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祉 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香港园艺专业学会创会会长
过去数十年间,笔者由于工作、教育背景及对观赏草方面的兴趣,一直密切关注美国观赏草的相关研究及风景园林设计、建设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亲身体验到观赏草在美国的生产、推广及应用日趋产业化的过程,公众接受日趋普遍,应用范围日益增加。同时观察发现,美国许多常见的观赏草种质资源都源于中国,如来自中国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在美国有已注册专利的改良栽培种M. sinensis‘Adagio’、M. sinensis‘Yaku Jima’等。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看待观赏草的作用,不宜全盘否定其存在价值,在规避生态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使用,发挥观赏草抗逆性优势。以下为笔者的看法及近年相关工作小结思考,供业界参考与讨论。
近数十年来,全球暖化引起的极端气候增多,风景园林行业如何应对干旱也提上了议程,许多园境设计师开始寻找比较耐旱及可持续的植物种类,观赏草的耐旱特性正好可以填补这一位置。观赏草具备的如下优势,促成了其在国外应用量增多的现状。
1)抗逆性强。特别是耐旱性普遍较强,这也是其近数十年间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此外,其病虫害较少,易于管理。
2)其自然质朴的观赏效果维持时间较长。
3)市场成熟。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观赏草物种多样性丰富,货源充足,选择面广;有良好的市场推广机制,以及专业到位的售前和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4)选育种研究工作扎实。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在过去数十年间开展了大量的观赏草育种研究工作,选育出大量观赏性状好、开花不育的品种,而且相关研究工作持续至今。
观赏草易于管理,但仍需要适当的养护方能维持长期的观赏性。养护技术措施如下:
1)修剪。 每年秋冬后,将茎部剪短至20~30 cm,需要时将过大的草丛分植或将根/根茎切回所需周径。
2)清除枯叶。定时清除枯萎叶片,簇生性种类还需经常清理基部老/枯叶。
3)浇水。部分耐旱性较差的种类,需要适时浇水。
4)施肥。每年施肥1~2次,秋前可施用含钾较多的复合肥。
5)除草。对观赏草周边除草后用松皮块、碎木块等覆盖,控制非目标草生长,以维持目标观赏草丛的形态美。
6)安装围栏。部分种类需要安装简单的竹围栏,以防止草秆或草丛倒伏,例如狼尾草。
7)病虫害防治。观赏草很少发生病虫害,但偶有发生锈病或其他真菌病害,偶见蚜虫、蜗牛,需要适当处理。
2002年,笔者开始搜集本地(香港及邻近地区)有潜在价值的观赏草种类(含品种)资料,希望找到更多有观赏价值的原生草进行推广应用,或者作为杂交育种的种质资源,开发更多新品系,用于本地家园美化。本地具有潜在观赏价值的原生草种类很多,以下选择16种供业界参考(图1)。
香港园林界开始使用观赏草时是引自外国的品种,比如紫叶异狼尾草Pennisetum× advena‘Rubrum’,受到大众喜爱。
过去十多年,笔者倡导使用本土具观赏价值的种类美化环境,香港部分高尔夫球场采用了此意见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2017—2018年,笔者得到香港房屋署资助,开始进行“香港本土8种具观赏价值草的系统研究”,采集野外草种及植株,采用苗圃或温室栽培及繁殖。研究表明,原生草类芦的种子萌芽、培植至成熟开花及结果,整个过程只需6个月。这是香港业界第一次开展相关研究,并小面积生产200 多株,采用花槽种植方式,应用于九龙安达臣道一公共屋邨园境美化工程,效果别具特色(图2),成为本土观赏草优选种稙的成功范例。
业界对观赏草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既肯定其自然质朴的美,同时又关注到避免种子污染的生态安全问题。观赏草的应用应该在没有生态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推广,未来的工作应该集中于下列几方面:
1)选育本土不育品种。继续发掘及鉴定本地具观赏潜质的原生种类,建立本区及邻近地区观赏草苗圃。研究选育本土新观赏草品种,并注册及申请专利权,为本地及外国商业用。采用双单倍体等育种技术培育新观赏草品种,以防止产生大量可育性种子及“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2)本土新种类应用。推广应用新改良的本土种类(含品种),避免外来种类可能引致的本地生态环境污染及对原生种的威胁。
致谢:感谢已故著名植物学家胡秀英博士对笔者的关心与指导,感谢香港房屋署对有关本地具观赏潜力原生草及其应用于公共屋邨环境美化研究的资助,感谢高级园境师卢顺昌先生及其团队在硏究期间的支持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