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经验模式探究

2020-11-04 02:39李朴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3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培育

李朴文

【摘  要】农民是农业生产过程的根本,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高低往往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水平走向,因此培育高素质农民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教材;网络教育

1基本情况

澄江市辖区面积984.6km2,下辖7个镇(街道)、52个村(社区)、438个小组,总人口21.2万人,耕地面积1.53万hm2,人均耕地0.07hm2,人地矛盾突出,抚仙湖保护压力大。

为切实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有效保护抚仙湖Ⅰ类水质,澄江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紧紧围绕蓝莓、荷藕、大樱桃、核桃等优势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庄园经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澄江市对抚仙湖流域常年种植蔬菜的0.57万hm2坝区耕地实施休耕轮作,取缔高耗肥耗药蔬菜种植,发展以烤烟、蓝莓、香根草、景观苗木、经果林等节肥节药型作物和种植水稻、荷藕等具有湿地净化功能的水生作物为主的绿色农业。推广“水稻+蚕豆/油菜”种植模式,降低耕地复种指数,建设380hm2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建立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建成1333.33hm2绿色优质烤烟水旱轮作示范区。发展“观赏藕+旅游”模式,形成高效观光农业,建设233.33hm2荷藕基地。建设香根草种植基地266.67hm2。建设蓝莓种植基地666.67hm2,建成蓝莓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打造连片规模106.67hm2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绿化苗木基地1000hm2。大樱桃种植200hm2。环湖路下构建生态修复带466.67hm2。打造田园综合体8个,面积800hm2。

2存在问题

2.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澄江市80%的农村劳动力仍处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通不足,加之对参加科技培训的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的提高。农村高素质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约澄江县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即使接受过一定的培训,也不适应产业结构和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开发,阻碍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2缺乏培训对象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都在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我市人口少,培训对象缺乏,培训工作压力大。

2.3农民教育培训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农民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发挥还不够,工作水平需要切实提高。农广校是一支体系较为健全、队伍较为完整、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骨干力量。但多年来缺乏必要投入,特别是市级农广校条件简陋,设备陈旧,难以正常开展工作,这急需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从而大力培养出一支既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4培训方式仍需改进

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改进,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意愿和多样化学习需要。

3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经验模式

3.1强化政府行为,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规划,建立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二是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整合资源、统筹经费,分类培训,建立一个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农广校具体组织、各涉农部门协同作战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统筹协调、政策引导、检查督促、强化服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2科学制定培训方案

首先确定具体培训目标。主要根据培训的需求而定,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并可实现的,是培训教师想让学员实现而又可以被检验的培训结果。围绕实现培训目标来选择培训的内容。其次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要考虑忙闲季节、忙闲时间以及当地的作息习惯等因素,以便保证农民能够参加培训。一般农民能够接受的集中培训时间是2-3d,每次培训时间2-3h,最好是午饭或晚饭后进行。培训地点选择主要考虑两个方面:方便农民和有利于教学。第三确定培训对象。根据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对象,严格选择标准和选择程序,学员水平相对一致,选择对培训内容感兴趣的人,选择培训后有可能努力使知识发挥作用的人,限定每期的培训人数。第四选择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包括面授、自学、声像教学、辅导答疑、现场教学、示范指导、参观访问等。培训方式要考虑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环境等因素来综合确定。理论培训适宜采用面授、自学和辅导答疑等方式;技能培训适宜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指导等方式。

3.3强化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黑板报、悬挂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发动,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市共计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蓝莓、核桃、荷藕栽种、抗浪鱼养殖技术手册2万余份。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改连作为换茬轮作、水旱轮作,改大面积单作为多样性和间作套种,改片面依赖化肥农药为生物有机与化学并重,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实施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做到宣传工作不留死角。

3.4针對种植优势产业,开展专项培训

对我市大力鼓励种植的蓝莓、荷藕等优势产业,组织省市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针对农户生产关际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销售“一站式”综合服务和科学的解决方案以及“快餐式”的培训。专项组织到县内外相关公司、基地参观学习,直面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施,通过引导,挖掘优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5利用乡土教材,直接应用成果

落实培训教材,通过选用教材或开发地方性教材,保证培训学员拥有适合的教材。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规范统一,又要立足农村和农民实际,编写一些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澄江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编写了《澄江县草莓栽培技术》、《澄江县荷藕栽培技术》等乡土教材,这些乡土教材是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结合我市的气候、土壤、种植经验多年探索研究的成果,可直接运用于实际的培训及相应品种种植过程中,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4.小结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持续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信息,结合当代的新型农业理念进行培训,并且要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完善改革,刺激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使其更加愿意接受培训,促进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我市农业生产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民是衣食父母。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主编:李青彦,云南新型职业农民风采录[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网络思政教育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虫虫攻略之“枯叶蝶”