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0-11-05 05:30:42潘丹凤李德泽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治疗法药浴

潘丹凤 李德泽

(清远市中医院小儿内科 清远 511500)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十分常见,与地区、遗传、喂养方式以及各种围产因素等均有关,如不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更可导致新生儿死亡[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蓝光照射治疗法、口服治疗法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恢复,但缺点是不良反应多、疗程长。我院尝试采用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法来治疗该疾病,发现治疗效果满意,为了进一步论证该治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5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5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入本次实验,50例患儿均为2019年1~8月份入院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参照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胎龄(38.52±1.73)周;平均日龄(9.18±1.41)d;平均出生体重(3.08±0.43)kg。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胎龄(38.46±1.68)周;平均日龄(9.22±1.38)d;平均出生体重(3.11±0.45)kg。组间患儿的各项基线资料差异经检验显示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2)足月儿(胎龄满37周~42周);(3)体重不低于2.5kg,Apgar评分不低于7分,孕母肝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溶血性疾病者;(2)存在肝炎、肝酶缺陷、胆道闭锁及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接受蓝光照射配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即为新生儿脱去衣物后,将其放置在蓝光箱中,并用黑布遮盖新生儿双眼和会阴部,之后则采用425~475nm波长的蓝光对患儿进行照射治疗,每日照射15~20h;另外让新生儿口服苯巴比妥(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600;规格:30mg/片;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每公斤体重5mg,每隔12h服一次,每日共服2次。研究组接受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其中中药浴方法为:将白茅根 15g,苍术15g,栀子15g,黄芩20g,黄柏15g,大黄5g,菊花 15g,广金钱草15g,溪黄草10g,田基黄10g,绵茵陈20g,以2000ml水浸泡30min后大火煮沸,之后转文火继续煎煮30min,除去药渣,并在新生儿吃奶后1h,以及室温为26℃~28℃情况下,将药液放凉至40℃~45℃后对新生儿进行中药浴,药浴时用专用防水贴保护新生儿脐部,在新生儿颈部套上游泳圈以保证其头颈部露出液面,每次浸泡15~30min,每日2次;穴位按摩方法为:用手指以环形揉按方式按摩新生儿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涌泉、太冲、阴陵泉以及肝、脾和胆俞等穴位,揉按时要有节律,并注意在揉按腹部穴位时托住新生儿背部,揉按背部穴位时则托住新生儿季肋部,每次每个穴位均揉按100次。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后6d的治疗效果、患儿病情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疗效标准为[3]:患儿黄疸症状基本消失且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则表示显效;患儿黄疸症状明显改善且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则表示有效;患儿黄疸症状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则表示无效。显效和有效均表示治疗有效。患儿恢复情况通过统计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胎便转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评价。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6.0%)与参照组(92.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患儿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达到110~120左右就可以出院)

在患儿恢复情况方面,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胎便转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儿恢复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发生率为4.0%低于参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以胆红素产生增加和(或)胆红素排泄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生儿常见病。由于新生儿血浆白蛋白含量少,血脑屏障功能低下,当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时,非结合胆红素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其脑内而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可遗留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必须积极予以有效的治疗。

中医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孕母遗留的湿热之毒长期影响新生儿肝脏,导致新生儿气血於阻,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并最终导致气滞血瘀有关,因此需通过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活血、疏肝健脾、利胆退黄等功效的方法来治疗该疾病[4]。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6.0%)与参照组(92.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法与蓝光照射配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胎便转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提示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虽然与蓝光照射配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法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可以加快患儿病情恢复。考虑是因为研究组所用中药浴中,白茅根、苍术、栀子、金钱草、茵陈等具有清热利湿、护肝利胆、退黄的功效,大黄具有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加入岭南特色清热退黄中药田基黄、溪黄草,诸药作用于患儿皮肤,利用新生儿皮肤毛细血管丰富、通透性好以及微循环更新率高的特点,便可以迅速发挥药效,且热水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血液循环,促进患儿机体代谢,因此中药浴可以快速、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再配合穴位按摩的平衡阴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功效,便可以促进患儿病情的尽快恢复[5]。而蓝光照射配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法虽然也可以通过将患儿体内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而排出,但是其作用部位仅限于患儿皮肤浅层组织,当患儿皮肤中的胆红素含量降低后,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便会下降,且长时间光照易破坏患儿皮肤的完整性,母婴分离又会使患儿缺少母亲爱抚,护喂养方式改变,这些都可能增加患儿发生皮疹、精神差、食欲下降、腹泻的风险[6]。加上苯巴比妥口服也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困倦、皮疹等不良反应,所以本研究还发现,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发生率(4.0%)低于参照组(20.0%)(P<0.05)。

综上所述,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可以安全、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治疗法药浴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药浴益身心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5:06
壮医外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肾虚阳痿早泄克星 创造外治疗法男士福音
苦夏药浴正当时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48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妇科手术前使用苯巴比妥术后致固定性药疹(附1例报告)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30
改良森田治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成效
纳洛酮抢救苯巴比妥重度中毒5例的急救护理
苯巴比妥在中毒大鼠体内死后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