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洁
(安徽新华学院 财会与金融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呈下降趋势。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5%,较上一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1.0%,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上一年分别下降0.6和0.1个百分点。
高校毕业生不乐观的就业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负面影响因素,同时也使很多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产生怀疑。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理念推动下,2015年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意图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尤其鼓励在校及应届毕业大学生通过创业替代就业,弥补大学生就业不足的问题。然而,2019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我国创业活动指数不高,整体创业质量比较低,2019年我国18~24岁的创业者中仅有26.8%的比例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53%的比例,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3.1%,较世界平均水平6.7%有较大差距。报告还指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以基础性生产加工和服务型创业为主,产品生产采用新技术的比例很低,整体上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质量很有限。
大学生创业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助于缓解我国整体就业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思想也更加强调对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创业实践深度。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探索具体哪些因素可能会对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明显。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强调提升学生综合社会实践能力,是国家深度践行“大众创业”理念的先导组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类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也更复杂。本文借鉴郭磊[1]、郑旭辉[2]、胡彬彬[3]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确定为性格特点、传记特征、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四方面特征因素。
性格特点是人类的性格特征,它是人类从心理上表现出的对待事物的特征。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创业意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风险偏好、创造性以及坚韧性是其创业意愿强烈与否的主要性格特点。
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拥有这种驱力的个体希望能够达到目标,并会向着成功不断奋进。如果大学生具有成就动机人格特点,那么创业成功给其带来的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其创业意愿必然会比较高。
2.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个人应对风险的态度,对个人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主体有不同的风险态度和风险偏好。创业成功与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创业失败则会给创业主体带来多方面的损失,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不同、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风险偏好高者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创业的接受程度也越高,其创业意愿也相应高。
3.创造性。人类的创造性是指能够产生新奇独特并对社会具有一定价值的思维能力。大学生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社会群体,其思维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相对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的创造性更强,尤其是在当前追求创新的社会环境下,较高的创造性意味着更多的市场机会,可能获取更高的效益。所以较高的创造性能够为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想法和更高的成功机率,能够提升其创业意愿。
4.坚韧性。人类的坚韧性是指在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时表现出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意志。大学生是否具有坚韧的意志,直接决定其在创业过程中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意志越坚韧,其越能够勇敢地面对创业过程中可能的失败,创业意愿也就越强。
传记特征是指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中能够对其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的现实要素。通过比较金益多[4]、杨春方[5]等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传记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情况的影响比较复杂。各学者的观点并不统一,参考各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从性别、学校层次、专业类型、就读年级四个方面研究大学生传记特征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
1.性别。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人类个体的行为期望及行为规范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方式也是有区别的,在我国传统家庭文化背景下,男性一般承担着家庭经济的主要负担,“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的传统观念深刻影响着每一位男性大学生,相对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对事业和金钱的渴望一般更高,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自己以及未来家庭的经济自由是很多男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所以,一般男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比女性大学生要更强。
2.学校层次。我国内地本科高校数量较多,各高校在师资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口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社会对它们的认可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总体来看,我国内地本科高校可以分为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二本)、省属重点本科院校(一本)以及全国重点本科院校(“211”“985”高校) 三个层次。学校层次不同,学生整体素质也不同,其上进心和事业心也存在很大差别,学校的层次越高,其大学生的上进心越强,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成功也就越渴望,通过创业证明自己的意愿也就越强。
3.专业类型。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其接受的知识结构也不同,进而他们在逻辑思维、眼界、看待问题的角度等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会带来影响。杨春方[5]、汪红梅[6]等学者的研究显示,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代表的文科专业学生看问题更加具象化,想法更丰富、情商相对更高,同时也更擅长社会交际,这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一般高于理工科专业大学生。
4.就读年级。大学生就读年级不同,其接触事物的广度、看待问题的深度等也存在差别。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就读年级越低者,对就业问题的思考越少,个人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上,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很小,一般不会考虑太多创业问题。而就读年级越高者,看待问题越全面,对自己面临的境遇就思考越多,尤其对毕业后的职业选择问题会关注更多,而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必然会受到高年级学生的关注。所以,就读年级越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也会越高。
家庭背景主要体现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力量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家庭支持力度。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越好,其创业想法一般会越多,可能获得的创业资源也就越多,创业意愿也就越强。在家庭背景中,本文归纳出三方面主要影响因素:
1.户籍类型。大学生户籍类型的差异体现其家庭整体经济实力,而家庭经济状况则会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家庭经济条件比城镇居民家庭经济条件差,所以,城镇户口的大学生有相对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创业过程中受到家庭经济支持的力度会相对较大,创业动机更加强烈,创业意愿也相对较高。
2.父母职业。父母职业的类型是大学生创业家庭氛围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受到父母职业的耳濡目染,其知识和智力也会受到父母职业的影响。如果父母的职业尤其是父亲的职业属于创业类型,如自主经营企业、和他人合伙创业等,会对大学生是否愿意创业有较大影响,创业会得到父亲的知识、经验支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父亲精神上的支持,所以父母职业的类型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
3.家庭收入。大学生家庭收入的高低及与他人的差距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的教育质量、可获得的家庭经济支持力度等产生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越好、格局与胆量也就越大,创业过程中得到的家庭经济支持力度也就越大,其创业的积极性和动力也会越大,创业意愿相应越高。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恰恰相反,创业的心理压力很大,胆量和气魄也都有限,所以创业意愿比较低。
关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研究比较多,如段利民[7]、赵清军[8]等学者都认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在具体社会环境因素上,学者们的认识有一定差异。本文参考现有文献,从亲友创业经历、学校教育和政府政策三方面分析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1.亲友创业经历。人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很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人生阅历很少,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经验几乎为零,而关系密切的亲友的创业经历可以为大学生带来一定的经验借鉴。大学生可以从亲友的创业经历中间接地学习到一些创业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创业经历,都能够或多或少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提升创业成功的概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和挫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近年来各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在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非常重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深入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灵感,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所以,学校的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3.政府政策。政府的创业激励政策可以有效地激励创业潜在者的创业欲望,在给予创业者相关政策优惠的同时,还能促进社会资源向创业群体倾斜,提高创业者的创业便利。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框架下,都推出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很大的扶持,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欲望。
近年来安徽省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有多所本科高校成为应用型建设高校。2009年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有效地提升了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进一步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情况,本文对安徽省6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铜陵学院、黄山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均等分层抽样原则下,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对6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在校学生进行调研,每年级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2400份,收回可用问卷2337份,有效回收率为97.4%。
问卷内容的设计主要基于上文定性分析内容,同时结合巩惠玲[9]、胡其亮[10]、夏仕武[11]的研究成果。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和传记特征)、社会环境和性格特点三部分。此外,问卷中还包括对受访者创业意愿的整体评价问题,通过大学生对未来可能创业的概率回答来衡量其创业意愿。
问卷设计借鉴了多位学者在大学生创业意愿调研上的经验和方法,在问卷设计前期,对安徽新华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预测试,并根据问卷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相关建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因此本调研问卷设计的有效性较高。
为便于量化分析,针对受访者对问卷中各问题的回答结果设置替代变量、部分变量进行虚拟化,具体各问题及替代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体系汇总表
前文定性分析显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受性格特点、传记特征、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四方面特征中的14个因素影响,为避免分析混乱、影响因素针对性不高等问题,在构建各影响因素对创业意愿影响的量化模型之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个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剔除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因素,挑选出能够集中反映各方面特征的最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后续量化模型,计算均通过SPSS21.0软件实现。
首先就变量体系对主成分分析法的适用性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计算结果显示,KMO值为0.659,显著高于0.5的基准,Bartlett球形度值假设检验伴随概率为1.6%,显著低于5%检验水平,所以本文变量体系适合主成分分析法。
表2中各变量共同度数值显示,位列前七位的Risk、Sex、Type、Grade、Parent、Income、Edu 的共同度均在0.7以上,可以粗略判断提取的主成分很可能位于这7个变量之中。
对各成分特征根由大到小排序,选择特征根大于1的成分为主成分,主成分表如下页表3所示。根据表3主成分表中数据,选择特征根位列前4的成分为主成分,并且由表3可以看出,前4个成分的累积贡献率高达79.507%,对整个变量体系的代表性很强。
表2 各变量共同度表
表3 主成分表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Income在第一主成分F1中得分为0.704,是F1中得分最高的因子,其他各因子的得分均远小于Income,Risk是F2中得分最高的因子,得分为0.563,Grade是F3中得分最高的因子,得分为0.572,Edu是F4中得分最高的因子,得分为0.688,Income、Risk、Grade、Edu 对各主成分的影响力度均在0.5以上,所以本文所提取的4个主成分可以用这4个变量分别代替,这4个变量所代表的因素是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结合前文内容可以发现,Income、Risk、Grade、Edu分别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4方面特征中的因素,而且每个特征中只有一个因素被选中,所以又可以分别用Risk、Grade、Income、Edu代表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性格特点、传记特征、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特征。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通过以上主成分提取,将多个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炼为风险偏好、就读年级、家庭收入和学校教育,分别代表影响创业意愿的性格特点、传记特征、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体的量化影响状况,下面以调研中获取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数据为被解释变量(Desire),以提取的4个主成分为解释变量,构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回归模型拟合之前,首先计算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Desire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因此各影响因素与创业意愿之间正相关,与上文的定性分析结果吻合,其中Desire与Income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14,是所有系数中最高的,而Desire与Risk间的相关系数是最低的,为0.689。总体来说,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明显,并且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低,所以适合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5 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
Risk、Grade、Income、Edu对Desire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如表6所示,模型整体可决系数达到了0.864,说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较高,很好地表现了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从表6中各解释变量拟合系数t检验的伴随概率来看,除了Grade略高于5%,为0.052外,其他解释变量均低于5%,所以各解释变量系数拟合显著性均较高,对被解释变量存在影响显著。各解释变量拟合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各解释变量均能正向带动被解释变量变化,进一步论证了上文定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表6 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从各解释变量拟合系数值来看,Income的拟合系数为0.428,是所有解释变量中最大的,对被解释变量的正向带动力度最大,即家庭收入每变动1个单位会同方向带动大学生创业意愿变动0.428个单位,表明以家庭收入为代表的家庭背景特征是大学生创业意愿最突出的影响因素。位列其次的Edu的拟合系数为0.217,说明学校教育引导的影响力也非常显著,学校教育引导力度越大,越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提升,表明社会环境特征的影响力也非常明显,这充分证明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性,“应用型”强调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意愿提升。Risk和Grade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153、0.091,说明大学生的风险偏好越高、就读年级越高,其创业意愿也越高,但相对于家庭收入因素和学校教育引导因素,这二者的影响力度比较弱,但性格特点和传记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是推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思想也明确了从学校教育角度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探索各种因素的具体影响方式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深层次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受性格特点、传记特征、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4方面特征因素影响。笔者对安徽省6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以家庭收入为代表的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最大,以学校教育引导为代表的社会环境特征的影响力也非常明显,而以风险偏好和就读年级为代表的性格特点和传记特征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为有效推动高校大学生创业,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状况采取不同措施:
第一,以家庭收入为代表的家庭背景特征是先天因素,无法通过外力改变,所以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社会环境特征上,尤其需要重视学校的教育引导以及国家创业政策的合理性。
第二,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引导的作用,可以通过讲座、论坛、竞赛等方式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创业理念、搭建创业思路,通过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此外,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学校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也是从社会环境特征角度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措施。
第三,以风险偏好为代表的性格特点属于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对其创业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风险偏好因素,虽然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但是学校也要通过创业教育、风险理论学习等方式施加合理引导,以免大学生盲目创业。传记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其中的就读年级因素。所以学校在创业教育、国家创业政策宣传上可以更多地偏向于高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