客源,特别是三地域外客源,使游客玩了还想玩,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三)联合打造宁镇扬旅游区的整体旅游形象

从目前宁镇扬三地旅游形象的推广宣传来看,仍然侧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旅游形象,对整体联动的形象推广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由于宁镇扬三地旅游发展不均衡,长期对外形象不一,无论是南京的六朝和民国文化、镇江的京口文化还是扬州的淮扬和运河文化都不能全面阐述三地旅游形象,而如果仅仅以“苏中风光、江南风情”又无法概括整体的旅游特色。这在对外宣传中,无法使外地游客形成统一形象,对三地旅游的整体推广形成障碍⑦。因此,可以请专业旅游形象策划公司,在保留三地个性化的同时,根据形象定位的原则,对三地旅游整体形象就行整体创建。整体形象的打造,有利于三地内部旅游从业者提升认同感,在对外宣传中也无形提升了整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注意力⑦。在推广具体旅游产品的同时,针对个性化的需要和差异化群体,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组合,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从而满足更多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

(四)推动三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对接

基础设施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等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产品的美誉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三地在交通服务、旅游配套设施标准等方面长期处于不同地区部门的管理之下,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以旅游信息服务提供为例,目前三地都有服务于游客的服务电话、旅游网站、公众号等,但都仅提供当地旅游资源的信息和服务,三地旅游信息服务提供处于各自为政的割裂状态,这对三地旅游形象的统一以及游客的体验形成了极大困扰。因此,在三地旅游协作中,迫切需要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标准化对接,以此来推动三地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⑧。

注释:

①江苏省人民政府网.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R/OL].2014-08-10,2019-7-16.http://www.jiang su.gov.cn/art/2014/8/10/art_46673_2581847.html.

②王艺媛.同城化背景下宁镇扬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16.

③佟兆廷.宁镇扬旅游协同发展相关模式和实现路径探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④张卫卫.宁镇扬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7,(27).

⑤王琳.关于宁镇扬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9,(10).

⑥中共镇江市委党校网.利益平衡,推动宁镇扬旅游一体化[EB/OL].2017-09-05,2019-7-16.http://swdx.zhenjiang.gov.cn/llyj/sqyj/201709/t20170905_1910772.htm.

⑦杨绮瑕,徐明生.升区域文化认同,助推宁镇扬一体化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04).

⑧李爽,甘巧林,刘望保.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个理论框架的构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协同旅游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