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建设灌溉工程的研究

2020-11-05 09:52梁贞堂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排水沟灌溉

韩 梅,梁贞堂

(1.黑龙江大学水电学院,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0 引 言

自2017年,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思想正在成为所有工作的指南。“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确有所需、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等新指示正在成为水利工作的遵循。

灌溉工程作为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工程;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和谐,提供了用水供给、涝水排除等多种功能;一方面必然会占用土地资源、改变河流形态、造成地下水位变化,对自然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如何达到工程占地量最少、引水量最小、影响环境最微、工程最美,达到工程与自然的协调与统一;既要保障粮食的安全与增长,又要克服资源的限制与减少;成为了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很有必要重新研究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灌溉工程,以促进工程的建设,使中国粮食的“压舱石”更可靠更稳固。

1 基本概况

1.1 黑龙江省耕地概况

黑龙江省国土面积45.25×104km2;耕地面积1584.4×104hm2,80%以上的耕地面积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20以下耕地占73.1%;国务院批准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106.7×104hm2[1]。2018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21.5×104hm2,产量7506.8×104t,其中:水稻378.3×104hm2,玉米631.8×104hm2,大豆356.8×104hm2;有效灌溉面积612.0×104hm2,灌溉率为43.0%[2]。

1.2 松花江

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南瓮河湿地,长度2276km,流域面积55.5×104km2[3]。哈尔滨上下为松嫩平原区,河道主槽400-600m,水深4-7m。佳木斯上下为三江平原区,河道主槽1500-2000m,水深2-3m。佳木斯以下江段最小通航流量850m3/s[4]。

佳木斯水文站的年径流设计成果见表1;1956-2010年的来水过程与通航最小流量的对比分析见表2[5]。

表1 佳木斯水文站年径流设计成果表

表2 灌溉引水期佳木斯站流量55年概率分布表

从表1可见,松花江佳木斯水文站水量是丰富的,上游流域平均贡献130mm的水量。从表2可见,从1956年—2010年55年间,5月上旬无水可取的年份占30.9%,不受控制的取水年份为34.5%;6月上旬无水可取的年份占20.0%,不受控制的占43.6%;7月上旬无水可取的年份占3.6%,不受控制的占87.3%。为了保障松花江通航,灌溉取水时,应当避开枯水期。

1.3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区域面积10.57×104km2,占全省面积的23.0%;平原区面积5.85×104km2,占区域面积的55.3%;耕地面积495.9×104hm2,占区域面积的46.9%。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00-650mm;6-9月占全年降雨的70%。多年平均蒸发量550-850mm(E601)。干旱指数在0.99-1.32之间,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6]。平原区沉积着很厚的砂砾石层,西部厚度约100m,东部达300m。挠力河以北有部分弱承压水带,埋深3-10m;其它分区均为潜水,埋深<4m[7]。

黑龙江、松花江堤防工程均已达到50a以上防洪标准,中小河流均已达到10a一遇以上防洪标准。七星河、蜿蜒河、安邦河等河道的排涝工程已建成;三环泡、黑渔泡等滞洪区工程,幸福、新河宫、桦川等抽引松花江水的大中型灌区,三江平原14处大型泵站灌区,星罗棋布的井灌区均已建成。2018年水田面积198.6×10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0.0%;其中井灌面积达148.0×104hm2,占水田面积的74.5%。

1.4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区域面积为16.56×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6.6%;耕地面积904.7×104hm2;占区域面积的54.6%。多年平均年降雨量350-5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600-950mm(E601);干旱指数在1.09-2.71之间,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素有“十年九春旱”之称;干旱灾害重现期为1.7a[8]。中部低平原,存在粉细砂层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埋深<10m。东、北部高平原,水位埋深>10m,富水性较弱。西部山前扇形平原,赋存丰富的砂砾孔隙潜水,水位埋深<5m[9]。

嫩江、松花江防洪工程已达到50a一遇洪水标准;肇兰、安肇新河使大庆、安达地区防洪除涝标准达50a一遇;北、中、南三条引嫩工程解决了大庆市城市与工业供水。建设水库工程480座,总库容130.9×108m3;各类泵站210座,抽水流量672m3/s。2018年本区水田面积145.4×10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1%;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6.4×104hm2,占耕地面积的20.6%。

本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山区及高平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285.0×104hm2,占耕地面积的31.5%。低平原区存在盐碱地和砂土地,盐碱地面积36.37×104hm2,占耕地面积的4.0%;砂土地面积86.87×104hm2,占耕地面积的9.6%[10]。

2 两大平原新建灌区的研究

2.1 新建灌区的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当地水、合理利用地下水、节约利用过境水;充分利用中小河道、充分利用已建工程、充分利用机电井群;最小量占用耕地、最小量破坏环境、最小量减少移民;灌溉渠排水沟一体、农田道防风林相邻、抽水站节制闸呼应;输水渠挖方、配水渠填方、深淘滩低作堰。

2.2 灌溉水源

新建灌区均采用双水源,即:配水水源—井—抽取地下水直接灌溉田间农作物的水源;输水水源—泵站或渠首—取用江河水通过输水渠道进入田间沟道的水源。

1)井。降雨是当地主要水源,最佳储存场所就是地下含水层,井是取水工程。两大平原主要作物需水量与多年平均降雨量对比见表3;可见,三江平原上玉米不用灌溉,松嫩平原上玉米前期应当灌溉;水稻必须进行灌溉。

表3 两大平原主要作物生长期需水量与多年平均降雨量对比表 mm

2)井的建设。单井抽水量按40m3/hr设计,控制面积按10hm2设计。潜水区地下水最低动水位控制在地面下8.0m,弱承压水区最低动水位控制在12.0m;最高动水位均控制在地面下3.0m[11]。一般情况下,水稻的泡田期、插秧期、返青期和分蘖前期用井水灌溉,即6月27日前用井水灌溉;此时,根据本区8个水稻试验站试验数据得出水稻田间耗水量的平均值为344mm,占总耗水量的53%[12]。

3)泵站或渠首。它是节约利用过境水的工程,供水量理论上应按控制面积需水量的47%设计。一般情况下,输水水源工程在6月27日以后启用,此时江河水多属于洪水,不受控制指标的限制。

两大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埋深较浅,可以作为灌溉水源;但由于水稻泡田期和分孽期需水量达284.6mm,超出了地下水的补给量;因此需要用输水水源作为补充,7月份灌溉稻田,也可在水稻收获后灌满排水沟补充地下水。

2.3 渠道

输水渠道采用灌排两用渠道,配水渠道采用水力最佳断面渠道,两类渠道间用低扬程泵站连接。

1)输水渠道。新建的灌溉渠道,以少占耕地为前提,以节水节省为目标。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原有河道、排水沟道,并将其改建成输水渠道。

2)河流型输水渠道。在三江平原区,小河流的防洪工程、排水体系基本完成。此时,用泵站将松花江水等河水抽入小河道;按逆坡明渠设计,整治两岸堤防,可形成渠道。再在适当位置建设二级泵站,继续抬高水位,形成台阶状灌溉输水渠道。河道水位抬高后,河水逆坡进入原排水系统,整治原排水工程后灌溉输水体系得以形成。

3)排涝型输水渠道。两大平原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建设排涝工程为重点的,随着水稻灌溉面积的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水量不足就成了问题。抽取松花江等过境水资源灌溉稻田、补充地下水成为了灌区所需。在三江低平原的3个分区中,萝北区治理涝区18处,建设骨干排水沟1321km、211条;安邦河区治理4处,建设排水沟203km、49条;挠力河区治理23处,建设排水沟2554km、346条。这些排水沟道稍加改造就能成为灌排两用渠道。在灌排两用渠道的适当位置建设分水闸、节制闸和排洪闸,将渠道分段控制,让降雨径流和引水全部进入田间,达到“零排放”。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5月1日-6月15日,是灌溉用水为主阶段;6月15日—8月20日,是灌溉与排水的重叠期,8月21日-9月30日,是排水为主的阶段。当天气预报通知未来3d有降雨时,要研究灌溉系统的水位、水量,研究节制闸是否开启排水、泵站是否停止供水。

4)配水渠道。固定式配水渠道原则上按单独灌溉的地上明渠布置,按水力最佳断面设计断面尺寸,以达到最大输水量的目的;工程实践中以U型断面渠道最佳,可用混凝土等污工材料做成,也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做成。

2.4 调节蓄水工程

在三江平原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中建设了多处滞洪区工程。黑鱼泡滞洪区位于外七星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086km2,库区面积81km2。二道岗滞洪区位于富锦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998km2,库区面积90km2。三环泡滞洪区位于内七星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3586km2,库区面积250km2。在新建灌区时应当将3处滞洪区进行提高标准,并按水库工况运行,增加蓄水深度2m,即可增加8.2×108m3的蓄水。

松嫩平原上常年积水10km2的湖泊有36个,稍加改造,就能成为良好的灌溉蓄水工程。

部分滞洪区和湖泊已被批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了“生态红线”。根据定义:“湿地与湖泊以低水位时水深2m处为界。”因此,改造后的滞洪区和湖泊仍属湿地性质;且增加了2m水深,对保护湿地与生态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此时,引水时机和放水时机成为了研究重点;根据本区的气候特点,可在10月初开始引水,此时已进入初冬,湿地失去了生机,11月中旬引水完毕,冰盖也已形成;4月下旬开始放水,30天放水完毕,湿地恢复生机。

2.5 地下水恢复

三江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幅较大区域还有年均>75mm的地表径流;松嫩平原区有年均>30mm的地表径流。因此,可将地表径流留在本地,以恢复地下水位。

2.5.1 深挖排水沟

排水沟的深度d应<黏性土层厚度;当黏性土层厚度>5.0m时,排水干沟的深度d=4.0m;排水支、斗、毛沟的深度按水位衔接减小。排水干沟的底宽b>挖掘机的宽度,定为b>2.0m;排水支、斗、毛沟的宽度适当减小。排水沟弃土。均采用两侧弃土建设,用弃土形成田间路、防风林带,必要时形成半填半挖渠道。排水沟闸化控制。为了让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排水干、支沟采用闸化控制,一般在上级沟道汇入处建设节制闸。

2.5.2 工程化河流和湿地

按平原型河流排涝与防洪标准对河流进行治理,使其有防御10a一遇洪水标准的防洪堤防,有排除5a一遇涝水标准的行水主槽,有相应宽度的行洪滩地,有留存径流的节制闸门实现河流工程化。

按即不改变湿地的性质与规模,又可增加湿地蓄水量的原则,对湿地进行工程化,即:在湿地的下游建设高度不超过4m的挡水堤防;建设挡水高度不超过2m的溢流堰。

3 典型灌溉工程

3.1 三江平原灌区工程

建设水田灌溉工程。2018年该区水田面积为198.6×10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0.0%;文献建议水田面积应达耕地的60%以上;因此,本区水田灌溉面积还有100×104hm2以上发展空间。

3.2 松嫩平原灌溉工程

1)建设盐碱地和风沙地灌溉工程。以降低地下水位为主,辅以引河水压碱,建设盐碱地灌区;以喷灌滴喷等机械灌溉为主、保持地表湿润,辅以沟畦灌溉,建设风沙地灌区。种植水稻是治理盐碱地的最好措施,抽取地下水灌溉旱田与草原是改良盐碱地与风沙地的有效措施;用设喷滴灌是改良风沙地的有效措施。按“山水林田路草”统一规划,按“贸工农林牧渔”一体化,建设绿色产业和有机食品基地;使最后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粮丰、草茂、林密、田平、路直、水美、工强”的农业新区。

2)建设水土流失区灌溉工程。水土流失区内,坡耕地占耕地面积近90%;也是黑土地重点保护区。建设蓄水工程、留蓄沟道水;建设拦截工程、减少进田坡水;建设排出工程、降低田水流出速率;建设灌溉工程、保障作物需水。改造建设田、管、埂、路、物、跌、沟;以改变水的流向和集中度、降低水的流速。田:改造成梯田,延长渗水时间;管:利用鼠道犁(在土层60cm处)形成鼠洞,降低地表水;埂:利用现有林带,形成地埂,阻挡上水进下田;路:利用现有农田路,形成截流沟,加大排水;物:沟内栽植柳条(植物),降低沟内流速;跌:建设跌水工程,减少沟道比降;沟:建设截流沟,阻挡外水进入;垄:改垄。改顺坡垄为横坡垄,延长产流、汇流时间。

4 结 语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是农田基础薄弱的土地之一。文章提出的新建灌区建设措施在理论上符合“耕地保护政策、生态红线政策、节水节约政策”;在实践中如何克服政策的制约、技术的制约还有较长的路。希望专家与学者各抒己见,将最新的灌溉工程建设理论用于两大平原,共同努力将“压舱石”建设的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排水沟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皇家库府遇盗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动词“Get”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