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早期教育的现状、特点与启示

2020-11-05 03:54陈小卫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日托芬兰技能

彭 佳,陈小卫

(1.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 100009;2.航天工程大学,北京 102206)

芬兰拥有“千湖之国”的美誉,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而教育,已经成为引领国民幸福指数和国家竞争力指数的核心。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中,芬兰成绩傲人,婴幼儿教育同样享誉世界。

近年来,众多专家和学者都将目光投向芬兰的基础教育,从多个角度对芬兰基础教育的特点、做法、成功因素等内容进行了研究[1-3]。于国文等[4]和王奕婷等[5]研究了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横贯能力培养;汤成麟等[6]、郑灵臆等[7]和李俐等[8]分别研究了芬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体系。为学生一生奠基的芬兰早期教育,受关注程度并不高,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身心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9]。本文以芬兰早期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为研究内容,旨在总结与揭示芬兰早期教育的优秀做法与经验,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芬兰早期教育的现状

芬兰的早期教育享誉全球。2012年,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全球早期教育发展水平的排名比较报告《良好开端》(Starting well:Benchmarking early education across the world),以45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了OECD 国家、美国等一些重要的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巴西、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3-6 岁幼儿为比较的研究对象,从社会背景、可获得性、支付能力、幼儿园教育质量四方面进行比较和排名,报告显示:北欧国家的婴幼儿教育领先,芬兰综合排名第一[10]。

(一)芬兰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

在芬兰,学生在7岁开始进入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接受为期9 年的基础教育,在此之前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0-6 岁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和保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CEC);6-7岁的学生接受学前教育(Pre-primary Education)。

在芬兰,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但是否接受早期教育由父母自行决定。早期教育是教育和保育为一体的“教保”(EduCare)模式的日托服务,目的是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和学习提供支持,促进儿童福利[11]。孩子可以接受半天日托(4小时左右)或全天日托。学前教育是在基础教育开始前一年所提供的系统的教育和指导,自2015 年8 月1 日开始,所有儿童都要参加为期一年的学前教育。孩子可以到设有学前教育部的小学、公立日托中心等学前教育机构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与家庭和监护人的合作,借助游戏和学习体验,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和积极的自我认知,同时,尽早发现会对孩子成长和学习造成影响的问题,及早干预,避免学习障碍的出现[12]。学前教育的长度至少为700 小时,平均每天4 小时,最多5小时。1名教师的学前授课学生最多为13名,在有另一位助教的协助下,最多为20人。

(二)芬兰早期教育主要机构——日托中心

日托中心的种类。芬兰的日托分为公立日托中心、私立日托中心、家庭日托班、早教俱乐部、父母自带几种,这些日托机构各有侧重,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公立日托中心是绝大多数芬兰父母的选择,不仅覆盖率高,而且实行小班授课制,师生配比低。3-6岁,师(幼教教师和护工)生比是1:8;3岁以下,师生比是1:3。私立日托中心主要是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要,例如,国际日托中心满足移民家庭子女的语言交流需要,或给孩子提供外语和多元文化氛围;运动幼儿园则更侧重于孩子的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培养。家庭日托班可以照管4-5 个孩子,在家开日托班的照料人要通过政府的资质审核,方可开班,家庭日托班具有距离优势,避免远距离接送孩子的烦扰,此外,家庭日托班还适合情绪敏感或有特殊身体、心理需求的孩子。如果孩子不上日托中心,还可以参加早教俱乐部或游乐场活动等,这些活动为孩子提供短时间社交和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孩子接触团体生活,培养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收费情况。虽然芬兰的日托服务没有纳入全民免费教育体系,但有政府补贴,收费水平并不高。无论公立还是私立的日托中心,收费标准全国任何地方都相同,而且会根据家庭的收入进行调整,对于低收入家庭是免费的。6-7 岁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强制性的,并且免费。此外,如果学前教育机构与家之间的距离超过5 公里,或者上学路途对孩子来说困难或危险,孩子则有权获得免费交通。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在工作日可以获得免费餐饮[13]。

采取就近入学原则。历届PISA评价都揭示,芬兰学校之间成绩差异系数较小、学校内部成绩差异系数相对较大,这表明芬兰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较小,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教育发展较为均衡[2]。“公平、平等”一直是芬兰教育不断强调的重点,芬兰基础教育阶段和早期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日托中心都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在芬兰,无论是市区、乡村,还是远在拉普兰地区的综合学校和日托中心,孩子们都能享受到环境、质量相当的教育。师资、教育设备、教育标准不会因为城乡差异和学生数量多寡而减少或降低。政府也不会对学校和日托中心进行排名,不会对学校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因此,在早期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就近入学”,这样,既避免了父母为孩子择校的烦恼,又免除长距离的舟车劳顿之苦,可谓一举两得。

(三)芬兰早期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体系

芬兰的日托中心和学前班采用的是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标准体系。《国家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核心课程(2016)》(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2016)、《国家学前教育核心课程(2014)》(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Pre-Primary Education 2014)是芬兰所有日托中心和学前班的纲领性文件,包含教育任务和目标、教学方法、学习领域和评价标准等。

1.早期教育课程的任务和总体目标

《国家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核心课程(2016)》规定,芬兰幼儿早期教育是一项多任务型社会服务,旨在通过与监护人的合作,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发展和学习,其理念是促进幼儿平等、反对歧视和排挤,不得在教育中将幼儿边缘化。在早期教育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增强幼儿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此外,早期教育还在教育工作中对幼儿的监护人提供支持和帮助,支持他们开拓职业生涯,或参与相应领域和知识的学习[14]。

2.早期教育的课程内容

芬兰早期教育包含五大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描述了早期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和内容,指导和支持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和实施多领域、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国家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核心课程(2016)》指出,芬兰早期教育学习领域划分为五种:丰富的语言世界,多种形式的表达,我和我们的群体,探索并与环境互动,我成长、行动和发展,主要任务和内容如表1所示。

3.早期教育的实施体系

在国家核心课程大纲的统领和指导下,各个城市的当地教育部门、社会和保健部门共同制定“地方课程标准”,通过对国家核心课程大纲的解读和补充,对地方早期教育的组织进行界定、指导和支持,并且在“地方课程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地方特色、教学重点、儿童需求、评估和教育结果,让国家课程标准获得地方化实施[15]。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日托中心和学前班可以自行在核心课程大纲框架内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组织教学。

二、芬兰早期教育的特点

(一)以培养“21世纪技能”为目标

2015 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题为《教育新视界:释放技术的潜能》的报告,其重点是综合盘点了21 世纪需要掌握的16 项关键技能,揭示这些技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方式解决这些问题[16]。这16项关键技能分为三类,包括六项“基本素养”,四项“胜任力”和六项“个性品质”。基本素养包含以下6种能力:识读技能、运算技能、科技技能、信息通信技术、财务技能、文化和公民素养。胜任力包含4项能力: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个性品质包括6 种能力:好奇心、首创力、意志力/韧性、适应力、领导力、社会与文化意识。

芬兰教师认为,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当中,信息量迅速增加,知识技术不断更新,职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素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早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应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养和技能基础。在当今社会,掌握例如数学、语文、写作等“硬性”的学术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人才需要,还需要更为重要的技能,如图1 中间列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此外,与“硬性”技能对应的,现代社会还需要“软性”技能,即好奇心、首创力、意志力/韧性、适应力、领导力、社会与文化意识。芬兰教师在早期教育中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习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记住知识,而是培养孩子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勇于尝试与创新。芬兰早期教育以“21世纪技能”为核心,在教学计划、个人计划、跨学科教学等日常教学和活动中渗透和强化这16项技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基,如图1所示。

图1 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学生需要掌握的16项21世纪技能

(二)注重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横贯能力

培养学生横贯能力是芬兰教学改革的精髓。关于芬兰教育横贯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芬兰的早期教育也十分注重横贯能力培养。《国家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核心课程(2016)》《国家学前教育核心课程(2014)》两个文件都要求培养幼儿横贯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两个文件都指出:“早期教育要为孩子的横贯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横贯能力是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意志力的综合体,也包括在不同情况下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提升横贯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和社会成员。横贯能力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发展,并贯穿人的一生。五个彼此联系的横贯能力分别是: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文化素养、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照顾自己和日常生活技能,多元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参与和影响的能力。”[17]

图2 芬兰早期教育教学活动框架

早期教育的教学活动及其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并提高幼儿的横贯能力,芬兰早期教育教学活动框架如图2 所示。教学通过幼儿和教师的互动和共同活动完成,幼儿自发设计的活动、与教师共同设计的活动,以及教师指导下设计的活动相辅相成。早期教育的教学活动是贯穿教育教学和保育的整体过程。该框架清晰地指出了幼儿早期教育的关键因素和出发点。早期教育活动的基础包括潜在价值、学习概念、活动文化、多元学习环境、合作和学习方式。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与成长环境有关的有意义的事物、学习领域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有计划的记录、评估和发展。横贯能力的目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活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原则在地方早期教育计划中会做具体规定。制定目标时,要关注早期教育的不同活动形式、教育人员的构成结构及其特点。在幼儿早期教育的过程中,会综合统筹协调图2 中的各项内容,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让孩子在游戏和快乐教学中提升横贯能力,实现早期教育到学前教育的顺利过渡与衔接,为将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奠基。

(三)高水平师资是芬兰早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在芬兰,教师职业非常受推崇,教师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在芬兰成为教师至少要具有硕士学位,而日托中心的教师至少要具有学士学位,严苛的学位要求让教师职业拥有强劲的竞争基础,在众多职业中展现出特有的竞争力和社会威望。芬兰教师拥有高度的教学自主权,可以在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框架内,自主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用书和教学方法。基于芬兰社会的信任文化,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非常信任教师。社会普遍认为,教师一样好,地方教委和学校也不会对教师进行测评,校长和同事亦无权批评和干预任何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专业自主、名誉、尊重以及信任。此外,芬兰在经历过瑞典与俄国的统治之后,一直在为寻找民族身份和价值观而努力,而教师恰恰被赋予了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使命。

据媒体调查,芬兰教师职业甚至超过了医生、建筑师和律师,成为人人心中梦想的职业。正因为教师职业在芬兰极受推崇和热门,进入教师行列竞争也非常激烈,选拔严格,只有最优秀、甘愿全心奉献于教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教师。芬兰师范类院校每年的全国录取率仅为10%[1]。以图尔库大学师范教育学院2009 年至2016 年的录取比例为例,实际进入师范专业学习的学生占参考人数的比例每年仅为6%左右,如图3所示。

图3 图尔库大学师范教育学院2009年—2016年录取比例图

芬兰的教育体系一直吸引着最有才华与天赋的年轻人,芬兰“研究导向的师资培训”整合了教育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这三者共同成为芬兰师资培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师资培训真正理解教育实习中的系统性、跨学科特质,也能在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中学会设计、执行、呈现原创研究的各种技巧。此外,芬兰教师还有责任持续地进行后续培训,培训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限定,教师可以参加大学的培训课程,或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日托中心,与领导、同事交换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互通有无。严苛的选拔过程和高质量的师资培训保证了芬兰师范生源的质量。芬兰教师的四“高”,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芬兰教师拥有高学历和极高的社会地位,这又促使芬兰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进行教学,高水平的教学让芬兰教师在社会上赢得高度的信任,从而拥有高度的教学自主权。

(四)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注重“快乐教学,以玩促学”

2017 年2 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对早期教育设定的新目标是:“孩子有权利玩,在玩中学,体会学习的快乐。”芬兰早期教育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并认识到了玩的重要性。心理学家Peter Gray论证了芬兰早期教育注重玩的科学性:“学习不只有一种方式,鼓励孩子发挥好奇心、爱玩乐和交朋友等天性,可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成年后的心理健康”[18]。芬兰日托中心充分认识到孩子爱玩的天性,以及天生具有的好奇心、社交性和对世界的探索热情,为孩子学习和认识世界提供启发灵感、支持发展的安全、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游戏条件。在日托中心,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调进行学习,而孩子进行学习的独特和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玩耍、探究、观察和创造性的活动。学中无趣,习而后忘。芬兰教师认为,如果孩子不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那么学习的内容也很容易被忘记,从而一无所获,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玩耍。通过玩耍和与同龄人互动,孩子可以学习和获得以下内容:社交技能、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情感技能、学习技能、运动技能、自我调节能力、快乐、解决问题能力、规则和规范、记忆力、自我认知。

芬兰早教的游戏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孩子们自发、自由玩耍;另一种是教师指导下的小组活动,例如,体能游戏、语言型游戏、探索型游戏、想象型游戏、社交型游戏等。此外,芬兰早期教育中还特别注重游戏中成人的角色——成人的活动既能在游戏中促进孩子学习,也会阻碍学习。为了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学习,成人可以扮演以下几种角色:和孩子一起玩耍、激励孩子、容忍孩子的调皮,将不同的游戏文化传递给孩子;组织游戏、在一旁看管、保证游戏的安全性和平等;对游戏情况进行观察、行使管理权,替另一方代言、适时暂停游戏;通过游戏建立集体关系、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游戏、做游戏的设计师,聆听孩子的想法并与孩子交流,关注未来、支持社会关系的建立等。

(五)以儿童需求和实际情况为中心,多方合作,共促幼儿成长和发展

家园共育和多方合作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令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获得保育、教育和照顾。早期教育的组织者有责任实施和规划合作,而且要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展多方合作。

1.重视家园共育,凝聚教育合力

(1)幼儿个人计划实现了早期教育的“私人定制”

与监护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芬兰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幼儿开始早期教育阶段、变换幼儿园或开始学前教育阶段等过渡阶段,合作的重要性会更为凸显。家园合作的目的是在监护人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和学习,双方建立信任关系,进行平等互动和相互尊重可以支持教育合作的开展。家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双向共赢的关系,监护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另一方面,监护人的社会关系网、工作经验、知识背景等可以为教师工作提供支持。

在幼儿早期教育阶段,家园之间的合作可以有多种任务和形式。教师和监护人之间可以共同探讨与教育有关的价值观、目标和责任,分享幼儿的日常活动和经验等。教师与监护人积极描述幼儿成长和学习的鼓励性信息非常重要,这些对幼儿的日常观察和讨论是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鉴于近些年的移民潮令芬兰的多元文化进一步凸显,在家园共育和合作交流方面,也会综合考虑家庭的多样性、儿童的个人需求,以及与监护人和父母有关的个人情况。如有必要,还可以在讨论中使用口译,来确保双方的信息沟通和相互理解[14]。

家园共育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为幼儿制定个人计划,监护人与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参与早期教育活动和教育目标的规划、制定和提升,这种形式真正实现了幼儿教育的“私人定制”,从另一个侧面也将早期教育为幼儿服务的宗旨变为了现实。制定个人计划的着眼点是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幼儿时期就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在让幼儿获得足够的教育和关怀的同时,让自尊、自我表达和社交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和监护人会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共同制定个人计划,在必要的情况下,还会请教相应领域的专业人士,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个人计划上会注明幼儿的特长、能力、兴趣点和个人需求,监护人、教师对幼儿发展和学习阶段的观察和想法,以及幼儿小组活动的情况等。制定计划时,还要考虑幼儿的语言、文化、价值观等背景。个人计划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在对上一次计划进行评估和检验的同时,与监护人就幼儿下一阶段的计划和目标进行商讨,并制定下一阶段新的个人计划。

(2)家园携手,共同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芬兰的教育符号,在PISA 测试中,芬兰学生在2000 年和2003 年连续两届在阅读项目上折桂,2006年位居第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儿阶段,芬兰就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为幼儿播下了喜爱阅读的种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早期教育阶段,教师就开始用芬英双语进行教学,因此,芬兰孩子从2到3岁便开始进行第二外语的启蒙教育,而且以兴趣为依托,优先从阅读有声英文绘本、看动画片和电视节目等开始。在听看的过程中,英文绘本的阅读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学习素材,并在孩子英语能力提高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就与阅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在家庭教育方面,芬兰教育部的报告指出,芬兰家庭从小就注重培养儿童养成阅读和书写的良好习惯,父母从小就有在家阅读、念报、讲童话给孩子听的习惯。此外,芬兰父母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借阅图书,查看资料,教孩子如何借书、还书,还可以参加图书馆专门为孩子组织的各类活动,如,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幼儿故事时间、故事表演活动等。还会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将书籍作为孩子的奖励或生日礼物,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书籍从小就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因如此,芬兰儿童的阅读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多方合作,为幼儿搭建三级支持体系

多方合作的目的是确保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对早期教育进行跨领域支持,达成早期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据芬兰《幼儿教育法》的规定,在组织幼儿教育时,市政府必须开展多方合作,搭建必要的合作框架。《国家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核心课程(2016)》中早期教育的合作方指的是地方层面上可以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早期教育合作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例如,负责培训、运动健康、图书馆和文化运营的部门和机构,以及教区、警察、营养和清洁服务机构等。此外,与私营早教服务机构间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在幼儿身心健康方面,母婴保健诊所(Neuvola)的专业人员,儿童保护、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都会参与到合作当中。当其中一方存在对幼儿发展或身心健康的担忧、或规划和组织幼儿支持方案时,多方合作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当幼儿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和隐患时,早期教育教师会在获得监护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对幼儿在早期教育中的情况和身心健康做出评估,该评估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成长、发展和健康情况评估的重要基础,也是尽早确定多方合作中支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芬兰在幼儿支持体系方面体现出差异化及“尽早化”的特点。当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某种问题和挑战时,芬兰会按照图4 所示的递进程度给与干预、支持和帮助。图4 中最下面的是一般支持(General support):当幼儿出现相关需要时,就可以立即提供,不需要明确的评估与决议;中间是强化支持(Intensified support):幼儿需要定期、多种形式支持,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细致评估,出具书面报告,并为学生制定教学评估和学习计划;最上面是特殊支持(Special support):作为最高级别的支持,会给与幼儿详尽的评估和个人计划。根据需求,这种支持会阶梯式地从下到上不断强化和个性化。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还会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比如医生和语言治疗专家等,共同商讨应对策略,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图4 芬兰幼儿三级支持体系

(六)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教学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学习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兴趣和学习动机,并能支持孩子的多元发展,进行自我评估。

芬兰丰沛的水木资源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造就了贴近自然、尊重自然的教育。芬兰日托中心的学习环境具有斯堪的纳维亚式的审美主义和功能主义特点,即环保、简约、实用、人本和功能性,大致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大多数日托中心装修简单、朴素、温馨,户外活动场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2)注重环保、节能,用料环保可靠、安全无毒,供孩子使用的颜料大多由老师亲手用纯天然果酱或果泥调制。

(3)桌椅、器材的设计遵循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兼顾功能性和安全性。

(4)教学环境体现对师生的人性化关怀:衣帽间、通风换气系统的设置,以及室内地毯的铺设都体现了对幼儿的人性化关怀,令幼儿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开始一天的活动和学习。

安全、丰富、无压的学习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感官,启发孩子灵感,支持孩子身心发展。

(七)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早期教育保驾护航

芬兰是全球闻名的高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几乎覆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实现了幼有所养、学有所用、老有所终。目前,芬兰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福利国家之一,芬兰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家庭保育、学生教育、失业救助、医疗及工伤保障、退休及养老服务、残疾人福利等几大方面。强有力的社会福利体系,关注了幼儿和母亲的整体福利和幸福感,为幼儿早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早期教育阶段扮演重要角色之一的社会福利机构就是母婴保健诊所(Neuvola),其服务对象是准备生孩子的夫妻和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几乎所有的孕妇和家庭都会使用该项服务。母婴保健诊所的工作目标是提高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福祉水平,孩子出生后,到年满7 岁为止,母婴保健诊所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包括接种疫苗、定期儿童体检、健康咨询等。早期教育阶段教师也会和母婴保健诊所合作,沟通孩子健康方面的情况,以达成芬兰早期教育关注幼儿整体幸福感的初衷与目标。

三、芬兰早期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借鉴横贯能力培养模式,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要改变学科教学的学科围墙化和知识隔离化,变接受、输入、存储式的学习方式,为理解、发现、创造、贯通式的学习方式,从不同角度、融合相关学科知识,思考、合作、沟通、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学就成为了现在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与选择。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内化的过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放慢知识的脚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通过教育合力,让核心素养日趋完善。芬兰教育强调横贯能力培养,芬兰《国家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核心课程(2016)》中明确指出,早期教育为孩子的横贯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横贯能力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发展,并贯穿人的一生。因此,在芬兰早期教育中,教师就开始使用主题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启发孩子的跨学科思维,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根据孩子的喜好程度和学习步调进行整合,同时,注重培养“21世纪技能”,特别是现代社会需要的“软性”技能,让横贯能力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因此,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也可以借鉴芬兰早期教育中的横贯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探索主题教学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实施,让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得到灌溉和滋养,避免日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出现“断层”,以及长期接受、输入、储蓄式学习造成的知识狭窄缺乏横通,思维僵化鲜有创新的局面,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奠基,让学生能够面对日后个人发展、学习、工作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需求。

(二)提升教师素养,为幼儿教育增添内驱力

芬兰早教耀眼国际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高水平的师资,芬兰教师的四“高”:高学历、高社会地位、高责任心、高自主权,相辅相成,尊师重教成为了芬兰的社会风尚,教师成为了人人心中的梦想职业。同时,芬兰教师重视在职培训,而这种培训并不是强制性的,都是教师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提升和专业精进。芬兰教育部门和社会也极为信任教师,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自由组织教学,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专业技能、知识更好地反哺课堂。鉴于此,可以借鉴芬兰在尊师重教方面的相关做法,给与教师更多的尊重与理解,营造幼儿园中的“信任文化”,让主动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拓宽教师主动发展的空间。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和个体特征出发,给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为教师运用启发鼓励式的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提供宽松的氛围,唤醒教师主动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内驱力。

(三)崇尚快乐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

在中国的教育理念中,往往将教育视为一种竞争和比赛,特别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注到幼儿教育当中,让孩子上各种爱好班、特长课,有的家长甚至在幼儿阶段就给孩子定下了考重点大学的目标。表面上看,孩子一直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实则却剥夺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还可能会造成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可以借鉴芬兰的“学中无趣,习而后忘”的教育理念,给孩子创造丰富、无压的教育环境,用带来愉悦和尽情玩乐的教学方式,按照孩子自己的兴趣、步调和节奏,在游戏和玩乐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尽情探索,充分想象,尝试新事物,唤醒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孩子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收获快乐、幸福的童年。

(四)加强家园社多方互动和合作,构建幼儿教育新生态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芬兰《幼儿教育法》《国家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核心课程(2016)》等相关文件都规定早期教育机构要与幼儿家庭、社会中的相关部门、团体、工作人员、专家等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和学习,其最终目标是将幼儿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可见,家园社共育,携手合作,共促幼儿发展是中芬两国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共识。结合芬兰家园社多方合作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从以下两点借鉴芬兰的优秀经验和作法: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在芬兰,家庭被赋予相当大的教育责任,而且芬兰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例如,芬兰女性在休完产假之后,父母一方有权得到158个工作日的育婴假,留在家里照看婴儿。育婴假结束后,父母一方可无薪休假在家照顾孩子,直到孩子年满三岁。同时,父亲假共有54 天,休假期间可领取父亲补贴。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芬兰父母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鉴于家庭教育早期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全身心陪伴,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性格的塑造以及阅读等技能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观我国国情,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往往将幼儿托付给幼儿园和老人,以致错过了幼儿性格塑造和习惯培养的黄金期。基于此,中国幼儿父母和家庭也应尽可能将时间和精力向幼儿教育阶段倾斜,转换思想,加强对幼儿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陪伴幼儿度过美好童年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生命成长奠基。

2.芬兰在幼儿支持体系方面体现出差异化及“尽早化”的特点,采用一般支持、强化支持和特殊支持的三级支持体系

根据需求,支持会阶梯式地从下到上不断强化和个性化。并且这种支持不仅仅局限于早期教育机构内部,而是将可以促进幼儿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社会资源都纳入其中,在市政层面统筹协调,搭建起多方合作的框架。这种三级支撑模式的建立、应用和发展,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教育情怀,也需要医疗卫生、文化机构、营养和清洁服务机构,相关教育以及医疗等专家和学者之间的“无缝对接”。结合我国国情,同样可以借鉴和学习芬兰分级、分层对幼儿进行支持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但具体的分级依据、介入时机和合作方的确定等具体实际问题还需要在现实情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五)强调个体差异,令幼儿绽放生命的精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4 年提出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高举反排斥和反歧视的大旗,主张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学生,不排斥、不歧视任何人,教育要满足不同需求[19]。芬兰对全纳教育理念最有力的践行就是落实个性化教学,日托中心和家庭日托班会与家长一起,综合考虑幼儿的语言、文化、价值观背景,根据幼儿的特长、能力、兴趣点和个人需求,为幼儿量身定制符合自身特点的个人计划。

国内的幼儿教育中,同样可以参照芬兰的早期教育做法,正视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将差异性转变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助推因素,将差异看作一种使教学和学习更加有意义的财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开展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制定符合并促进幼儿自身发展的个人计划,使个人计划与幼儿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在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对计划进行审视和调整,让个人计划保持严格与弹性并举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四、结语

芬兰帕斯·萨尔伯格(Pasi Sahlberg)教授提出了芬兰教育的三个悖论:“第一,教得愈少,学得愈多;第二,考得愈少,学得愈多;第三,愈多元,愈平等。”这三个“悖论”,很好地说明了芬兰在探索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道路上取得的卓越成果。芬兰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耀眼国际的因素是多元的,如果将芬兰早期教育比作一棵树,教育之树郁郁繁盛的原因,除了有为其立根固本、落细落小、修枝剪叶的社会福利、文化信仰等宏观因素以外,高水平师资、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主题教学和横贯能力培养、针对幼儿个体的学习计划、快乐教学与21 世纪技能等等,则是微观层面的重要因素,对芬兰早期教育成功因素的分析与解读,要“见树又见林”。芬兰早期教育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既有对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吸纳与借鉴,也有对本国“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获得充分的快乐与发展,针对幼儿个体的未来发展和个性化教学看似宽广无限,实际都殊途同归,落脚点都在于对幼儿个体的尊重与支持。中国的幼儿教育可以借鉴芬兰早期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完善目前教育中的不足,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幼儿发展的教育之路,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效果。

猜你喜欢
日托芬兰技能
德国投资55亿扶植日托所
山海谣
德国:投资55亿欧元扶植日托所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劳动技能up up!
在芬兰坐火车
秣马厉兵强技能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